|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中语文40首古诗词分类鉴赏 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语文40首古诗词分类鉴赏 学案01
    初中语文40首古诗词分类鉴赏 学案02
    初中语文40首古诗词分类鉴赏 学案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40首古诗词分类鉴赏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40首古诗词分类鉴赏 学案,共30页。

    初中语文40首古诗词分类鉴赏
    第一类 边塞征战
    第1首 使至塞上(八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内容: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第一句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单车”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第二句写要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内容: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
    表现手法:“征蓬”与“归雁”,“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以“征蓬”“归雁”自比,写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情感:即景生情,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炼字:“大”写出了沙漠的浩瀚,“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长”表现黄河的杳无尽头,“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大,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形象地描绘了奇美壮丽的边塞景象。
    画面:广阔无垠的大漠中,一缕孤烟直直地升起,一条宽广的大河映照着太阳,空旷的大漠,孤零零的炊烟与大河,使人倍感孤独。
    情感:以传神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图,营造了一种开阔雄浑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内容: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流露出诗人对都护的赞赏,以及对前线战事的关心。
    用典:“燕然”,不是实指,出自“燕然勒功”的典故,后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亦称为“燕然勒石”)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
    情感:情绪高涨,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主旨】全诗描绘了绮丽壮美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生发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第2首 渔家傲·秋思(九下)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修辞:用典(衡阳回雁峰),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词人家乡吴地截然不同。
    炼字:“塞下”点明地域是边塞,“秋”点明季节是秋天,“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无留意”托物寄兴,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萧索荒凉。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内容、表现手法: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渲染出悲凉的气氛;长烟、落日、孤城等景象描绘出苍凉、孤寂的边塞风光。“千嶂里”指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长烟落日孤城闭”是说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点明了当时西北战事吃紧,守军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动静结合,为下阕抒情蓄势。
    画面:抬眼望去,层峦叠嶂,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矗立,城门紧紧地闭着。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内容:全词核心,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即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一杯”与“万里”对比悬殊,但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修辞:化用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表现了征人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羌管”发出的是凄切之声,加上大地上铺满的秋霜,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修辞、情感:“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悲怆地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念家乡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之情。
    【主旨】这首词上片写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片抒发边关将士的愁情。词人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第3首 十五从军征(九下)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修辞: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炼字:“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描写手法:后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选取了象征死亡的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的离去。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写作手法: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一幅家中无人、庭院芜杂的荒凉破败的景象。
    内容:诗人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的情景;只摄取了中庭、井边随意生长的谷物和葵菜两个“镜头”,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以至物是人非,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饴阿谁?
    情感: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用动作描写表现出老兵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将哀景推向极致,为结尾抒情蓄势。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描写手法: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主旨】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汉代乐府民歌,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位应征多年的老兵的回乡见闻,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凉遭遇,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第二类 山水田园
    第4首 游山西村(七下)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内容:描写了农家热情好客,以酒肉与友人共庆的欢乐场面,渲染出丰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氛。
    炼字:“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表现出农家的热情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炼字:“山重水复”写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明”字则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又一村”写出诗人的欣喜,“疑无路”和“又一村”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山阴道上自然景象的特点。
    哲理: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豁然开朗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内容: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迷人的山水,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风俗与热情好客的乡民的赞美。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情感:颈联与尾联抒写了诗人归途中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之情。
    【主旨】这首诗记叙了村行沿途的风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农村风光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对乡村淳朴民风的赞美,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第5首 钱塘湖春行 (八上)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内容:点题,交代游踪。第一句点明地点,第二句写远景,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内容:写莺和燕,是禽鸟。
    炼字:“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争”“啄”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燕啄春泥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谁家”似问非问,灵巧俏皮,彰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内容:写花和草,是植物。
    炼字:“乱”字描绘出早春时节春花初放,欣欣向荣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没马蹄”既写了草浅,也写了人在西湖边骑马游春的习俗。“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炼字:“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情感: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主旨】全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第6首 饮酒(其五)(八上)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内容:前两句叙事,定下全篇的基调。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炼字:“车马喧”在这里指人世间各种尘杂,是世人为富贵荣华而奔走的写照。
    情感: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回答了“而无车马喧”的原因,即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
    内容:“心远”,即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表现手法:以对客观景物“菊”“南山”的描写衬托诗人的闲适心情。
    炼字:“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及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悠然”“见”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结构:“山气日夕佳”承上启下,承上点明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飞鸟结伴归林。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内容:“真意”指能够悠闲自在地生活,不在世俗中迷失自我的自然志趣和人生真谛。以哲理句作结,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主旨】这首诗融情入景,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表达出诗人渴望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超脱世俗的高雅追求。以哲理句作结,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第三类 美好爱情
    第7首 关雎(八下)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表现手法:采用比兴的手法,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表现手法、修辞: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寤寐思服”写出了小伙子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悠哉悠哉”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炼字:两个“悠”字以感叹的语气道出,着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表现手法: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采之”“友之”“芼之”“乐之”,一系列的想象写出了小伙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向往。
    【主旨】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以清新动人的笔墨表现了青年追求爱情的纯洁愿望,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第8首 蒹葭(八下)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修辞:前两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表现出主人公思之心切,行之不易,欲见伊人而不得的形象。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内容:“苍苍、萋萋、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处环境的清冷和寂寞。“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过程和情状,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方、湄、涘”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表现形式: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主旨】这是一首抒情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

