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59858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品味诗歌,总结学法,用总结的方法学习《登飞来峰》,检测检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望岳》
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大。这首诗扣住“高大”二字进行描写,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进一步反衬出泰山之“高大”。诗的题目是《望岳》,“望”贯穿全篇。一二句仰望泰山整体,中间四句仰望泰山周围,后二句把“望岳”转向“岳望”。表现出青年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关阔的胸怀。
《登飞来峰》
宋仁宗庆历七年,王安石任鄞县知县。三年后任满回临川老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诗歌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后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看是即景说理:“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的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的。其实是用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诵读两首诗歌。
(2)借助注释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岱宗 造化 阴阳 昏晓 决眦 寻 浮云
(3)了解、积累有杜甫,王安石的经历,了解律诗的基本特点。
(4)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5)体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内涵。
2、过程和方法
(1)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2)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在合作、讨论、探究中学习诗歌。
(3)能联系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读诗趣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志,丰富学生情感。
(2)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谈话法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秀丽,江山如画,大川名山,雄伟壮观,你攀登过哪些名山?
简单介绍诗人
阅读杜甫的生平介绍。要求:将与这首诗歌对应的时代、诗人的经历勾画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话概述这段经历。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诗人赴洛阳应试不第,二十四岁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时,是先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看这一段的学习意义。
朗诵诗歌
读准节奏
讲解律诗有关内容:律诗属于近体诗,五言律诗八句四十个字,七言律师八句五十六个字,每两句成一联,分别称做 联、 联、 联、
联,二、四、六、八句押韵,试找出这首诗的韵脚,说说这首五言律诗的划分节奏。
读出情感
多媒体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理解诗歌
理解诗歌中的字义
岱宗 青 未了 造化 钟 昏晓 阴阳 曾云 决眦 会当
说说每一联的内容
分析每一联所表现的泰山的特点及其内容,
首联:连绵不断,雄伟壮观
颔联:神奇秀丽,高大巍峨
颈联:云雾升腾,飞鸟归巢
尾联:攀登顶峰,俯瞰群山
赏析诗歌:诗歌中用了那些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首联用齐鲁大地来衬托泰山参天耸立,雄伟壮观的特点。
颔联中运用准确的动词“钟”,把大自然写得很多情,突出神奇秀丽,想象怎么样的神奇秀丽。“割”,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大巍峨的特点。颈联借助细化的景物,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思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讨论明确: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诗歌望的角度也不一样,四联分别是 望, 望, 望, 望。
五、品味诗歌
1. 用简笔画的方式画一画诗歌中的一句,用画面来表现诗歌
2.出示泰山的图片,上学生欣赏配诗。
3.背诵诗歌
六、总结学法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指点。
七、用总结的方法学习《登飞来峰》
八、检测检查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3.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实则指
4.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文学常识,创作背景,翻译诗歌,诗句赏析,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简介,《望岳》写作背景,节奏划分,整体感知,找出名句并赏析,明确闯关问题,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望岳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