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3节 耳和听觉教案设计
展开2.3-2 耳和听觉——声音的特性和噪声污染
目录
TOC \ "1-3" \h \z \u 1
3
4
8
10
一、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歌曲中有音阶,当从低音阶到高音阶时,感觉到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尖锐,其实就是声音的调子越来越高,如1、2、3、4、5、6、7的变化就是音调越来越高。
(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
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量,它决定着声音音调的高低。即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频率就越小,音调就越低。
(3)音调的高低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为65~1100Hz。儿童说话时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
(4)超声和次声
①定义: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频率在20~20000Hz的声音。据此,人们将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
②应用:
超声(原理:利用声波的反射)、B超检查(检查人体内部各器官情况)、超声波金属探伤仪、声呐及回声探测仪等。
次声:传播频率低,传播距离远。对人类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建立接收站:探知核爆炸和导弹发射情况;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这些自然灾害中伴有次声波)。
2.响度
(1)定义: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
(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声源的振幅、人距离声源的远近。
声源的振幅越大,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当然,不同人的听觉敏感性不同,同样的声音他们感觉到的响度可能不一样。
(3)单位: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符号为dB。
3.音色
(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可用来辨别不同发声体的特征。如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时,即使它们发出的响度和音调相同,仅凭听觉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
(2)影响音色品质与特色的因素: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
【教材剖析】[思考与讨论]教材P55
1.蜜蜂的翅膀振动得快,其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蝴蝶的翅膀振动得慢,其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外。
2.吉他手演奏吉他时,演奏员的手在弦上来回移动,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这样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二、声污染
1.乐音和噪声
(1)乐音:人们将有规律、悦耳、使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叫作乐音。如清脆的鸟鸣声、悠扬的乐器声、悦耳的歌声等。
(2)噪声:人们将无规律、难听刺耳、让人烦躁不安的声音叫作噪声。如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
2.噪声的来源
(1)生产:生产时各种机器发出的声音、建筑工地上的声音、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等。
(2)生活:在一个安静场所的大声喧哗声、人在休息或学习)时邻居家过响的电视声等。
3.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噪声的危害:妨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甚至有害健康。目前已经被列为国际公害。
(2)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如城市里禁鸣喇叭、摩托车安装消音器等。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马路和居民楼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这样可以把传来的噪声反射或部分吸收而减弱)等。
③在人耳处减弱,如个人戴上防护用具——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
(3)我国颁布的噪声污染标准:工厂、工地的噪声不超过85~90dB;居民居住区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0dB,夜间不能超过40dB。
【教材剖析】
[思考与讨论]教材P59
教材图2-33和图2-34采取的措施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和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外,还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如:戴耳塞、耳罩等。
1.影响乐器音调的因素
【例1】(2019温州模拟)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
A.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B.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C.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D.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答案】A
【解析】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振动的振幅变大,从而发声的响度增大,不能影响音调,故A符合题意;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可使弦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提高,故B不符合题意;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弦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所以弦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2.声音的响度与传播
声音是从发声体处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如果能想办法减少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响度更大一些。如:将手罩在嘴边成喇叭状,是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的一种方法。
使用现代的扩音设备增大响度。如使用扩音机、话筒、喇叭,将人说话的声音由话筒送到扩音机再由喇叭放出来。
直接增大声音的响度。如将电视机、音响等设备的音量开大些。
使用电信设备,使声音传播得更远。如电话、手机等。
【例2】(2019义岛测试)如下图所示,甲为常见的高音喇叭和医用听诊器,将它们制成这种形状,是为了减小声音的散失从而增大 ,而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乙图所示的标牌,它的意思是禁止鸣喇叭,从而达到在 减弱噪声的目的。
【答案】响度 声源处
【解析】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就会越小,说明声音的响度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我们可以从减小声音分散方面进行研究,做成喇叭的形状,或通过听诊器减小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乙图的含义是禁止鸣喇叭,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常考1 声音的特性】
【例1】(2018眉山中考)如下图所示,在A、B、C、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调最高 D.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答案】B
