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卷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下列物质既可以做治疗胃酸的胃药,又可以做面点发酵剂的是( )
A. NaClB. NaOHC. NaHCO3D. Na2SO4
下列过程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 石油分馏B. 烧制陶瓷C. 粮食酿酒D. 火药应用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 节约用电,随手关灯B. 循环使用教科书
C. 不使用一次性木筷D. 大量燃放鞭炮,增加节日气氛
下列物质中含氧分子的是( )
A. 空气B. 氯酸钾C. 过氧化氢D. 高锰酸钾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水银、氧化镁、液态氮B. 金刚石、冰水共存物、煤
C. 水、生理盐水、天然气D. 氢气、澄清石灰水、乙醇
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验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制取B. 干燥
C. 收集D. 验满
小明外出游玩,发现路边的小麦叶子发黄、有倒伏现象,他建议田主应该施用一种复合肥,这种复合肥料是( )
A. CO(NH2)2B. KClC. KNO3D. NH4HCO3
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N2②Mg2+
A. ①表示两个氮原子
B. ②和④均表示阳离子
C. ③和⑤所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似
D. 由⑥可知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1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 用活性炭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
C. 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D. 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下面是利用化学知识对有关事实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铝比铁更耐腐蚀,与它们的金属活动性有关
B.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与它们的组成中含碳量不同有关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与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有关
D. 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与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H+有关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Cu粉(Fe粉)--用磁铁吸引
B. 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C. CO(C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粉末
D. MnO2(KCl)--将混合物溶解于水、过滤、洗涤、干燥
某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的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一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
B. 升温可以使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 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如果t2℃时,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M>N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A. H2O2→H2B. NaCl→AgCl
C. Fe→Fe2(SO4)3D. CuO→Cu(OH)2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B.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C. 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D. 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二、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它们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是一种固体单质,B的固体叫干冰,C是制取玻璃的主要原料,D中含有人体骨骼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_;D______。
(2)将B通入水中,所得溶液的pH______(填“>7”、“<7”或“=7”)。
(3)写出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C图中相关粒子的图形补充完整。
(2)A到C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填符号)。
(3)该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填符号)。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沸腾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X+8SO2,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2)接触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产物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3+H2O=H2SO4,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若有800kg三氧化硫进入吸收塔中,且完全被吸收,则理论上制得硫酸的质量为______kg。
(3)O2、SO2、SO3、H2SO4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4)实验室中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爆发,给人们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播,国家卫健委提出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护。
(1)勤洗手,洗手液配方及生产工艺如表所示。
(2)常消毒:84消毒液各种浓度配制方法(原液浓度5%)如表所示。
(3)戴口罩:熔布是口罩最核心的材料,制造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空隙多、结构蓬松、抗褶皱能力好,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可用于空气、液体过滤材料、口罩材料、吸油材料及擦拭布等领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手液的主要原料之一丙三醇的化学式为C3H8O3,则丙三醇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比为C:H:O=______;丙三醇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______。
(2)欲配制用于物表、物品、地面消毒用84消毒液1000mL,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A.10mL量筒
B.100mL量筒
C.500mL烧杯
D.1000mL烧杯
E.玻璃棒
F.药匙
(3)制造熔喷布的主要原料是______,它属于______(填“塑料”、“合成纤维”或“合成橡胶”);熔喷布具有的特性是: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0分)
如图图示是初中化学中常见实验:
(1)实验一说明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都在______;形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二中试管A和试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试管______中产生的气体能用带有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3)实验三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将烧杯正立后,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该气体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
(4)实验四中若R溶液为稀盐酸,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若R溶液为氯化铜溶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燃烧既能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某小组在学习物质燃烧条件时进行了探究。老师提供了如下物品;①酒精灯②铜片③火柴头④火柴梗⑤沙土⑥三脚架
【查阅资料】火柴头的着火点是260~280℃,火柴梗的着火点为350~400℃。
【实验探究】
【拓展与应用】
(1)炭火烤羊肉串,是利用了木炭燃烧放出的______。
(2)如图三个实验都是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一是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的,实验二是在聚光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实验三是在电热丝加热条件下发生的,这三个实验的条件虽然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使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碳酸氢钠既可以做治疗胃酸的胃药,又可以做面点发酵剂;
