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
展开
2020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得分 |
|
|
|
|
|
|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 制造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时,需要用到下列气体中的(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 在原子中,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 电子层数 B. 质子数 C. 中子数 D. 核外电子数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水银制温度计 B. 石墨制铅笔芯 C. 干冰作制冷剂 D. 天然气作燃料
-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连接仪器 B. 铁丝燃烧
C. 液体加热 D. 点燃酒精灯
-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它们都属于( )
A. 混合物 B. 纯净物 C. 单质 D. 化合物
-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 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 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 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和排放 B. 过滤操作能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C. 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D. 活性炭可吸附水中有臭味的物质
- 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 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
C.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 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 下列实验数据分析合理的是( )
A. 向H2O2溶液中加入5gMnO2,充分反应后MnO2的质量仍为5g
B. 将5g NaCl溶解在100g水中,得到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5%
C.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5g粗盐提纯后,可得到精盐5g
D. 使5g Mg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仍为5g
- 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B. 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
C. 分别加入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
D. 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0分)
- 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溶剂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图中阴离子的符号______。
(3)KOH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
- 化学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联系。
(1)在“鸡蛋、西红柿、菜子油”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
(2)为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日常饮食中应摄入足量的元素为______。
(3)“免洗消毒洗手液”的主要成分乙醇(C2H5OH)中共含有______种元素。
(4)医用外科口罩的罩体材料多为聚丙烯,聚丙烯属于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 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KNO3和NaCl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
(2)20℃时,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方法之一是______。
(3)为了使NaCl溶液中的溶质全部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结晶。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 根据工业制取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2)反应中B、C的分子个数比______。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 木炭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1)在实验室中,用酒精灯点燃木炭,从燃烧条件分析,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
(2)将机制木炭制成空心管状,可使其燃烧更加充分,原因是______。 - 化学为5G助力。
(1)承载基站的铁塔表面涂漆,是为了隔绝______和水,从而防止锈蚀。
(2)基站供电系统的导线多为铜线,使用铜是因为它具有延展性和______。
(3)使用人造金刚石薄膜做基体材料,是未来芯片研究的发展方向,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 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Cu(OH)2实现②,会得到______色溶液。
(2)若想实现③,得到浅绿色溶液,可选用的单质是______。
(3)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 如图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的常用装置。
(1)仪器a名称是______。
(2)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O2,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用D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操作是______。 - 结合某校师生线上“互动探究”活动,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盐的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教师用品:NaCl溶液、Na2CO3溶液、酚酞溶液、CaCl2溶液、KNO3溶液等。
学生用品:洁厕灵(主要成分稀盐酸,不考虑其它成分)Ca(OH)2溶液(用生石灰干燥剂制备)、纯碱(Na2CO3)溶液、小苏打(NaHCO3)溶液、注射器、废塑料瓶、吸管等。
【互动探究】
探究目的 | 探究过程 | 主要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探究一:盐溶液是否一定显中性 | 教师实验: | 所加溶液遇NaCl溶液不变色,遇Na2CO3溶液变红色 | 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
探究二: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能否与某些酸溶液反应 | 有 ______ 产生,Ca(OH)2溶液变浑浊 | 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能与某些酸溶液反应 | |
探究三:Na2CO3溶液能否与某些 ______ 溶液反应 | 产生白色沉淀 | 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 | |
探究四:Na2CO3溶液能否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 教师实验: | (1)无明显现象 | Na2CO3溶液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
【拓展延伸】“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对下列物质的利用,正确的是______。
A.“探究一”中剩余溶液的混合液,可用于检验“探究二”中洁厕灵是否过量
B.“探究二”中生成的这种气体,可以作为气体肥料
C.“探究三”中生成的这种固体,可以作食品干燥剂
D.“探究四”中剩余溶液的混合液,可以除去NaNO3溶液中混入的Ca(NO3)2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北宋沈括编撰的《梦溪笔谈》中,记录了用CuSO4溶液熬制胆矾的铁釜,使用时间久了也可以化作铜。
(1)由上述材料分析,Fe比Cu的金属活动性______(填“强”或“弱”)。
(2)如果向足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5.6g Fe粉,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以得到Cu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制造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的气体是稀有气体。
故选:C。
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进行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了空气成分,也考查了各成分的用途,注意这些记忆性知识的记忆一定要准确熟练。
2.【答案】B
【解析】解: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故选:B。
根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原子中各微粒的作用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水银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受热膨胀遇冷冷缩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具有深灰色,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升华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故只有判断出该用途与哪种性质相关即可完成解答。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4.【答案】D
【解析】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它们是由铁和其它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A。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合金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其中至少有一种是金属,因此由合金的概念可以判断合金属于混合物。
6.【答案】B
【解析】解:A、汽油挥发,是因为汽油分子不断地运动,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冰雪融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氧气液化,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生活污水不能随意排放,以防造成水体污染,应集中处理和排放,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操作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所有杂质,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过滤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D.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净化水的知识和水污染与防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8.【答案】C