【解析】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音调不同,但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同,故A错误;用嘴依次吹瓶口,A中的空气柱最短,发出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由于瓶子中装有的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故D的音调最高,故C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瓶周围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不能直接传入人耳,故D错误。
【例2】(2019北京模拟)如图所示为首都博物馆的E3馆所藏的京剧文物展厅中,展出的月琴。若轻拨或重拨月琴同一琴弦的同一位置,月琴所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请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A.月琴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是否有关 B.月琴音调的大小与振幅是否有关
C.月琴音色的大小与振幅是否有关 D.月琴频率的大小与振幅是否有关
【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有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若轻拨或重拨月琴同一琴弦的同一位置,琴弦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故可以探究月琴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是否有关。
【例3】(2018无锡中考)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和二胡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答案】A
【解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例4】男低音独唱时有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D
【解析】男低音独唱时,他的音调低,但以他的声音为主,故他的响度大;女高音轻声伴唱,她的音调高,但是在伴唱,故响度小。
【常考2 噪声污染】
【例5】(广安中考)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声的是( )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答案】B
【解析】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是球迷们激动之举,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由于是震耳欲聋的,这种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所以是噪声,此项符合题意;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在歌舞厅里人们愿意去欣赏,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这是为了方便人们,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
【例6】(2018常州中考)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配戴有耳罩的头盔
【答案】B
【解析】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机场的地勤配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例7】(2018•宜宾中考)如下图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配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防止风吹到头部
【答案】C
【解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配戴有耳罩的头盔,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方法归纳】控制噪声的途径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例8】(临沂中考)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B.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C.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答案】C
【解析】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和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所以A、B选项的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符合题意;D、在校园内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热点题型1】声者的音调
【例9】(2018济南中考)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格致实验学校举行了“童心向党快乐成长”校园合唱比赛。合唱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振幅
【答案】C
【解析】音调的听觉感受是声音的高低,响度的听觉感受是声音的大小,音色的听觉感受是声音品质的差异。合唱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高音”时声带振动频率高,“低音”时声带振动频率低。
【易错】误认为高音是响度大的声音,低音是响度小的声音。
【方法归纳】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得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
【热点题型2】声者的的响度
【例10】(2019广东模拟)手机里正播放抖音视频,离手机较远的人比较近的人更不能听清楚这声音,其原因是( )
A.抖音的声音音色不好 B.抖音的声音频率较低
C.远处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D.近处听到的声音振幅小
【答案】C
【解析】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到声源的距离有关。手机里正播放抖音视频,离手机较远的人比较近的人更不能听清楚这声音,其原因是离声源的距离较远,导致听到的声音响度小,故C正确。
【方法归纳】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响度就越大。响度还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
【例11】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掘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了64枚一套的编钟,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曾侯乙编钟。一般钟的形状为圆体钟,敲击圆体钟,只能发出一种乐音。而曾侯乙编钟的形状为扁圆体,用相同的力敲击编钟的正中间和两侧中的某一点时,编钟会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这是由于敲击编钟的不同部位时( )
A.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 B.编钟振动的振幅不同
C.编钟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D.编钟发声的传播路线不同
【答案】A
【解析】敲钟时由于钟体的振动而发生,对于圆体钟,由于圆形的稳定形状,敲击钟口的任何一点,它的振动频率都不会改变,只能发出一种音调。而敲击扁圆体的编钟时,敲击正中间或两侧不同位置时,钟振动的频率会有不同,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而同一个钟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易错】本题容易错选B。若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的同一位置,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而本题是用相同的力敲击编钟的正中间和两侧中的某一点,主要是振动的频率不同.
