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7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4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随堂练习题
展开1.黄河口国际马拉松每年举行一次,比赛中,运动员奋力拼搏,个个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
A. 保护和调节体温
B. 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C. 调节体温和排泄
D. 排泄和保护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 )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3.2018年底,湖州市冬泳协会组织百余名冬泳爱好者开展冬泳活动。冬泳选手入水时,身体最有可能产生的生理变化是( )
A. 汗腺分泌大量汗液
B. 皮肤血管迅速舒张
C. 肌肉收缩,产热增加
D.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4.冬季泡脚既暖身又保健。在泡脚过程中,人体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骨骼肌的产热量大量增加 B. 皮肤中立毛肌收缩
C. 体内温度比平时要高得多 D. 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
5.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是( )
A. 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B. 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C. 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 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6.舒洁同学学了“体温的控制”这节内容后,归纳了以下四句话,其中不当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左右
B. 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C. 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D. 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来调节的
7.下列部位的温度最接近于人体的内部温度的是( )。
A. 额部温度 B. 口腔温度 C. 腋下温度 D. 直肠温度
8.人体在寒冷的环境里能保持体温恒定,不能依靠的是( )。
A. 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多,皮肤温度升高 B.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少,皮肤温度降低
C. 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抖,使体内热量成倍增加 D. 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控制
9.在暑假军训中,某班有一女生发生恶心呕吐、昏厥现象。班内有几位同学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处理,其中不可行的是( )。
A. 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 B. 用30%的酒精擦身降温
C. 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药物 D. 赶快将中暑病人抬到温暖无风的地方休息
10.鸟类和哺乳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能保持体温恒定的主要意义是( )。
A. 使体内产生更多的热量 B. 增强体内运输氧气的能力
C. 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 使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
11.12月9日~10日,2017美丽乡村•环浙骑游暨首届江南之巅自行车赛在龙泉市举行。下列是有关运动员在骑车过程中体温调节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B. 运动员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体表散热
C. 运动员的主要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 D. 运动员大汗淋漓,原因是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
12.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 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B. 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C. 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 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13.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根据图表判断他们所处的状况分别是 ( )
A. 甲处在安静状态,乙处在运动状态 B. 甲、乙都处在安静状态
C. 甲处在运动状态,乙处在安静状态 D. 甲、乙都处在运动状态
14.下列有关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身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都是一样的,且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
B.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C. 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D. 恒温动物能维持稳定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了动态的平衡
15.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出现颤抖现象,它的生理意义是( )
A. 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散发 B. 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贮存
C. 通过颤抖使骨骼肌大量产热 D. 通过颤抖使内脏器官大量产热
16.把老鼠和青蛙从28℃的环境移到2℃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耗氧量的变化情况是( )
A. 都减少 B. 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C. 都增加 D. 前者增多,后者减少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所以人的体温调节完全由神经系统调节控制
B. 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身体内部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C. 人的体温在不同的部位不一样,但温度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D. 当血管扩张,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增大时,有利于产热
18.小刚同学由于感冒发烧,某天体温维持在39℃稳定不退,则此时他体内( )
A. 产热多于散热 B. 产热与散热保持平衡 C. 产热少于散热 D. 与产热散热多少无关
二、填空题
19.如图甲为人体发烧三阶段体温变化大致曲线图,T0为人体正常体温;图乙为不同温度下皮肤血管口径示意图。
(1)在体温处于①阶段时,人体产热、散热的关系是________。
(2)人体体温可通过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图乙中表示高温环境下皮肤血管口径示意图的是 ________。
三、解答题
20.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________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
(2)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________C+D;后经用药,此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则在恢复过程中A+B________C+D.(填“>”“<”或“=”)
四、实验探究题
21.如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min,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血液流量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
(2)在A时刻皮肤血管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作用?________。
(3)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分析: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分泌的汗液不仅可以排出人体多余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废物,还可以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解答:皮肤具有调节体温和排泄功能。
故答案为:C
2. 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相关知识。
解答: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所以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 C
分析:皮肤的主要功能:保护功能;感觉功能;调节体温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吸收功能;新陈代谢功能,根据皮肤的功能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解答:冬泳选手入水时,由于水中的温度较低,因此当水中寒冷时,运动员的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减少热量散失,下丘脑题文调节中枢兴奋,肌肉收缩加强,进而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 D
分析: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内血管舒张,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
解答:当泡脚时,脚浸泡在热水中,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 B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是人体血量、饭后立即运动不利于消化和吸收、骨胳肌运动需要能量,产生热量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和皮肤调节体温的作用。
解答:A、由分析可知,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脑的速率基本不变,因此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体运动时血量不会改变,血液速度会发生变化,B错误,符合题意;
