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泰安高三上生物月考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山东泰安高三上生物月考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而不是来自CO2
B.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C.恩格尔曼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
D.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慢
2.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B.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就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条件
C.酶能产生能量从而使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降低,达到催化的作用
D.胃蛋白酶所在的pH由11降低到1.5的过程中该酶活性不变
3. 下列关于马铃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与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的毒害作用有关
B.马铃薯在夏季晴天时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浓度下降有关
C.马铃薯在光合作用中有水的消耗但无水的生成,呼吸作用正好相反
D.马铃薯块茎储藏过程中易发芽,可用赤霉素处理抑制发芽
4.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中的A、T、P分别代表腺嘌呤、3个、磷酸基团
B.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反应相联系
C.图中酶1和酶2,二者的种类不同但是化学本质相同
D.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酶2起催化作用
5. 在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有R酶,既能与CO2结合,催化CO2与C5反应生成C3,也能与O2结合,催化C5的分解。CO2和O2在与R酶结合时具有竞争性相互抑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植物叶肉细胞内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
B.R酶催化CO2与C5反应时需要[H]和ATP
C.增大CO2浓度后,植物叶肉细胞内的C3/C5值增大
D.增大O2/CO2的值,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6. 下列物质转化过程,有可能发生在人体内的是( )
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
B.H2O中的O转移到CO2中
C.CO2中的O转移到H2O中
D.C6H12O6中的O转移到C2H5OH中
7. 马拉松运动是典型的耐力性运动项目,改善运动肌利用氧的能力是马拉松项目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科研人员测得甲、乙两名运动员在不同运动强度下,血液中乳酸含量与摄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强度增加,甲乳酸含量增加更显著的原因是摄氧量不足
B.运动员甲比乙更适合从事马拉松运动
C.等质量的脂肪含能量高于糖类,运动中宜选用脂肪补充能量
D.有氧呼吸供能是马拉松运动供能的主要方式
8. 某小组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制作了如下图中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
C.连接e→d→c→d,并从e侧通气,可验证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有氧呼吸
D.连接f→d,若将d中澄清石灰水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其颜色变化为由蓝到绿到黄
9. 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ATP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氧结合产生H2O,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C.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C5的消耗
D.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
10. 某同学利用某种大小相同的菠菜叶片,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温度下,菠菜叶片质量的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质量变化),操作流程及记录结果(如下所示)(单位:mg)。
叶片质量(M)→无光处理1h 叶片质量(M-a)→适宜光照强度1h 叶片质量(M+b)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同学所进行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从上表信息可知,在26~29℃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
C.28℃时1h光合作用实际合成的有机物的量为5mg
D.在26~29℃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实际光合作用也增强
11. 小球藻是一种真核单细胞绿藻,科学家用小球藻做相关实验(将甲、乙两组同时置于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实验示意图如下,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两组小球藻细胞内首先利用18O的场所相同
B.短时间内检测产生的气体A、B中含18O的是B
C.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D.较长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生的气体A、B中含18O的是A、B
12.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D.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13. 如图为绿色植物部分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中,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中
B.过程①产生NADH,过程③消耗NADPH
C.若叶肉细胞中过程②速率大于过程③,则植物干重增加
D.过程③中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过程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14. 如图为植物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简图,①〜⑦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发菜细胞中③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④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②的进行与⑤⑥密切相关,与③⑦无直接关系
C.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是③
D.叶肉细胞③中O2的产生量小于⑥中O2的吸收量,则该细胞内有机物的总量将减少
二、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及结论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可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进行实验
B.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若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可判断这两支试管所处的环境pH也一定相同
C.可以通过测定绿色植物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
D.在研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实验中,有水生成时一定进行有氧呼吸,有酒精生成时一定只进行无氧呼吸
为了探究pH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置了a、b、c三组实验,各组pH条件均不相同,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a、b、c三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中的“其他条件”所涉及的变量是无关变量
B.在c组pH条件下比较适宜保存酶
C.a组的pH一定高于b组的pH
D.在a、b组的产物量达到最大值时,c组的酶失去活性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呼吸方式不能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判断
B.只要有充足的氧气存在,真核生物细胞就一定进行有氧呼吸
C.破伤风杆菌在无氧气时进行无氧呼吸,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
D.人在马拉松长跑时肌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全部来自有氧呼吸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叶绿体、线粒体
B.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一定是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C.温室用红色玻璃比用无色玻璃更有利于提高产量