    第9首 无题(九上)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炼字: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了“别亦难”。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指心境的痛苦难堪,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增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表现手法:第二句情景交融,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修辞: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春蚕自缚,蜡烛自煎,生命耗尽而爱心不变。“丝方尽”隐指“思方尽”,“蜡泪”隐指“相思之泪”。
    情感:常用来赞美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炼字:“但愁”“应觉”均是诗人的猜测之词,担心、怜惜之情尽流于外。“云鬓改”“夜吟”指因相思之苦,青春年华消逝,夜不成眠。“月光寒”不仅指月光的清冷,还指诗人孤独的心境。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内容:借缥缈瑰奇的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之痛。诗人希望青鸟代为传信,惆怅而又伤感。
    【主旨】这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寄意,借景言情,抒发了诗人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以及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第四类 友谊送别
    第10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之感,“子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暗含悲痛之情,渲染了哀伤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炼字:“闻道”可想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实含悲痛之意,写出贬谪的荒远和旅途的艰难。
    内容:首句写景,写闻讯的时节,次句叙事,写闻讯。以悲景衬离情,表达出为友人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明月”抒发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修辞:运用拟人的修辞,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月亮人格化,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炼字:“愁”字既有对友人遭遇的忧虑,也有对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忱的关怀。
    【主旨】诗人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烘托了全诗悲凉的氛围,再借景抒情,将月亮人格化,借“明月”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关切和思念。