C、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 C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A、人是恒温动物,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左右,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从而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C错误,符合题意;
D、人的体温一般都维持在37°左右,这时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 D
分析:通常,可在人的直肠、口腔及腋窝等处测量人的体温。不同部位测得的温度值有所不同。而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体的内部温度。
解答:最接近于人体内部温度的是直肠温度。
故答案为:D
8. A
分析: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当相当寒冷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非自主战栗,使产热量增加。炎热时,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的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热,使散热量增加。
解答:A、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多,皮肤温度升高,是人体在炎热时增加散热量,A符合题意。
B、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少,皮肤温度 降低,可减少散热量,是人体在寒冷环境里保持体温恒定的方式之一,B不符合题意。
C、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抖,可使体内热量成倍增加,是人体在寒冷环境里保持体温恒定的方式之一,C不符合题意。
D、调节体温的中枢主要在下丘脑,它调节和控制着人体产热和散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 D
分析: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现象。中暑的表现有体温升高、头痛、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解答:该女生发生中暑,应立即将她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给予清凉含盐饮料,体温高的话给予冷敷,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等药物。
故答案为:D
10. C
分析:鸟类和哺乳类等恒温动物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这就使得它们能够适应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变温动物体内没有自身调节体温的机制。当外界环境的温度升高时,变温动物的代谢率随之升高,体温也逐渐上升,它们便被动地离开不利环境。当外界环境的温度降低时,变温动物的代谢率随之降低,体温也随之下降, 所以它们或是移向日光下取暖来提高体温,或是钻进地下、洞穴中进行冬眠,或是游向温暖水域。
解答:鸟类和哺乳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能保持体温恒定,这有利于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故答案为:C
11. D
分析:人是恒温动物,能保持自己的体温恒定,所以只要是健康的人,就一直保持自己产热和散热平衡。
解答:A、安静时,机体的热量主要是身体内脏器官供应,但在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产热,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皮肤里的温度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使散热增加,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体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增加,出汗是主要的散热方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大汗淋漓是因为运动员的运动量大,使得散热量增加,因为人体有体温调节中枢,所以人体内产热总是等于散热的,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 A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A、人体的血量是恒定的,与是否运动无关;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脑的血流相对速度在休息和运动时,都不发生改变,所以其血流量也是不变的;故B准确;
C、运动时,消化器官的血流量大幅度减少,会导致消化的营养物质无法吸收和运输,会影响消化;故C正确;
D、运动时,骨骼肌的血流量急剧增大,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产热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也在增大,有助于散热,维持体温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3. A
分析:从人在安静、运动状态的产热器官方面切入,结合图片思考解题。
解答:人体的体温主要依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当外界温度比较低时,主要通过皮肤来散热,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最多,是主要的产热器官。人的机体在安静时,主要的产热部位是躯干肌肉、内脏器官和大脑等。安静时,机体的热量主要由身体内脏器官供应,劳动或运动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肌肉,那么由图可知甲内脏产热量最高,故甲为安静状态,乙图肌肉产热量最高,故乙处于运动状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 C
分析:恒温动物是指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解答:A、恒温动物是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但各个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故A正确;
B、恒温动物的体温在各种环境中,通过产热与散热的调节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故B正确;
C、爬行类动物的体温是不恒定的;故C错误;
D、恒温动物的体温的恒定,是产热与散热相对平衡的结果;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5. C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在寒冷的环境中,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所以人体产生的热量要增加,不自主的颤抖是骨骼肌的战栗,这样肌肉的呼吸作用增加,产生的热量增加;
故答案为:C。
16. D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老鼠是恒温动物,当从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中时,散热增加,所以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其耗氧量会增加;青蛙是变温动物,当其从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中时,其体温会下降,所以耗氧量也会减少;
故答案为:D。
17. C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A、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但人的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故A错误;
B、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身体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故B错误;
C、人的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且不同部位的温度不同;故C正确;
D、当血管扩张,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增大时,有利于散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8. B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人体的散热和产热处于动态平衡的,即使体温维持在39℃不退时,其产热和散热也是平衡的;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9. (1)产热大于散热
(2)C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由图可知,在①阶段时,人的体温在升高,高于正常体温,所以此时人体产热大于散热;
(2)高温环境下,人体为了增加散热,血管会舒张,增加血流量,来加快散热,血管口径为C;
故答案为:(1)产热大于散热;(2)C。
三、解答题
20. (1)神经调节
(2)=;<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 由图可知T-E-N-F-A途径,由感受器感受外界温度的变化,然后传到体温调节中枢,再调节内脏和骨骼肌作出反应,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2)人的体温处于动态的平衡,某人体温24小时内都处于39.5℃,虽然处于发烧状态,但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依然相等;用药后病人体温恢复正常,即37℃,在这个过程中的产热小于散热,直至维持在37℃左右;而由图可知,AB表示的是产热,CD表示的散热;
故答案为:(1)神经调节;(2)=;<。
四、实验探究题
21. (1)增大
(2)舒张,增大血流量,体表温度上升
(3)汗腺分泌增加,出汗增多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由图可知,AB段血液的流量在增大;
(2)AB段血流量增大,则血管呈舒张状态,口径增大,从而实现血流量增大,人体对外散热增加,体表温度升高;
(3)AB由于外界温度过高,人体散热增加,除了血流量增大,增加散热以外,汗腺分泌增加,大量出汗,从而增加散热;
故答案为:(1)增大;(2)舒张,增大血流量,体表温度上升;(3)汗腺分泌增加,出汗增多。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4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4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课时训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7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1 动物的行为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7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1 动物的行为随堂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5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5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达标测试,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