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展开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共6分)
1.按要求填空
欣赏是一种学习,一种感悟,一种特别的收获。欣赏一封短短的家书,会令你想起故乡的亲切与温新;欣赏一个浅浅的微笑,会让你忘却生活的无奈和愁苦; , ;欣赏一束淡淡的康乃馨,会让你享受生命的清雅和yōu扬……
(1)根据拼音“yōu”,填写汉字: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朗读有节奏,就是指语速的快慢变化。“一种学习,一种感悟,一种特别的收获”一句,朗读时速度要:________。
A.语速不变
B.语速逐渐放慢
C.语速逐渐加快
(4)“无奈和愁苦”是________短语。
(5)请联系语境,在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________。
二、情景默写(共1题;共6分)
2.古诗文默写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杜甫《望岳》)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己亥杂诗>其五》一诗中,龚自珍表达自己虽辞官,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表现边关战场战斗艰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中,统领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
三、语言表达(共1题;共1分)
3.抗疫期间,在我们身边有无数默默奉献的逆行者,他们负重前行,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守护着岁月静好。请结合你的见闻感悟,补写下面的对联。
上联:负重前行担道义;
下联: ________。
四、课内阅读(共1题;共13分)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出自北宋________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________》。
(2)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
①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11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却话巴山夜雨时”中“话”的意思是:________。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通过写实,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3)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但本诗中“期”和“巴山夜雨”均重复出现。请你简要谈谈这种有意重复的作用。
六、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1分)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门边有个位置
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
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
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尴尬地止住了手。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夜里,我跟孩子说:“儿子,这次我真的不能原谅你,这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儿子很委屈,“我只说臭,又没说其他的,你却要打我?”许多事,许多心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窸窸窣窣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
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1)从全文看,题目中的“位置”既指________,又指________。
(2)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分析“我”和“送水师傅”分别是怎样的人?
(3)文章结尾两段,为什么要写老人的话?
(4)读罢全文,作为与文中“儿子”同龄的你,想对文中的“儿子”说点什么?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三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
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3)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七、名著阅读(共2题;共12分)
8.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不过希望在人心中总是根深蒂固的!并且我们又是两个人。最后,我还要肯定一点——这看来像是不可能的——即使我要打破我心中的一切幻想,即使我要“绝望”,现在也办不到!战舰跟那鲸鱼冲撞的时间是在夜间十一点钟左右。所以到太阳升起,我们还得游泳八个小时。我们替换着游,游八小时必然可以做到。海面相当平静,我们还不至于过度疲劳。有时,我的眼睛想看透深沉的黑暗,但什么也看不见,只有那由于我们游泳动作激起的浪花透出一点闪光来。在我手下破碎的明亮的水波,点缀在镜子般闪闪的水面上,就好像一块块青灰色的金属片。
(1)本语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你认为小说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9.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月亮上来了。星渐渐的稀少,天上空阔起来。和微风匀到一起的光,象冰凉的刀刃儿似的,把宽静的大街切成两半,一半儿黑,一半儿亮。那黑的一半,使人感到阴森,亮的一半使人感到凄凉。李四爷,很想继续听着大夫的话,可是身上觉得分外的疲倦。他打了个很长的哈欠,凉风儿与凉的月光好象一齐进入他的口中;凉的,疲倦的,泪,顺着鼻子往下滚。揉了揉鼻子,他稍微精神了一点。他看见了护国寺街口立着的两个敌兵。他轻颤了一下,全身都起了极细碎的小白鸡皮疙瘩。
(1)语段选自名著《四世同堂》,作者是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这本书的主要情节。
八、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1分)
10.面对疫情,班级将在线上举行“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的研讨会。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________
(2)下面关于活动过程的设计,不合理的是哪个环节?