另外,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钟,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1.关于乐音和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乐音对人健康无影响,悦耳动听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而噪声则是机器发出的
C.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健康 D.有些雷声、炸药爆炸的声音也是噪声
【答案】B
【解析】发声物体有规律地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称为乐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在上海高架道路的某些部位,有许多蓝色屏障,这是为了 ( )
A.点缀高架道路,使外观漂亮 B.用来挡住灰尘,使高架道路保持清洁
C.减小高架道路附近居民区的噪声 D.保证在高架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安全
【答案】C
【解析】隔音屏障阻断了声音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振动和发声的情况。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 )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色与波形的关系 D.声音传播的条件
【答案】A
【解析】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由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也不同。
5.甲、乙两只昆虫飞行时,甲的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的翅膀每秒振动80次,人能听到其飞行发出的声音的是( )
A.甲昆虫 B.乙昆虫 C.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
【答案】C
【解析】甲、乙昆虫的翅膀振动的频率分别为200Hz和80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这两种昆虫的翅膀振动频率都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都能听到。
6.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某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答案】C
【解析】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每一个人即使说相同的话也有不同的音色,因此可以根据音色辨别出是不同的人。
7.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答案】C
【解析】树木能有效吸收声波,植树可以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
8.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的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
A.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B.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D.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答案】C
【解析】在校园周边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的方法与此相同。
11.双休日,小王和妈妈一起去外婆家,小王看到电茶壶的水烧开了,就提着电茶壶往暖水瓶中灌水。正灌着时,外婆提醒他:“水快满了,小心烫着。”他一看,水真的快满了,小王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泡好茶后,小王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但想了半天,还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她问外婆,外婆却说是“听出来的”。小王还是不懂,你能帮他解决吗?
【答案】根据瓶中发出的声音音调的高低判断水是否快灌满了。
【解析】往暖瓶中灌水,瓶中发出的声音是由瓶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因为随着瓶里的水的增多,瓶里的空气柱越来越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也越来越高。
12.将硬纸片的一端稍微伸入自行车车轮的钢丝里,然后转动脚踏板,当转速逐渐增加时,听到的声音也不同了,做一做,并解释原因。
【答案】当自行车的钢圈转速逐渐增大时,纸片随钢丝振动的频率不断加快,音调变高,所以声音就不同了。
【解析】见答案。
13.(杭州拱墅期末)如图中甲图是形状相似的编号分别为A、B、C的三个钢笔笔套管,它们的材料相同,长度不一样,小龙同学发现:依次用口吹这三个笔套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小龙在查阅资料后终于弄懂了口吹笔套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笔套内的空气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现象,提一个问题: 。
(2)你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
【答案】(1) 空气柱的长短 (2) a
【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空气柱的振动会发出声音,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1)空气柱发音的音调与什么有关?
(2)空气柱发音的音调与空气柱长度有关,空气柱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14.在某城市的一个路口立着一块液晶显示的标声牌,其指示如图。牌中显示该路段存在的问题是 ,针对上述问题,你认为控制城市噪音的有效措施是 (回答两条)。
【答案】环境噪声太严重①要控制噪声声源,如改造噪声大的机器等;②要减弱噪声,如植树造林、绿化城市等。
【解析】噪声对人的危害极大。长期生活在9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听觉疲劳,造成听力下降,甚至引起其他疾病;110分贝的噪声就会使人产生痛觉;在150分贝的噪声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1.在一次郊游中,两名同学由于汽车颠簸出现晕车现象。人耳中与这有关的结构是 ( )
A.鼓膜和鼓室 B.耳蜗和前庭 C.前庭和半规管 D.听小骨和鼓室
【答案】C
【解析】晕车与位觉感受器有关,即与前庭和半规管有关。
2.小儿高热导致耳聋,一般是由于( )
A.外耳道损伤 B.鼓膜损伤 C.耳蜗损伤 D.神经中枢损伤
【答案】D
【解析】高烧可能引起大脑皮层的听觉神经中枢被破坏。
3.对声音有放大作用的部位是 ( )
A.耳廓 B.外耳道 C.鼓膜 D.听小骨
【答案】D
【解析】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到。
4.医生用听诊器是因为( )
A.听诊器能将心脏搏动和呼吸的声音能量损失减少,帮助诊断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色发生变化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答案】A
【解析】用听诊器可以使微弱的声音沿着听诊器传播,不向四面八方扩散,使声音的能量损失微乎其微,从而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这样医生就能听到清晰的心率,从而正确诊断疾病。
5.下列现象中,与声音音色有关的是 ( )
①有经验的养蜂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出它是不是采蜜归来
②我们能够听出钢琴的声音比小提琴的声音大
③选瓷器的时候,总要轻轻地敲击一下来判定瓷器品质的优劣
④在听熟悉的人打电话时,很容易辨别出对方是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判断利用了蜜蜂翅膀振动产生的音调不同(粘有花粉);钢琴声音比小提琴大,是指响度大。不同材质(所用原材料略有差别)的瓷器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答案】B
【解析】物体振动发声,但必须满足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否则听不到声音,例如超出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故A错误;“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即使是乐器发出的美妙声音,如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也属于噪声,故D错误。
7.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
【答案】C