【解析】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是因为CO2显酸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墨中含有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墨中含有炭黑,主要成分是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向H2O2溶液中加入5gMnO2,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充分反应后MnO2的质量仍为5g,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5gNaCl溶解在100g水中,得到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5%,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粗盐中含有泥沙,5g粗盐提纯后,不可能得到精盐5g,故选项说法错误。
D、使5gMg完全燃烧后,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生成物的质量应大于5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粗盐中含有泥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粗盐中含有泥沙、溶质质量分数=×100%、催化剂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C、Ba(OH)2溶液与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硫酸钡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产生氨味的是(NH4)2SO4固体,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氢氧化镁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NaOH固体和NaCl固体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H2O OH- KH
【解析】解:(1)溶剂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2)图中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H-。
(3)KOH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显-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KOH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显-2价可表示为:KH。
故答案为:
(1)H2O;
(2)OH-;
(3)KH。
(1)溶剂是水,进行分析解答。
(2)图中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鸡蛋 钙 3 合成材料
【解析】解:(1)鸡蛋富含蛋白质,西红柿富含维生素,菜子油富含油脂,故填:鸡蛋。
(2)为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日常饮食中应摄入足量的钙元素,故填:钙。
(3)乙醇(C2H5OH)中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填:3。
(4)聚丙烯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合成材料。
根据食物中的营养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物质的组成元素以及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答案】KNO3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等 蒸发
【解析】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KNO3和NaCl中溶解度较大的是硝酸钾;故答案为:KNO3;
(2)20℃时,不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等;故答案为: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等;
(3)为了使NaCl溶液中的溶质全部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把水蒸发掉,就只剩下溶质了;故答案为:蒸发;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1)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溶液结晶的方法。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答案】N2 3:2 化合反应
【解析】解:根据工业制取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3H2+N22NH3。
(1)由物质的构成可知,A物质的化学式为:N2。
(2)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中B、C的分子个数比及氢气和氨气的分子个数比是:3:2。
(3)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根据工业制取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物质的构成、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解:(1)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与氧气接触。在实验室中,用酒精灯点燃木炭,从燃烧条件分析,酒精灯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将机制木炭制成空心管状,可使其燃烧更加充分,原因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回答;
(2)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回答。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燃烧的条件和促进燃烧的方法即可分析解答。
16.【答案】氧气 导电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解:(1)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承载基站的铁塔表面涂漆,是为了隔绝氧气和水,从而防止锈蚀。
(2)导线中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基站供电系统的导线多为铜线,使用铜是因为它具有延展性和导电性。
(3)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故答案为:
(1)氧气;
(2)导电性;
(3)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2)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蓝 铁 BaCl2+H2SO4=BaSO4↓+2HCl
【解析】解:(1)氢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得到蓝色溶液。
(2)若想实现③,得到浅绿色溶液,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则可选用的单质是铁。
(3)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氯化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故答案为:
(1)蓝;
(2)铁;
(3)BaCl2+H2SO4=BaSO4↓+2HCl。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试管 C 2KMnO4K2MnO4+MnO2+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
【解析】解:(1)仪器a名称是试管。
(2)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O2,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试管口要放有一团棉花,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3)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
故答案为:
(1)试管;
(2)C;2KMnO4K2MnO4+MnO2+O2↑;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O2,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酚酞 气泡 碱 Ca(OH)2+Na2CO3=CaCO3↓+2NaOH 产生白色沉淀 AB
【解析】解:【互动探究】探究一:碱性溶液加入酚酞变红色,所以加入指示剂为酚酞;
故答案为:酚酞。
探究二:洁厕灵含有盐酸,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都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所以可看到气泡生成;
故答案为:气泡。
探究三:氢氧化钙属于碱,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该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碱;Ca(OH)2+Na2CO3=CaCO3↓+2NaOH。
探究四:(2)加入氯化钙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可以看到白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
【拓展延伸】A、探究一种混合后有碳酸钠存在,加入探究二中,若存在盐酸,则有气泡,若不存在盐酸,则没有气泡,所以通过观察气泡可以判断盐酸是否过量,因此得出洁厕灵是否过量,选项A正确;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果,选项B正确;
C、探究三生成固体为碳酸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剂,选项C错误;
D、探究四混合液中含有硝酸钾和碳酸钠,硝酸钾无法去除,引入新的杂质,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AB。
【互动探究】探究一:根据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回答此题;
探究二: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后的生成物回答此题;
探究三:根据反应物判断反应物类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四: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的性质回答此题;
【拓展延伸】根据选项内容判断据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0.【答案】强
【解析】解:(1)用CuSO4溶液熬制胆矾的铁釜,使用时间久了也可以化作铜,说明铁置换了铜,说明Fe比Cu的金属活动性强;故填:强;
(2)设理论上可以得到Cu的质量是x
Fe+CuSO4=FeSO4+Cu,
56 64
5.6g x
x=6.4g
答:理论上可得到Cu的质量是6.4g。
(1)根据金属与盐的反应分析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2)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属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利用关系法进行计算较为简便,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方程式和质量守恒找出关系式。
2023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吉林雾凇,北国盛景, 水在净化过程中,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附参考答案】,共7页。
2023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