第一步,确定活动的目标;
第二步,确定活动的主题,邀请相关的嘉宾;
第三步,活动总结;
第四步,设计活动步骤(包括宣传动员、宣布开始、同学发言、嘉宾讲话等)。
(3)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100字左右。
九、作文(共3题;共15分)
11.题目:榜样
要求: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实情感;除诗外,其它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12.题目:身边的故事
要求: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实情感;除诗外,其它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13.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老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对自己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迹被写进当地的小学课本。
要求: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实情感;除诗外,其它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十、课外阅读(共1题;共6分)
14.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下神器④ , 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⑤。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⑥ , 故无败,故无失。
注释:① 取:为、治理。② 为:指有为,靠强力去做。③不得已:达不到、得不到。④ 天下神器:天下,指天下人。神器,神圣的物。⑤执:掌握、执掌。⑥无为:顺应自然而不强制。
(1)这段文字,选自老子的名著《________》。
(2)本段文字体现了老子的哪种思想?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
1.【答案】 (1)悠
(2)“新”;“馨”
(3)B
(4)并列短语。
(5)不唯一
二、情景默写
2.【答案】 (1)一览众山小
(2)何人不起故园情
(3)山重水复疑无路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惟吾德馨。
三、语言表达
3.【答案】 示例1:岁月静好谱春秋。示例2:迎难而上护家园。
四、课内阅读
4.【答案】 (1)司马光;《资治通鉴》
(2)另外;到
(3)示例: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4)孙权劝学;鲁肃赞学
(5)示例: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也证明了孙权劝学的成功。
五、诗歌鉴赏
5.【答案】 (1)说
(2)示例:黑夜迷茫、秋雨绵绵,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不得归家的孤独、凄凉。
(3)示例: 两个“期”一问一答,写出诗人羁旅难归的愁苦;“巴山夜雨”一个是写实,一个是想象的温馨画面,重复出现形成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美。
六、现代文阅读
6.【答案】 (1)示例:饮水机摆放的位置;心中的位置
(2)示例:“我”:善解人意,默默帮助别人,不求感谢。送水师傅:是一个默默工作、追求服务质量的人,也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生活辛苦但懂得感激的人。
(3)示例:既是侧面烘托我的善解人意,默默助人,也是通过老人的话点明中心,突出主题
(4)围绕“多为别人着想,理解他人等”谈即可。
7.【答案】 (1)示例: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母亲用额头为孙女诊断病痛
(2)示例: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贴”字用得生动传神,通过母亲这一个动作表现母亲对儿女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3)示例:文中的妈妈是一个关爱儿女、勤劳能干、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人。父亲的关爱让我感受最深。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尤其是他厚实的背给了我安全感和幸福感。小时候,我在父亲的背上尽情欢笑;现在,父亲仍然用他厚实的背为我遮风挡雨。
七、名著阅读
8.【答案】 (1)《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或凡尔纳)
(2)示例: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
9.【答案】 (1)老舍
(2)示例: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表现了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的生活。
八、综合性学习
10.【答案】 (1)示例:微笑伴我成长; 历经磨难,方得岁月静好
(2)第三步,总结应该在活动结束之后。
(3)符合主题,语言能运用对偶修辞即可。
九、作文
11.【答案】 【参考例文】
榜样
每当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让座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件令我汗颜的往事。
记得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天空湛蓝湛蓝的。那天一大早,妈妈就带着我去南京上课。我们在车站等了十多分钟车子才来。上了公交车后,我们才发现车上只剩下两个座位。于是,我和一位大姐姐坐在了空座位上。
汽车飞快地行驶着。没一会儿工夫,车子就到了大桥南路。由于站下等车的人太多,大家拼命地往上挤,顿时,车子成了沙丁鱼罐头。
这时,上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她脸上淌着汗,弯着腰,一步一步地向我这边挪动着。我一见这情景,心里不禁折腾开了:让吧,我就要站到底;不让吧,老奶奶被人挤得都快站不住了。
正当我拿不定主意时,我身旁的那位大姐姐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轻声说道:“奶奶,请您到我这边来坐吧。”“谢谢你,小姑娘。”老奶奶一边说着,一边挤了过来坐下。“不客气,奶奶,这是我应该做的。”大姐姐柔声说道。