故选:C。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2.【答案】A
【解析】解:A、石油分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烧制陶瓷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火药应用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答案】D
【解析】解:A、节约用电,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循环使用教科书,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循环使用会减少植物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大量燃放鞭炮,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D。
“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4.【答案】A
【解析】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氧分子,故选项正确。
B、氯酸钾是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水银属于单质,氧化镁属于化合物,液态氮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单质,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化合物,煤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水属于化合物,生理盐水、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氢气属于单质,澄清石灰水属于混合物,乙醇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答案】C
【解析】解:A.使用长颈漏斗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相反,所示装置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为向上排空气法,所示装置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部,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故选:C。
A.根据使用长颈漏斗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进行分析;
B.根据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掌握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与验满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小麦叶子发黄、有倒伏现象,说明土壤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应施用含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复合肥。
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
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
C、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正确。
D、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
故选:C。
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提高产量;磷肥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达,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农作物缺磷时,表现为生长迟缓,产量降低;钾肥能使农作物的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氮肥、磷肥、钾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①表示氮气、氮气由氮元素组成、1个氮分子、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②带正电荷,表示阳离子,④带负电荷,表示阴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③最外层电子数是6,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⑤最外层电子数是8,是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两种微粒化学性质不相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⑥可知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1,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一种物质,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每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B、带正电荷的离子是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是阴离子;
C、通常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化学性质相似;
D、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9.【答案】B
【解析】解:
A、可以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因为氧化钙能够吸收水蒸气,故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错误;
C、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正确;
D、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正确。
故选:B。
A、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六大营养素的存在解答;
D、根据除油的原理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各种物质的用途。
10.【答案】A
【解析】解:A、金属铝比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中含碳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与它们的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均为H+,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的原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铁粉末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M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浑浊,所以M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M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故A错误;
B、通过A的分析可知,M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可以使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故B错误;
C、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t2℃时,N物质的溶解度大于M物质的溶解度,所以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M>N,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
【解析】解: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B符合题意。
C、铁与稀硫酸、某些硫酸盐等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不能生成了硫酸铁,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不能够与水反应,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两种物质相互刻画,铜片痕迹更明显,说明黄铜比铜硬度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变质后产生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利用酚酞试液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过程中,如果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过程中灯泡发光,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A、两种物质相互刻画,痕迹更明显的硬度小;
B、氢氧化钠变质后产生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过程中,如果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
D、石墨具有导电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C CaCO3 <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解:(1)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它们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的固体叫干冰,所以B为二氧化碳;C是制取玻璃的主要原料,C为碳酸钠;D中含有人体骨骼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D中含有钙,并且C可以生成D,D为碳酸钙;其中A是一种固体单质,则A为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则A、D的化学式为C、CaCO3;