    第11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下)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修辞、炼字:写景起兴,对仗工整,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去向。“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不但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而且奠定了全诗豪壮的情感基调。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情感: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这两句于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阔大的胸襟。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海内”与“天涯”相对,对仗工整自然。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只要友情深厚,即使是相隔千里也像是在眼前一样亲近,表现了友谊的超时空性。
    情感: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既表现了诗人乐观的心态、宽广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也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阻隔的哲理。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情感:表现双方的惜别之情,“歧路”照应送别之意,以豪迈之语相送,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伤心落泪,要心胸开阔,坦然面对分离。
    【主旨】诗人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劝勉友人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第12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九下)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内容:突出边塞的气候特征,即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
    炼字:“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扫荡的巨大之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边塞地区雪下得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炼字:“忽如”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雪之急骤和诗人对此的惊奇。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表现手法:把视线从室外拉到室内,正面写漫天大雪造成的酷寒。
    修辞:运用互文的修辞,通过人物的触觉,侧面烘托天气寒冷,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结构: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氛围。
    炼字:“愁”“惨”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友人长途跋涉的担忧之情。“愁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为送别营造奇异壮伟、广漠辽阔的背景。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表现手法:用“胡琴”“琵琶”“羌笛”三种典型的西域乐器渲染送别场景的悲凉气氛,委婉地流露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表现手法:从视觉角度写红旗与飞雪的色彩,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炼字、修辞:“掣”字描绘出红旗被冻住,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运用夸张和反衬的手法写出了边塞的天气奇寒。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炼字:“空”字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的之情。
    画面描述:轮台东门外欢送友人回东去,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串长长的马蹄印。
    情感:写轮台东门送别的情景,惜别之情跃然纸上。雪大风狂,归途遥远,诗人的心中既有惜别的深情,又有隐隐的担忧,情绪复杂。
    【主旨】全诗不断交换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第五类 咏史怀古
    第13首 登幽州台歌(七下)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内容、情感: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如今却无缘相见。这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表现手法: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炼字:“念”字表现诗人总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独”字既承上启下,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内容、情感: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主旨】通过描写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以慷慨悲凉的情感基调,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刻画了出来,抒发了壮志难酬和怀才不遇的惆怅、孤寂。诗人融理入情,表达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第14首 泊秦淮 (七下)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内容、炼字: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寂的景象,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夜泊秦淮”揭示时间、地点,并巧妙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表现手法:借古讽今。这两句诗看似在批评歌女,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
    炼字:“犹”字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正在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主旨】这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全诗寓情于景,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前事的深刻思考、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第15首 赤壁(八上)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内容:借物起兴。写兴感之由,以古战场上的遗物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暗含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认前朝”又进一步引发了诗人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两句议论做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修辞、表现手法:化用典故,诗人并没有从正面写赤壁之战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借“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非常含蓄,同时也表露出历史中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借史实以吐心中抑郁不平之气。
    情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表达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之情。
    【主旨】诗人咏史怀古,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的命运暗示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第16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下)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内容: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不禁兴起千古兴亡之感,通过一问一答,自然引出下文。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炼字:“悠悠”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情感:首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表达了词人望不见中原的惆怅之情。末句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透露词人无奈、伤感、沉郁的情感。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情感:下片纵怀远古寄豪情。词人歌颂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气魄,反衬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引用曹操的话,颂扬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权势,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也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时代呼声。
    【主旨】这首词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第17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九下)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修辞、炼字:前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突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和“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炼字:“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踌躇”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驻马潼关、思绪万千、徘徊不前的情态,由眼前衰败之象,追忆当年长安繁华之景,抒发出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伤心”二字不仅是对故都长安今非昔比的感慨,也是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情感:全曲之“眼”,是主题的开拓和升华,通过议论揭示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无比愤慨以及深切同情。
    【主旨】这是一首怀古小令,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第六类 思乡怀人
    第18首 次北固山下(七上)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修辞:以对偶点题,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点明远离故乡,暗含诗人旅途奔波以及漂泊羁旅之情,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炼字:写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对应,写出江风和缓与行船平稳;“阔”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潮平”一语为“江春”一语做铺垫。
    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炼字、修辞:“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还富含哲理。
    哲理:这两句蕴含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诗人于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
    作用:这两句紧承前三联,呼应首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思乡愁绪。
    【主旨】诗人描写了冬末春初时自己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思乡之情。

    第19首 天净沙·秋思(七上)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内容:前两句用12个字勾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图,为僻静的村野图又添一层荒凉感。
    写作手法:①寓情于景。运用白描手法,共写九种事物,凝练而不简陋,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一个统一体。“枯”“老”“昏”“瘦”等使浓郁的秋色中蕴含无限凄凉悲苦。
    ②以乐景写哀情,“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反衬作者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画带上悲凉的气氛,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情感:“夕阳西下”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与首句“昏”呼应,渲染悲凉气氛,为末句写“断肠人”做铺垫。“断肠”二字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主旨】这首散曲用十种景物、四个镜头勾勒出一幅清冷凄绝的深秋晚景图,作者寓情于景,抒发了一个飘零异地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第20首 夜雨寄北(七上)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修辞:设问点题,视角独特。两个“期”的一问一答,将对“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
    炼字:“涨”字富有动态感,既写巴山之水灌注秋池的夜雨景象,也将诗人的愁思注入其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内容、表现手法:“巴山夜雨”不是眼前实景,而是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
    【主旨】这首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既描写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的寂寥之苦,又想象来日相聚之时的幸福欢乐,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团聚的期盼之情。

