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
A. 钙B. 铁C. 锌D. 碘
下列气体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 CO2B. H2C. O2D. N2
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 H2SB. P2O5C. AgNO3D. H2O
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 )
A. 放出热量B. 产生大量白烟C. 火星四射D. 生成黑色固体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D. 取用固体粉末
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 )
A. CuB. ZnC. AlD. Mg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O2B. H2O2C. H2CO3D. SO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银用于制作导线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 赤铁矿用于炼铁
氯化钯(PdCl2)可用于检测CO.PdCl2中Pd的化合价为( )
A. +1B. +2C. +3D. +4
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
B. 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 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
D. 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
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 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 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
甲酸( 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
B. 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
C. 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2g
D. 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6.0分)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补齐废弃物与垃圾桶的连线。
二氧化氯(ClO2)是安全消毒剂,杀菌能力优于Cl2,可由NaClO2与Cl2反应制得。
(1)配平化学方程式:______NaClO2+______Cl2=______ClO2+______NaCl。
(2)71gCl2完全反应,理论上最多生成ClO2的质量为______g。
我国大力推广在盐分高,pH>9的土壤中种植海水稻。
(1)pH>9的土壤呈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大米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______。
(3)稻壳可用于制纳米SiO2,SiO2属于______(填序号)。
A.氧化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是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
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水煤气变换反应:CO+H2OCO2+H2,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我囯“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2020年4月,“东方超环”实现了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取得重大突破。
除了氢气的生产,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______。
(2)图2中,催化剂为2% Au/α-M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α-MC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
B.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
C.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
D.“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
CuO是某种无机胶黏剂的组分之一,制备的部分流程如图。
已知:CuO难溶于水。
(1)反应釜中发生的反应有:
①2NaOH+CuSO4=Na2SO4+Cu(OH)2↓
②Cu(OH)2CuO+H2O
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填“①”或“②”)。
(2)过滤器分离出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从氯碱工业产生的盐泥中回收BaSO4,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盐泥的主要成分为BaSO4、NaCl、Mg(OH)2和CaCO3。
②BaSO4难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1)除去NaCl,利用的性质是______。
(2)酸溶槽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过滤器中分离出来的固体是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7.0分)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下列是两个关于水的实验。
(1)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1,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能燃烧
B.实验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改变
C.实验2,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补全实验报告。
从如图选择仪器,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______g。
(2)量取水用到的仪器有______(写名称)。
(3)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10g,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
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2)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和防霉的效果。
Ⅰ.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进行实验】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②中现象说明有CO2产生。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由实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Ⅱ.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
【进行实验】分别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8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3)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4)第2组,⑦中x为______。
(5)对比第1组、第2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6)某同学认为“制作面食、糕点时,丙酸钙用量越大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应摄入足够量的钙,故A正确;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B错误;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C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握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氧气,而不是其他气体。
故选:C。
根据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
3.【答案】C
【解析】解:A、氢、硫分别带“气”字头、带“石”字旁,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磷、氧分别带“石”字旁、“气”字头,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是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故选项正确。
D、氢、氧均带“气”字头,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不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5.【答案】B
【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7.【答案】A
【解析】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H2CO3是由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SO2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银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作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热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赤铁矿用于炼铁,是利用了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利用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9.【答案】B
【解析】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氯元素显-1价,设Pd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x+(-1)×2=0,则x=+2。
故选:B。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解: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31.6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131.6g,则20℃时,131.6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故选项说法错误。
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45.8%,故选项说法错误。
C、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则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最多溶解45.8g,得到45.8g+100g=145.8g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C、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
B、白磷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造成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3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为130mL×=26mL,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26=24mL刻度线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H2↑+CO2↑;
A、根据甲酸的化学式HCOOH可知,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B、乙为二氧化碳,碳和氧的元素质量比为12:16×2=3:8,故错误;
C、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46g×100%=2g,故正确;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H2↑+C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故选:C。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微观模型图的意义、方程式的书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解:鱼刺、菜叶属于厨余垃圾;空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答案为:。
【解析】根据垃圾的分类方法来分析。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
14.【答案】2 1 2 2 135
【解析】解:(1)依据定一法,亚氯酸钠的系数定为1,所以二氧化氯、氯化钠的系数就是1,1,通过观察可知,氯气的系数为,将系数化为整数,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Cl2=2ClO2+2NaCl;
(2)设理论上最多生成ClO2的质量为x
2NaClO2+Cl2=2ClO2+2NaCl
71 135
71g x
=
x=135g。
故答案为:(1)2;1;2;2;
(2)135。
(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参加反应的氯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即可完成。