这时,车上的所有人都向大姐姐投去了赞许的目光,而我呢,却惭愧地低下了头。心想:今天真不该,如果这位老人是我的奶奶,我会这样做吗?再说,老师一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可今天,我却为了自己,把它全扔到了脑后。此时,我仿佛感到全车的人都向我投来鄙夷的目光,我真恨不得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汽车终于到站了,我怀着一颗羞涩、惭愧、后悔的心下了车。一路上我默默地想着:是啊,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句话说得多精彩啊!的确,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主动让座这件事情虽然很小,但它却传递了人世间的一种真情,正是有了这种真情,我们这座城市才会变得更加温馨,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让座这件小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每当我回想起它时,大姐姐那高大的形象仍然历历在目,她就是我心中的榜样。
12.【答案】 【参考例文】
身边的故事
在我的身边,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但那一件事,却令我真真正正地发觉世间的的确确存在着不可计数的“爱”。
看着那本崭新的相集,令我想起我那逐渐衰老的外公。外公是一个非常小气的人,这本相集是他送给我的唯一一件礼物。虽然外公非常小气,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钱总是花得很快很快。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解开了这个谜底。
那天,我见到外公正站在叔公的家门口,好像在等什么人。我想:叔公是一个穷亲戚,而且跟外公外婆早已没有来往,怎么?……我感到不解。忽然,从叔公家出来一个人影。咦,是叔公。外公把手中的几张一百元的钞票递给叔公,“我今天来就是带钱过来给你,我马上得走,否则待会儿被你嫂子发现就碍事了!”外公转身就走,叔公也来不及留人。接着,外公又来到姨婆家……
哦,我终于明白了!外公的钱就是用在这些穷亲戚身上。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非常小气的老人,但是谁又会想到这样一个小气的人,只送过他外甥女唯一一件礼物的人,会去接济别人呢?
听妈妈说,我的几位舅舅每次给外公一给就是几千元,所以在别人眼里,外公是一个富叟。但实际上,外公却只舍得花一点点钱。外公吃饭从来不浪费,他买菜不买最时鲜的,只要还能吃就行了;吃剩的菜,他一定要将它留下来,吃完为止。
从这件事里,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爱,是不一定要人人皆知的;鲜为人知的爱更是深爱、大爱。
我要对我“小气”的外公说,“外公,你真是太伟大了!”你让我的心胸更宽广了,你让我的精神更纯净了,你让我的眼睛更明亮了……
13.【答案】 【参考例文】
换个角度看问题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容貌不是国色天香,抱怨今天天气糟糕透了,抱怨自己总不能事事顺心……刚一听,还真认为上天对他太不公了,但仔细一想,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看问题呢?容貌天生你不能改变,但你为什么不展现笑容,说不定会美丽一点;天气不能改变,但你能改变心情;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这样一想是不是心情好很多?
由此我想到了很多……
人生路上难免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不要死钻牛角尖,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我们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闻名沪上的劳动模范徐虎,只是一名普通的水电工,换了别人在他这个岗位上,他或许会想:我再怎么说总有些才干,却叫我给别人修水管、修马桶,简直是埋没人才。为此而整天大呼没遇伯乐。而徐虎却从小事上做起——“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徐虎从这个角度上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他安心于做一名普通的水电工。这是他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收获。
或许你会说徐虎太安于平凡,现在的社会要的是高学历人才,人要向高处爬。但也请你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向上爬,那么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这些社会小事谁去做呢?所以说你也别老给自己订什么高额标准,要求自己冲刺到第几,你只要想自己尽力也就行了;你呢也别总是想着去当高干、总裁、元帅……这些人固然是人类精英,拿破仑也曾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元帅的。
钱钟书先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固然可惜,但你想钱老至少扬名中外学术界,这一点也可喜可贺。杨绛先生在《隐身衣》一文中说道:“假若是个萝卜,就要力求做一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白菜,就要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有很多人固然生活在平凡中,但在平凡中可以创造一个不平凡的自我,而不是暗自埋怨。
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就变得更加美丽。
十、课外阅读
14.【答案】 (1)《道德经》
(2)“无为而治”或“无为”
吉林省舒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舒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舒兰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舒兰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图片版,含答案),共6页。
吉林省舒兰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舒兰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图片版,含答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