D.夏天中午温度太高,因此植物光合作用酶活性降低导致“光合午休”现象
在湖泊中不同深度的生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强度不同,因此水中的溶氧量也不相同。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甲、乙、丙,并将甲用不透光黑布包扎起来;
②将甲、乙、丙三个瓶子均在湖中某深度取满水,并测定丙瓶中水的溶氧量为Aml/瓶;
③将甲、乙两瓶密封后再沉入同一深度水体中,1天后取出;
④测定甲、乙两瓶中水的溶氧量,测量结果是甲瓶氧气含量为Bml/瓶,乙瓶氧气含量为Cml/瓶。
关于1天内该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C-B)ml/瓶
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C-A)ml/瓶
C.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A-B)ml/瓶
D.一天内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可用溶氧量表示为(C-A)ml/瓶
很多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参与。下列关于生命系统中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主要靠ATP水解供能
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供能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病毒增殖也要消耗ATP
C.生态系统中某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等于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D.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用于多种生命活动
三、解答题
小麦种子中含有α、β两种淀粉酶,分别催化小麦种子中的两种淀粉水解,α-淀粉酶在70℃活性不受影响,100℃高温下失活,β-淀粉酶在70℃处理15min即失活。某生物兴趣小组对这两种淀粉酶活性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等量的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加适量蒸馏水混合,均分为A、B、C三组;
②A组在25℃下处理15min后取出,B组用70℃水浴处理15min后取出,C组在100℃下处理15min后取出;
③A、B、C三组分别在25℃条件下加入等量且足量的小麦种子中的两种淀粉溶液,混合均匀;
④保温一段时间后,测得A、B、C三组淀粉剩余量分别为α、b、c。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上述两种酶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三组淀粉剩余量大小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较淀粉剩余量a、b、c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更好地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因素,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画成曲线;图一为甲、乙两种植物在25℃环境中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光照强度一定时,不同温度对图①中的某一种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影响情况[单位:mg/(m2⋅h)]。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所涉及的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点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一中,B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为C时,不考虑温度的影响,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表示光照强度一定时,不同温度对图一中的_______种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影响情况,做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二中两曲线交点a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种植物的茎、叶均为紫色,为探究叶片中是否含有叶绿素,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兴趣小组甲用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若出现________色的色素带,说明有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
(2)兴趣小组乙先将同一生长状况的本品种植株均分为两组,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中、只缺镁的培养液中,置于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两周后,再将两种条件下的植株分别移入两个密闭玻璃容器内,置于室外(晴天)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密闭容器中一天的CO2浓度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①________组是在缺镁条件下培养的植株。
②对于这两组植株来说,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的时刻为________。在这一天内,B1对应的时刻________(填“早于”“等于”或“晚于”)B2对应的时刻。
③经过一昼夜,Ⅰ组、Ⅱ组植株的有机物含量变化依次为________。
为了研究光照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测得玉米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t2时,暗反应速率逐渐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3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CO2的相对值为________。
(3)在t3~t4时给予全日照,玉米叶片吸收CO2量的相对值不再上升,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玉米叶肉细胞间CO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表示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卡尔文循环及三碳糖磷酸转变为淀粉和蔗糖的情况,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所转运的两种物质严格按照1∶1的量进行;图乙是根据光质和CO2浓度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所得数据绘制的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中,影响该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写两个)。
(2)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每转入一分子磷酸必定同时运出一分子________。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被相关酶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再被转入各种细胞利用。
(3)图乙b点数据大于c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向培养植物的温室内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后杀死该植物,提取细胞中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短时间内CO2就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如果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是什么物质,应如何操作?请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泰安高三上生物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A
【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解:A.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而不是来自CO2,A正确;
B.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分解,B错误;
C.卡尔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C错误;
D.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扩散速度最慢,D错误。
故选:A。
2.
【答案】
D
【考点】
酶的特性
酶的概念、本质和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酶的本质、特性、作用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为RNA,A错误;
B.低温和最适pH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条件,B错误;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达到催化作用,C错误;
D.胃蛋白酶在pH为11时就已经失活,因此在pH降低到1.5的过程中该酶活性不变,D正确。
故选:D。
3.