【解析】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而由于瓶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玻璃瓶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少的玻璃瓶振动快,水多的玻璃瓶振动慢,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C.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
【答案】C
【解析】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所以物体振动时,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一些,故D错误。
10.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00~400Hz。当它们从你的身后飞过时,你 ( )
A.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B.只能听到蜜蜂的声音
C.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能听到 D.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听不到
【答案】B
【解析】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20000Hz)内。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把音调放低些
【答案】B
【解析】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出声音;减少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途径中、人耳处三方面入手;“不要大声喧哗”是指响度减小些。
12.“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答案】B
【解析】高低音是指音调;我们可以听到的声音不会是超声波或次声波;在相同条件下,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13.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A
【解析】“快拨”和“慢拨”造成木梳齿的振动频率不同,从而使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4.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答案】B
【解析】“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声波的反射,即回声,而不是次声波传播很远。
15.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答案】B
【解析】隔音屏障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6.手机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戴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
【答案】音色 响度
【解析】听声辨人是通过不同人的音色来辨别的;音量是响度问题。
17.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编钟共65件,依大小次序分成3层8组,若乐师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片编钟,编钟发出声音的 不同,但这两种情形下编钟发出声音的 是相同的;若乐师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发出声音的 不同。
【答案】响度 音调 音调
【解析】由于敲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同一个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从而使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来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振动频率不同,从而使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
18.(2019泰州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
(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
(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 ,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
(3)小雨也做了一种发声装置,他在纸筒的开口端打两个孔,并用一根绳子穿过这两个孔后系紧,如图所示,他抓住绳子的一端,以平稳的速度在头的上方转动此装置。筒中空气柱由于 就发出声音。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的声音变尖了,说明 变高了,这是由于 (振幅/频率)变大的缘故。
(4)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还有哪些乐器的发声原理与竹笛相似,请列举一例: 。
【答案】(1)空气柱;(2)a;c;(3)振动;音调;频率 (4)葫芦丝
【解析】(1)竹笛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2)由于空气柱越长竹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在图示的三个位置中,当布团在a位置时,管内的空气柱最短,所以此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在c点是空气柱最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
(3)小雨同学制作的发生装置转动的过程中,纸筒中空气柱能够振动,所以会发出声音;当转速增大时,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4)(3)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乐器有:葫芦丝、笙、箫等。
19.(东莞校级期中)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答案】机械闹钟 B 泡沫、衣服、锡箔纸
【解析】(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
(2)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方案B较好;
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A不适合;
(3)由表格数据可知,泡沫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锡箔纸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故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泡沫、衣服、锡箔纸。
种类
打击乐器
弦乐器
管乐器
示例
鼓、锣
二胡、小提琴
长笛、箫
振动物体
鼓面、锣面
弦
空气柱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鼓皮绷得越紧,鼓面越小,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锣面越小,音调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面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松弛的弦发声的音调低。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管乐器中有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长的空气柱发声的音调低,短的空气柱发声的音调高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太阳和月球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太阳和月球教案,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下册41太阳和月球学生版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下册41太阳和月球教师版含解析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节 月相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节 月相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下册44月相学生版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下册44月相教师版含解析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节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节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下册45日食和月食学生版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下册45日食和月食教师版含解析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