15.【答案】碱性 糖类 AB
【解析】解:(1)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pH>9的土壤呈碱性。
(2)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3)SiO2中只含有二氧化硅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
(1)碱性;
(2)糖类;
(3)AB。
(1)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
(2)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3)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化石资源制氢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再下降 氘和氚的质子数为1,属于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BCD
【解析】解:(1)由题干材料可知,目前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故填:化石资源制氢;
(2)由图2中的信息可知,催化剂为2% Au/α-M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再下降;故填: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再下降;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氘和氚的质子数为1,属于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故填:氘和氚的质子数为1,属于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4)A.由图2信息可知,α-MC可使CO转化率接近70%,选项说法错误;
B.水电解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该方法的不足是造价高昂,选项说法正确;
C.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选项说法正确;
D.由题干材料可知:“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CD。
(1)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来分析;
(2)根据图2中的信息来分析;
(3)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以及所学知识来分析。
本题是一个信息材料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结合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此类试题一般难度不大。
17.【答案】① Na2SO4
【解析】解:(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是复分解反应。
故填:①。
(2)过滤器分离出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Na2SO4。
故填:Na2SO4。
(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2)过滤器分离出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铜。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氯化钠易溶于水 Mg(OH)2+2HCl=MgCl2+2H2O 硫酸钡
【解析】解:(1)除去NaCl,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进行,利用的性质是氯化钠易溶于水。
故填:氯化钠易溶于水。
(2)酸溶槽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故填:Mg(OH)2+2HCl=MgCl2+2H2O。
(3)过滤器中分离出来的固体是硫酸钡,是因为硫酸钡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故填:硫酸钡。
(1)氯化钠易溶于水;
(2)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3)硫酸钡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答案】2KMnO4K2MnO4+MnO2+O2↑ 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
【解析】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注意配平、标明条件和气体生成符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
(1)2KMnO4K2MnO4+MnO2+O2↑;
(2)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
(1)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掌握相应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2H2O2H2↑+O2↑ AC
【解析】解:(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填:2H2O2H2↑+O2↑;
(2)A.实验1,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氢气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电解水的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2属于物理变化,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C。
(1)根据电解水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水的电解、水的蒸发与液化的实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水的电解以及水的三态变化,难度不大。
21.【答案】CuSO4或CuCl2 Fe2O3+6HCl=2FeCl3+3H2O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实验结论是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现象为铁片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说明生成了铜,则向1中滴加是应为CuSO4或CuCl2溶液等。
(2)向2中滴加盐酸,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3)滴有酚酞溶液的石灰水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
(1)CuSO4或CuCl2;
(2)Fe2O3+6HCl=2FeCl3+3H2O;
(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滴有酚酞溶液的石灰水显红色,结合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6 100mL量筒、胶头滴管 1:9
【解析】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60g×10%=6g。
(2)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60g-6g=54g(合54mL),则量取水用到的仪器有100mL量筒、胶头滴管。
(3)溶液具有均一性,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10g,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0%:(1-10%)=1:9。
故答案为:
(1)6;
(2)100mL量筒、胶头滴管;
(3)1:9。
(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解:(1)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別浸入80℃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没有发生燃烧;
故答案为: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2)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这是因为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2)根据实验对比的方法以及探究的因素来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提示学生要记准、记牢重要知识点并会应用。
24.【答案】CO2+Ca(OH)2=CaCO3↓+H2O 丙酸钙受热后产生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 探究丙酸钙的质量大小是否对于丙酸钙防霉效果有影响 5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有无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影响。 不同意。国家标准规定了丙酸钙用于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说明过量使用可能有害。故不是越多越好。
【解析】解:
(1)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2)依据【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但根据实验②可知将丙酸钙加热后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填:丙酸钙受热后产生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
(3)分析第1组实验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随着添加丙酸钙的质量增加,面粉开始发霉的天数变长,所以第一组实验目的是探究丙酸钙的质量大小是否对于丙酸钙防霉效果有影响,故填:探究丙酸钙的质量大小是否对于丙酸钙防霉效果有影响;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组实验是探究添加蔗糖后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有无影响,则需要添加蔗糖量相同,故填:5;
(5)综合分析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一定范围丙酸钙量越多防霉效果越好,分析第2组实验,添加蔗糖后得出的结论也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一定范围丙酸钙量越多防霉效果越好,所以对比分析实验1和实验2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有无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影响,故填: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有无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影响;
(6)依据国家食品安全的规定,食品添加剂要适量,大量使用可能有害,故填:不同意。国家标准规定了丙酸钙用于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说明过量使用可能有害。故不是越多越好。
(1)依据题意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
(2)依据【查阅资料】信息和实验①②得出结论;
(3)分析第1组实验数据可总结出实验目的;
(4)依据第2组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方法探究某因素的影响可推知x的值;
(5)综合分析第1组和第2组数据可总结出相应结论;
(6)依据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规定回答相关规定。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盐酸等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对比分析,控制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1
A.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B.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1)向1中滴加 ______ 溶液
铁片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
(2)向2中滴加盐酸
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
化学方程式: ______
(3)向3中滴加足量盐酸
______
Ca(OH)2能与盐酸反应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別浸入80℃热水中(如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序号
①
②
装置
现象
试管内壁有水雾
注入酸后,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组别
第1组
第2组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配方
面粉/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酵母/g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蔗糖/g
0
0
0
0
5
5
x
5
丙酸钙/g
0
0.06
0.10
0.15
0
0.06
0.10
0.15
开始发霉时间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2020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这是一份2020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氯化钯可用于检测CO, 2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共20页。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