    第21首 黄鹤楼 (八上)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内容: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写现在的鹤去楼空。一个“空”字,似有无限感慨,刻画了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的形象。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内容:颔联紧承首联来写诗人极目远望,看到的只有白云,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两个“空”字,体现了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炼字:“千载”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而“空悠悠”则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内容:登高所见,诗人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转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语言: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画面: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情感:由景生情,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以“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缠绵的乡愁。
    【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第22首 水调歌头(九上)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内容:点明作词时间及缘由。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修辞:开篇设问,把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表现出来,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炼字:“恐”字把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种矛盾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弄”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到舞姿的美妙。从“我欲”到“又恐”的心理转折中,展示词人情感的波澜起伏。词人最终从幻觉回到现实,“起舞”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炼字:“转”“低”“照”三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表现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词
    人的忧伤。
    情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写对月有怨怼之意,实际写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哲理、情感:前三句蕴含哲理,表明人生不会完美,要有豁达的胸襟。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后两句为放达宽慰之语,“婵娟”指月亮,抒发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主旨】这是一首咏月怀亲词,上阕叙述了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阕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把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的欢乐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第七类 忠君爱国
    第23首 木兰诗(七下)
    《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内容:以“唧唧复唧唧”声开篇,写木兰停机叹息,是全诗的引子。“唯闻女叹息”暗示她忧思深重。为什么忧思,开头没有讲,设置悬念。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内容:写木兰准备替父从军,道出木兰的心事和叹息原因: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年老、家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修辞:“卷卷有爷名”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征兵催促之急。
    情感:“从此替爷征”可见木兰对父亲的爱、对国家的忠。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内容: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的情景。前四句在叙事中写出木兰紧张地准备戎装的情景,真实地刻画出木兰的心情。
    修辞:前四句运用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夸张的修辞表现了木
    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受到紧张的战争气氛。“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修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征途之遥,表现出木兰身跨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身姿。中间两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军营的艰苦生活。最后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手法,概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内容:写木兰还朝辞官。既表现了木兰不慕富贵及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也说明自有其秘密所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实情,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修辞:前两句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内容: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最后,以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时的喜剧场面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
    写作手法:“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伙伴的惊诧和赞叹,侧面衬托出木兰从军时的谨慎和机敏。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修辞: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巧妙地加以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主旨】这首长篇叙事民歌,通过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爱国、不慕荣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24首 己亥杂诗(其五)(七下)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表达方式:叙事抒情,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炼字:“浩荡”一词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动态化,广阔无边的离愁,将画面无限放大,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修辞、情感:展开联想,用比喻的修辞,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现出诗人虽脱离官场,但不忘报国之志,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主旨】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落红”自比,表现了诗人虽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爱国热情。

    第25首 春望(2016,八上)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炼字:“破”字写尽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诗人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出荒凉凄惨的气氛。
    意象:“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修辞:“溅”“惊”两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把诗人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与悲痛借花、鸟表现出来。“感时”“恨别”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描写“花”“鸟”两种春日的美好景物,借景抒情,移情于物,写“花”落泪、“鸟”惊心,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结构: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修辞:“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形容家书的珍贵,“家书抵万金”与“恨别”相照应,写出了因战事使消息隔断,久盼音信不至的焦急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炼字:“白头”是写实,白发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搔”字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主旨】全诗围绕“望”字展开,借对春城破败的感叹,写思念亲人的离情,融情于景,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第26首 雁门太守行(八上)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内容: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炼字:“黑云”一词营造出大战开始之前紧张的氛围,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画面描述: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显出了不可侵犯的气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侧面渲染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做铺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内容:“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临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写苦战场面:援军到来即投入战争,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用典:“黄金台”运用了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提携玉龙”是提着宝剑的意思,表现了官军将士们的忘身报国之情。
    情感:直抒全体将士心愿,表达了报效朝廷的决心;含蓄点明主旨,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主旨】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诗人极凝练地概括了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全体官军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也反映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愿望。