【答案】
B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以及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A.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A错误;
B.夏季晴天,为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马铃薯叶片气孔关闭,影响CO2的吸收,光合作用速率受到抑制,B正确;
C.马铃薯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水的生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又有水的消耗(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错误;
D.脱落酸能够抑制种子萌发,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D错误。
故选:B。
4.
【答案】
A
【考点】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无(厌)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解析】
本题考查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解答】
解:A.ATP中的A、T、P分别代表腺苷、3个、磷酸基团,A错误;
B.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反应相联系,B正确;
C.图中酶1和酶2,分别为ATP水解酶、ATP合成酶,二者的种类不同但是化学本质相同,均为蛋白质,C正确;
D.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并不产生ATP,因此酶2只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起催化作用,D正确。
故选:A。
5.
【答案】
C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通过题干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
解:A.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错误;
B.[H]和ATP用于C3的还原,B错误;
C.增大CO2浓度有利于R酶催化CO2与C5反应生成C3,因此叶肉细胞内的C3/C5比值增大,C正确;
D.增大O2/CO2的比值后,CO2的固定减弱,C5的分解加快,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下降,D错误。
故选:C。
6.
【答案】
B
【考点】
无(厌)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解: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不可能发生在人体内,A错误;
B.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水可做为呼吸作用的原料,与丙酮酸反应将O转移到CO2中,B正确;
C.CO2中的O转移到水中,需要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不可能发生在人体内,C错误;
D.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不是C2H5OH,D错误。
故选:B。
7.
【答案】
D
【考点】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无(厌)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解:A.运动强度增加,甲乳酸含量增加更显著的原因是有氧呼吸不足以提供机体所需能量,机体无氧呼吸加强,A错误。
B.相同运动强度下,乙乳酸含量更低,故乙比甲更适合从事马拉松运动,B错误。
C.生命活动中主要依靠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来获取能量,只有当糖类供应不足时,才分解脂肪;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运动中宜选用糖类补充能量,C错误。
D.有氧呼吸供能是马拉松运动供能的主要方式,D正确。
故选:D。
8.
【答案】
B
【考点】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解析】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要求考生能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解答】
解: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由于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说明a不耗氧,只进行无氧呼吸;b装置液滴右移,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故b压强增加,ab综合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若a装置液滴左移,说明耗氧,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产生二氧化碳多于消耗的氧气,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耗氧量=释放二氧化碳量,b装置液滴不移,所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B错误。
C.连接e→d→c→d,从e侧通空气,d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
D.连接f→d,开始时装置d中含有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随着装置内的氧气被消耗,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
故选:B。
9.
【答案】
A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A.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式:2丙酮酸+6H2O→酶 6CO2+20[H]+2ATP,A错误。
B.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式:24[H]+6O2→酶 12H2O+34ATP,B正确。
C.暗反应阶段的过程:在有关酶的催化下,CO2与C5结合生成两个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C5。可见,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C5的消耗,C正确。
D.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作为还原剂,用于还原C3,所以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D正确。
故选:A。
10.
【答案】
C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和呼吸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A.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该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菠菜叶片质量变化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A正确;
B.在26~29℃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a值(即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质量)不断增大,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B正确;
C.28℃时无光下处理1h,叶片的质量为M-3,然后在适宜光照强度下处理1h,叶片质量为M+2,即在适宜光照强度下处理1h后有机物增加了(M+2)-(M-3)=5mg,即净光合作用强度为5mg/h,而真正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5+3=8mg/h,即28℃时1h光合作用实际合成的有机物的量为8mg,C错误;
D.在26℃、27℃、28℃、29℃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为5mg/h、7mg/h、8mg/h、9mg/h,故随着温度升高,植物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D正确。
故选:C。
11.
【答案】
A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A.甲、乙组用18O分别标记的是CO2和H2O,因此甲组小球藻细胞内首先利用C18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乙组小球藻细胞内首先利用H218O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A错误;
B.甲组提供C18O2和H2O,短时间内检测产生的气体A为O2,乙组提供CO2和H218O,短时间内检测产生的气体B是18O2,B正确;
C.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C正确;
D.甲组提供的C18O2中的18O通过光合作用转移至H218O中, H218O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因此较长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生的气体A、B中都含18O,D正确。
故选:A。
12.
【答案】
C
【考点】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和呼吸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A.由图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A正确;
B.由上图可知,植物体在25℃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B正确;
C.由图可知,超过45℃,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不适合生长,C错误;
D.在0~25℃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增长速率大于呼吸作用,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正确。
故选:C。
13.
