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59744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59744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想,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指导朗读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要读得一气贯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
七、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八、学生口译本文大意(课件演示)译文
第一段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它啊。
第二段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应该是很多了。
九、讨论点拨
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莲花也属于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作者也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课件演示)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段话中的七个短句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的特点呢?(结合莲花图谈)(课件演示),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作者爱莲花,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因为它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课件演示)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作者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莲,花之君子者也”全文的核心,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君子之风)(再齐读那些句子)
十、1.作者用“噫“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者用“噫“字引出主旨,表示深沉的感慨,这一声感慨不仅包含了作者对于陶渊明的惋惜、对世人的厌恶,更流露出作者对于社会中君子少之又少的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悲哀。
2、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课件演示)
一“叹”-- 爱菊者“鲜”
二“叹”-- 爱莲者“少”
三“叹”--爱牡丹者“众”
4、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课件演示) 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明确:衬托手法 以菊花正衬,以牡丹反衬。
十一、本文作者托物言志着重刻画了莲花的精神气质,而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写荷花的名篇。(课件演示第四段)比较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明确:《荷》文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二、总结(课件演示)
1.请同学们总结中心思想。 (课件演示)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2.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作者借物(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映衬(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说的一面分外鲜明,或交相辉映。)
4.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有押韵,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对莲的喜爱)为线索;两个陪衬,以水陆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和牡丹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爱菊花,爱牡丹,爱莲花,指代三种人菊花:隐居避世的人;莲花:指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丹:指追求富贵高傲之人。
最后,我希望大家通过本课学习,能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反馈练习:
1.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
例: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2.以你对牡丹、菊花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的写法,写一篇《牡丹赞》或《爱菊说》。
十三、【板书设计】
生长环境 洁身自好
予独爱莲 体态香气 不慕名利 托物言志
爱莲说
神采气度 君子
菊 隐逸者 逃避现实 正衬
牡丹 富贵者 庸俗逐利 反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花中诗词,飞花巧入境,初读“识莲”,晓畅字句,品读“爱莲”,知君子之志,悟读“学”莲,承君子之德,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习情况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时安排,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