    第27首 过零丁洋(九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内容:回顾自己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内容: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修辞: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②运用对偶的修辞,“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同时表明对国家及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修辞:用双关、对偶的修辞手法,巧妙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了诗人难忘的经历:前面的“惶恐滩”和“零丁洋”是地点,而后面的“惶恐”与“零丁”则描写了诗人的心情。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遇的危苦。“说惶恐”寓有与战友们共患难之情,“叹零丁”含有残生独存悲凉寂寞之感。
    情感:表达了他视死如归、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情感:以议论的方式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主旨】这首诗叙述了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国破家亡的苦痛,抒写了诗人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也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第八类 忧民爱民
    第2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炼字: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飞”“渡”“洒”“挂”等动词组成了一幅秋风呼号图,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焦灼、痛惜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炼字:“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老态,茅屋被秋风吹破已是悲剧,“群童”的行为更是雪上加霜,反映了诗人穷困的现实,为后文中写诗人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描写手法:景物描写,一是实写自然环境,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愁苦凄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修辞:“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比作麻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
    内容:“丧乱”指“安史之乱”。屋破雨湿更显夜长,悲苦之情从心中发出。国愁家破,诗人在风雨飘摇中挣扎。“未断绝”与“何由彻”照应,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写出诗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的宽广胸怀。
    情感:表明了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理想,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主旨】全诗先叙事,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后议论抒情,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了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以及博大宽广的胸怀。

    第29首 卖炭翁(八下)
    唐·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内容: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
    人物形象:后两句仅用十四个字就勾画出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卖炭翁形象。
    表现手法:运用衬托的手法,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修辞:设问。前两句一问一答,通过愿望的卑微表现卖炭翁生活的贫困。
    表达方式:心理描写。后两句属于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卖炭翁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车炭上。
    炼字:诗人先用“可怜”二字倾注无限同情,继以一“忧”一“愿”来写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矛盾的心理活动。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表现手法:对比。“一尺雪”与上文“衣正单”形成对比,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
    炼字:“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地冻,地面已经结了冰,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勤劳。“牛困人饥”说明路途遥远,“泥中歇”表现出卖炭翁的疲惫劳累和处境的艰难。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炼字:“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出宫使得了功劳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把”“称”“叱”“牵”这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的情况。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表现手法:“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炼字:“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的炭被夺走,心中可惜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故事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主旨】这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九类 即事抒怀
    第30首 观沧海(七上)
    东汉末·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炼字:“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内容: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传达出诗人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表现手法:写实手法,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是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炼字:“涌”字显示了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沧海的惊叹和赞美。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炼字、修辞: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借助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内容:写出了沧海之大,表现出一种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
    情感: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及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主旨】本诗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第31首 望岳(2017,七下)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内容: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炼字、表现手法:“未了”写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现出山势的绵延不尽。诗人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表现手法:写近望之势,虚实结合,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修辞、炼字:“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炼字:“曾云”衬托山高,“入”表现了山腹之深远。
    情感:这个景物细节表现了诗人激荡的心情和开阔的眼界,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炼字、表现手法:“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绝顶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以“众山小”反衬泰山的高大。
    情感:这两句表明诗人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意愿,似写登山,实为明志,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哲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主旨】这首诗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反衬泰山之“高大”。“望”字贯穿全篇,由远及近,表现了青年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第32首 登飞来峰(七下)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修辞、表现手法: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塔高。“千寻”正面写塔高、峰高,“鸡鸣”就能“见日升”,从侧面衬托塔高。这两句写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展望,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用典:用典直抒胸臆,“浮云”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在这里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情感:“身在最高层”是点睛之笔,点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可见站得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可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借此抒发诗人的广阔胸襟和远大抱负,升华了主旨。
    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主旨】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以理入诗,表明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第33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下)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炼字:“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狂”有两说:“形狂”指人的外在表现,即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等异于常人;而“心狂”则是内在的,指人的思想、感情、理想、抱负等与众不同。词的上阕侧重表现“形狂”,下阕侧重表现“心狂”,这首词中表现的是“少年狂”, “少年狂”其实就是年少轻狂,是不成熟、不稳重的表现。“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出猎场面之壮观,表现了出猎者的高昂情绪和抖擞的精神,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表现手法:实虚结合,用“锦帽”“貂裘”的实写与“千骑”的虚写,突出大军席卷山冈的宏大气势。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用典:化用“孙权射虎”(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的典故,以孙权自比,浓墨重彩地描绘狩猎场面,突出表现词人的豪情。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内容:下阕抒情,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抒发了词人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以“鬓微霜”的“何妨”衬托“少年狂”,表现出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用典:后两句化用“冯唐出使”(《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愿望。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以“天狼”喻指西夏,“射天狼”表达了词人要竭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情感:表达了词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主旨】本词上阕叙事,下阕抒情,全词用语刚劲,融叙事、用典、言志为一体,通过密州出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突出词人的豪放、英勇,并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和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第34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内容:首句刻画一位落魄的英雄形象。“醉里”点明酒醉之中,“挑灯看剑”写动作神态,表现词人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梦回”指回到梦中,是词人的想象而非现实,“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描绘了一幅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修辞:“八百里”用典贴切,写出了战前的准备充分。
    表现手法:“八百里”“五十弦”与“吹角连营”相照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衬托出军容的威严和气氛的肃穆。“点兵”表明战斗即将开始,“秋”点明季节,暗示秋季草盛马肥,正是阅兵的好时节,烘托了出征前肃杀的气氛,隐含词人仍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引用“的卢”的典故,将“弓弦发声”比作“霹雳”,描绘出马快弦争的战争场面,刻画了一个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英雄形象。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情感:“天下事”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表现了词人渴望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也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炼字:“可怜”指可惜,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为悲壮,充满词人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主旨】词人追忆年轻时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了杀敌立功、统一祖国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抒写因赋闲和年老而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激励和慰勉之情。