【答案】
D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解答】
解:A.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
B.过程①产生NADPH,过程②消耗NADPH,过程③产生NADH,B错误;
C.若叶肉细胞中过程②速率大于过程③,则叶肉细胞的干重增加,无法判断植物干重是否增加,C错误;
D.过程③中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过程④ATP的水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D正确。
故选:D。
14.
【答案】
A
【考点】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分析图示:①表示细胞渗透作用吸水,②表示吸收矿质元素离子,③表示光反应阶段,④表示暗反应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⑦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解答】
解:A.发菜细胞是原核细胞,不具有叶绿体,A错误;
B.植物细胞②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与⑤⑥呼吸作用过程密切相关,与③光反应和⑦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无直接关系,B正确;
C.Mg是合成叶绿素的成分,光反应阶段需要叶绿素吸收光能,若植物缺Mg,则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③光反应过程,C正确;
D.图中③光反应过程O2的释放量小于⑥有氧呼吸过程O2的吸收量,则净光合作用量<0,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D正确。
故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
【答案】
A,B,D
【考点】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
本题以教材实验为核心命题点,考查实验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解:A.在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不可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进行实验,因为温度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A错误。
B.在最适pH的两侧存在酶活性相等的两个不同pH,所以若某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不能判断这两支试管所处的环境pH也一定相同,B错误。
C.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而绿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以用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C正确。
D.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在研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实验中,有水生成时一定进行有氧呼吸,有酒精生成时一定有无氧呼吸,但也可能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ABD。
【答案】
A,D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
本题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自变量,判断实验目的的能力。
【解答】
解:A.“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中的“其他条件”所涉及的变量是无关变量,A正确。
BD.c组产物的最大生成量明显低于a、b组,说明在c组pH条件下,酶已经变性失活,不适宜保存酶,B错误、D正确。
C.酶的活性在最适pH条件下最高,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或过碱的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因此a组的pH不一定高于b组的pH,C错误。
故选:AD。
【答案】
B,C
【考点】
无(厌)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解:A.生物的呼吸方式不能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判断,因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均可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
B.有充足的氧气存在,真核生物细胞不一定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的细胞,B错误。
C.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型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人在马拉松长跑时肌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全部来自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BC。
【答案】
A,B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解:A.绿色植物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叶绿体、线粒体,A正确。
B.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一定是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总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
C.无色玻璃能透过白光,白光是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单色光组成的,这样植物既吸收了红光和蓝紫光,又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红色玻璃只透红光,其效果不如无色玻璃,C错误。
D.夏天中午温度太高,气孔关闭导致“光合午休”现象,D错误。
故选:AB。
【答案】
A,C,D
【考点】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是否知道三个瓶中测得的氧气量表示的含义及实际光合作用与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关系。
【解答】
解:AB.从题意知甲瓶测定的是湖中某深度处生物1天有氧呼吸强度,丙瓶测定实验前该处水中的溶氧量,则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乙瓶中实验前后溶氧量的差值,即(C-B)ml/瓶,A正确、B错误;
C.甲瓶用不透光的黑布包扎起来,因此甲只进行呼吸作用,1天后测得甲瓶氧气含量为Bml/l,因此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A-B)ml/瓶,C正确;
D.乙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验开始之前,乙瓶溶氧量为Aml/瓶,1天后乙瓶氧气含量为Cml/瓶,一天内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可用溶氧量表示为(C-A)ml /瓶,D正确。
故选:ACD。
【答案】
B
【考点】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ATP、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解:A.人体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主要靠糖类氧化分解供能,A错误;
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供能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病毒增殖也要消耗ATP,B正确;
C.生态系统中某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等于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C错误;
D.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不能用于多种生命活动,只能用于暗反应,D错误。
故选:B。
三、解答题
【答案】
(1)两种酶的结构不同,基因的不同(或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2)a<b<c,C组两种淀粉酶在100℃条件下均失去活性,且降到25℃活性不能恢复,酶完全失活,两种淀粉都不能分解,淀粉剩余量最多;B组β-淀粉酶失活,α-淀粉酶活性不变,只能分解一种淀粉;A组两种淀粉酶都有活性,两种淀粉都能分解,淀粉剩余量最少
(3)将三组分别加入等量碘液,观察颜色变化,蓝色越深说明淀粉剩余量越多,越浅说明淀粉剩余量越少
【考点】
科学实验常用方法及技术
酶的特性