(2)B为二氧化碳,将B通入水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得溶液的pH<7;
(3)B为二氧化碳,C为碳酸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1)C;CaCO3;
(2)<;
(3)CO2+2NaOH=Na2CO3+H2O。
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它们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的固体叫干冰,所以B为二氧化碳;C是制取玻璃的主要原料,C为碳酸钠;D中含有人体骨骼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D中含有钙,并且C可以生成D,D为碳酸钙;其中A是一种固体单质,则A为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6.【答案】H2、O2 O、H 2H2+O22H2O
【解析】解:(1)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则可知C图还有一个水分子,如下图:;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A到C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符号分别为:H2、O2。
(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和氢原子,符号分别为:O、H。
(4)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故答案为:(1)见上图。
(2)H2、O2。
(3)O、H。
(4)2H2+O22H2O。
(1)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发生改变的粒子;
(3)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该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微粒的变化及掌握化学变化是分子的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17.【答案】Fe2O3 +6 化合反应 980 SO2、SO3 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还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提出公因数2后,可以形成氧化物氧化铁;
故答案为:Fe2O3。
(2)三氧化硫中氧元素为-2价,含有3个氧原子,所以硫原子化合价为+6价;反应属于多变一,所以为化合反应;设生成硫酸质量为m,
SO3+H2O=H2SO4
80 98
800kg m
m=980kg
故答案为:+6;化合反应;980。
(3)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因此符合此特点的只有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故答案为:SO2、SO3。
(4)浓硫酸稀释时,一定将酸倒入水中,否则容易造成液体飞溅,造成危险,并且避免稀释过程中热量的聚集,需要不断搅拌;
故答案为: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
(2)根据化合物各个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此题;根据反应特点总结反应类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此题;
(3)根据氧化物定义回答此题;
(4)根据浓硫酸稀释注意事项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8.【答案】3:8:3 9:2:12 ADF 聚丙烯 合成纤维 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
【解析】解:(1)丙三醇的化学式为C3H8O3,则丙三醇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比为C:H:O=3:8:3;丙三醇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12×3):(1×8):(16×3)=9:2:12,故填:3:8:3;9:2:12。
(2)欲配制用于物表、物品、地面消毒用84消毒液1000mL,则需要84原液5-10mL,需要10mL量筒,用水量为995-990mL,需要1000mL烧杯,还需要玻璃棒搅拌,故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DF,故填:ADF;
(3)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制造熔喷布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合成纤维,熔喷布具有的特性是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故填:聚丙烯;合成纤维;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配制溶液的仪器选择方法、材料的类别以及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9.【答案】不断的运动 NH3+HCl=NH4Cl 2:1 B 氢、碳 产生气泡 Zn+CuCl2=ZnCl2+Cu
【解析】解:(1)实验一说明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都在不断的运动;
形成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
故填:不断的运动;NH3+HCl=NH4Cl。
(2)实验二中试管A和试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用带有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故填:2:1;B。
(3)实验三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气体燃烧生成水,进一步说明气体中含有氢元素;
将烧杯正立后,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进一步说明气体中含有碳元素,由此推断该气体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碳元素。
故填:氢、碳。
(4)实验四中若R溶液为稀盐酸,则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
若R溶液为氯化铜溶液,则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Cl2=ZnCl2+Cu。
故填:产生气泡;Zn+CuCl2=ZnCl2+Cu。
(1)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4)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火柴头燃烧,沙土和铜片不能燃烧 对称 火柴头、火柴梗先后燃烧 温度达到着火点 隔绝氧气的火柴头 暴露在空气中的火柴头 ①处火柴头不能燃烧,②处火柴头燃烧 与氧气接触 热量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
【解析】解:【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拓展与应用】
(1)炭火烤羊肉串,是利用了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
故填:热量。
(2)这三个实验的条件虽然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使红磷燃烧,消耗氧气。
故填:红磷燃烧,消耗氧气。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原料
重量(斤)
生产工艺
AES-A
5
1.将AES-A和6501混合搅拌均匀,再倒入装有60斤70℃左右水的容器内,搅拌至完全溶解
2.加入丙三醇、色素、香精、卡松搅拌均匀
3.用饱和氯化钠溶液调至最佳粘稠度,不足百斤加水补足
6501
1
丙三醇
2
色素
适量
卡松
0.1
香精
0.05
氯化钠
约3.5
物表、物品、地面
室内地面、空气、物表
分泌物、排泄物、污水
便器
配制浓度(mg/L)
250-500
1000-2000
2500-3000
4000-5000
欲配制体积(mL)
1000
1000
1000
1000
84原液用量(mL)
5-10
20-40
50-60
80-100
用水量(mL)
995-990
980-960
950-940
920-900
探究的内容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一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______
可燃物才能燃烧
探究二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注意:火柴头和火柴梗的位置相对于火焰中心 ______ (填“对称”或“不对称”)
______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 ______
探究三
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① ______ ② ______
______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 ______
探究的内容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一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火柴头燃烧,沙土和铜片不能燃烧
可燃物才能燃烧
探究二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注意:火柴头和火柴梗的位置相对于火焰中心对称
火柴头、火柴梗先后燃烧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三
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①隔绝氧气的火柴头②暴露在空气中的火柴头
①处火柴头不能燃烧,②处火柴头燃烧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2022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共16页。
2023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卷【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卷【附参考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