    第十类 理想追求
    第35首 渔家傲(八上)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内容:写梦中所见景象,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极为壮丽。
    炼字:“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二字化静为动,既形象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传神地写出了词人气魄的昂扬飞动,又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炼字:“归”字在无形中缩短了仙凡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就好像词人本是仙子降凡,只是由于不堪人世污浊,才重返纯洁的天庭仙界。自然引出下阕。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内容:“谩有惊人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却毕竟是个弱女子而无作为;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两句把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炼字:“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日暮”指夕阳西下,喻人至暮年,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谩”字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修辞:用典。“九万里风鹏正举”借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
    情感:以述梦的特殊方式,抒发心中抑郁不平之气,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也展示了她的理想抱负。
    【主旨】以记梦的特殊方式,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了词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词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

    第36首 行路难(其一)(九上)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用盛宴衬托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强化了哀的程度。
    炼字:“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出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内容: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诗人仕途的艰难、济世安民理想无法实现,寓含无限惆怅、迷惘之意,有比兴的意味。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修辞:运用典故。借姜尚、伊尹受重用的事实,表明诗人期待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情感:连用四个三字短句,节奏短促、跳跃,表现了诗人面对世事多艰,仍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心理,也表现出诗人徘徊和低沉的心境。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修辞:用典,借宗悫(què)的“乘长风破万里波”来形容自己的抱负,表明终将实现远大理想。
    炼字:“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表达出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情感:诗人在沉郁中奋起,坚定“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突出表现诗人渴望冲破阻力、施展才华及不断追求理想的乐观积极心态。
    【主旨】这首诗情感大起大落,但基调豪迈乐观,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第37首 满江红(九下)
    清·秋瑾
    小住京华,
    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炼字:“又”字体现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拭”字,写秋色澄明,十分传神。
    情感:后两句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句意,表达了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修辞: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
    内容:家事国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万端,让她更加思念远在东南、不能常回的故乡,也痛恨自己是女儿之身,不能走出家庭,为挽救民族危亡尽心尽力。
    苦将侬/强派/
    作/蛾眉,
    殊未屑!
    情感:既道出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内容、情感: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和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
    觅/知音?
    青衫湿!
    修辞:用典,“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指因感叹难觅知音而落泪。
    炼字:“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情感:表现了作者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的无限悲情与惆怅。
    【主旨】该词写于词人赴日留学前一年,反映了词人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解脱,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表现了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第十一类 感慨时运
    第38首 浣溪沙(八上)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炼字:“新”“旧”对比,表达了对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几时回”三字,折射出一种企盼其返、却又知其难返的心态。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内容:直承“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既流露了对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蕴含生活哲理。
    炼字:“独”字突出形影相吊,准确而传神地总结了全词孤独寂寞的
    情调。“徘徊”为动作描写,强调了词人伤春惜时的惆怅情绪。
    写作手法:“花落去”是伤春,“燕归来”是伤别,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伤别怀旧之情。
    【主旨】词的上阕因今思昔,感叹流光易逝;下阕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抒写了词人对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和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