酶的概念、本质和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酶的特性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1)上述两种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为两种酶的结构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不同(或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2)酶作用条件温和,高温会使酶失活,根据题干叙述可知,C组两种淀粉酶在100℃条件下均失去活性,且降到25℃活性不能恢复,酶完全失活,两种淀粉都不能分解,淀粉剩余量最多;B组β-淀粉酶失活,α-淀粉酶活性不变,只能分解一种淀粉;A组两种淀粉酶都有活性,两种淀粉都能分解,淀粉剩余量最少。
(3)淀粉遇碘液变蓝,将三组分别加入等量碘液,观察颜色变化,蓝色越深说明淀粉剩余量越多,越浅说明淀粉剩余量越少。
【答案】
(1)光照强度和植物的种类,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光照强度为B时,甲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或甲种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的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光照强度、CO2浓度
(3)甲, 图二中25℃下该植物的细胞呼吸的CO2释放量为2mg/(m2⋅h),而图一中甲植物在光照强度为0klx时,曲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细胞呼吸的CO2释放量,也为2mg/(m2⋅h),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作用速率的2倍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解题的关键是图示与所学知识相关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解答】
解:(1)根据题意“图一为甲、乙两种植物在25℃环境中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图一所涉及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据图可知,A点时,植物细胞已经进行光合作用,此时细胞内可以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光照强度为B时,甲种植物CO2吸收量为0,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光照强度为C时,甲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此时的限制因素仍为光照强度,而乙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此时的限制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是温度和CO2浓度。
(3)图二中25℃下该植物的细胞呼吸的CO2释放量为2mg/(m2⋅h),而图一中甲植物在光照强度为0klx时,曲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细胞呼吸的CO2释放量,也为2mg/(m2⋅h),因此图二表示光照强度一定时,不同温度对甲种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影响情况。图二中两曲线交点a处,甲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而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则此时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作用速率的2倍。
【答案】
(1)橙黄色和蓝绿
(2)①Ⅱ,②A1、B1、A2、B2,晚于,③增加、减少
【考点】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以及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1)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否则越慢。用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绿素a呈蓝绿色,若出现橙黄色和蓝绿色的色素带,说明有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
(2)①据图可知,Ⅱ组的CO2浓度比起始浓度高,说明Ⅱ组是在缺镁条件下培养的植株。
②对于这两组植株来说,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时刻为曲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即A1、B1、A2、B2;在这一天内,由于Ⅰ组不缺镁,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还能利用较低浓度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在下午第Ⅰ组更晚出现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B1对应的时刻晚于B2对应的时刻。
③经过一昼夜,Ⅰ组装置的CO2浓度比起始浓度低,说明一昼夜存在有机物积累,含量增加;Ⅱ组装置的CO2浓度高于起始点,说明一昼夜植株的细胞呼吸大于光合作用,存在有机物的消耗,有机物含量变化是减少。
【答案】
(1)增大,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增多,导致暗反应速率增大
(2)13
(3)给予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光饱和时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利用细胞间CO2的速率快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1)在t1~t2时,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增多,导致暗反应增强,暗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2)在t3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CO2的相对值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t3时从外界吸收的CO2,即4+9=13。
(3)从70%全日照到全日照,净光合作用强度不在提高,说明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此时由于光饱和时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利用细胞间CO2的速率快,因此玉米叶肉细胞间CO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
【答案】
(1)基质,CO2浓度、温度
(2)三碳糖磷酸
(3)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红光,而吸收的黄光较少
(4)通过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分组实验,当只检测到一种含14C的转化物时,说明该物质是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1)卡尔文循环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需要以CO2为原料,进行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所以影响该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有CO2浓度、温度等。
(2)根据题意“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所转运的两种物质严格按照1∶1的量进行”可知,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每转入一分子磷酸必定同时运出一分子三碳糖磷酸。
(3)由于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使b点总光合速率较高,从而使净光合速率也较高,所以b点所测数据大于c点。
(4)从题中可知,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短时间内CO2就已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如缩短光照时间,CO2转化的化合物的种类就少,因此,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当只检测到一种含14C的转化物时,该物质即是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a、b的值
温度
26℃
27℃
28℃
29℃
a
1
2
3
4
b
3
3
2
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期末生物,共3页。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泰安市泰安一中老校区(新泰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