    第39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九上)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炼字:“巴山楚水”代指贬谪之地,“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无数艰辛。“弃置身”三个字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情感:一个“凄凉”,一个“弃”,把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寂寞虚度年华的那份苦水委婉地倒了出来,表达了诗人的无限心酸和悲凉。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典:运用西晋向秀“闻笛赋”和王质“烂柯人”的典故,前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悼念;后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恨之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修辞、表现手法: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千帆”和“万木”比喻在诗人被贬谪后仕途得意的新贵们。“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对比,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是诗人用乐观精神看待社会人生的形象写照。两者对比虽暗含身世的凄苦,却充满了刚健昂扬的精神。
    情感:格调从沉郁中振起,抛开个人悲苦,表现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哲理: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情感: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主旨】这首酬答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遭受贬谪的无限辛酸和悲凉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和豁达胸襟。

     第40首 相见欢(课标有,统编无)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炼字:“无言”极言愁苦难言。“独”从动作揭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婉。“残月”“如钩”将环境渲染得凄凉、幽冷,同时移情于月,暗喻词人的孤独忧伤。“锁”住的是满园秋色,也是词人思乡的情、亡国的恨,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写作手法:情景交融,反映国破后词人内心不能倾诉的孤寂、凄婉之情。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
    在/心头。
    修辞:以“丝”比喻“离愁”,欲“剪”却“不断”,要“理”却“还乱”。通过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将愁苦的感情具体化,表现出词人的万般无奈。
    内容:“一般滋味”是词人的离愁别恨,亡国之愁。
    【主旨】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词人的哀之痛、思之切。这首词是宋初婉约词的开山之作。

    附:统编课内教读2首
    第41首 野望(八上)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内容:“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情感:“徙倚”即徘徊,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诗句,表现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内容、表达方式:远景、静态描写,侧重宏观描绘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寓情于景,进一步渲染作者孤寂苦闷的心绪。
    画面描述: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写作手法:近景、动态描写,反衬诗人郁闷孤单的心境。
    画面描述: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表达方式、情感: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直抒胸臆。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只好向先贤寻找慰藉,抒发隐逸山林之志。
    【主旨】全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描绘了薄暮时分诗人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只好向先贤寻求慰藉,寄情诗酒,抒发了诗人隐逸山林之志。

    第42首 渡荆门送别(八上)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内容: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写作手法:以移动视角描写景物变化,化静为动,山峦从视野中渐渐消失;江水脱离群山的束缚,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描绘了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这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
    炼字、修辞:“随”“入”两字运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体现出一幅气势磅礴的景象。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表现了江水与江上空气的澄净明澈。
    画面: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
    情感:所写景物,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景色优美,是诗人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活力。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修辞、情感: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运用拟人的修辞,借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诗人远别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和思念之情。
    【主旨】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相关学案

    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超全六册)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超全六册)学案,共3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见题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主题分类,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就这三种套路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就这三种套路学案,共6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