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专练15-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专练15-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梁武帝修建庠序,其一馆在宪宅西,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同辈咸嗟服焉。大同八年,宪时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彩。在学一岁,父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周弘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之麈尾,令宪树义。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余。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吴郡,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脩,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学司衔之。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太建九年,除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宪曰:“群情喁喁,冀圣躬康复,后事之旨,未敢奉诏。”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于是表请解职,后主不许,给扶二人,进号云麾将军,置佐史。皇太子颇不率典训,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后主欲立始安王为嗣,尝从容言之,吏部尚书蔡徵顺旨称赏,宪厉色折之曰:“皇太子国家储嗣,亿兆宅心。卿是何人,轻言废立!”祯明三年,隋军来伐,后主遑遽将避匿,宪正色曰:“北兵之入,必无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安之。臣愿陛下正衣冠,御前殿。”后主不从,因下榻驰去,宪从后堂景阳殿入,后主投下井中,宪拜哭而出。
(节选自《陈书·袁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B.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C.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D.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士,古代学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束脩,捆成一捆(十条)的干肉,是古代学生送给教师的报酬。《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C.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被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其主要职能是掌管朝廷文官和武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D.元服,指冠。古称行冠礼为加元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袁宪聪慧过人。年少时就有令人折服的言论;十五岁时,面对众人围观,能从容辩论;在策试中面对考官的刁难,也能应对自如。
B.袁宪廉洁淡泊。袁宪为官多年,以担任要职日久为由,上书请求解除职务,但两次被高宗拒绝,反而被委以重任。
C.袁宪刚正不阿。皇太子不遵守典章制度,皇帝想要废太子,另立始安王为继承人,吏部尚书蔡徵附议,袁宪严厉指责蔡徵。
D.袁宪忠心耿耿。在隋军来袭的危急情势下,袁宪没有抛下皇帝自行逃命,而是建议皇帝整理仪容,在前殿接见敌军,保持君主威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之麈尾,令宪树义。(4分)
译文:
(2)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4分)
译文:
5.皇太子不遵典制,后主打算另立皇位继承人。袁宪对此是怎样做的?(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阊门外登溪船五首(其一)
杨万里
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
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
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几竹籧篨【注】。
清溪浮取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
【注】篸(zān):通“簪”。籧篨(qúchú):粗竹席。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试水初”即刚刚试水;“打头揽载”即才开始招揽船客。由这两处就可见溪船之新。
B.颔联对仗工整,“一椽”“两面”写出溪船之简小,“才”“好”则抒发了诗人对溪船的喜爱之情。
C.颈联中,诗人用盛开的芍药装点溪船,但溪船太简陋,只能将芍药胡乱地摆放或插在木几竹席上。
D.尾联先描写了乘舟见到青松山亭伴水而来的奇妙,再以夸张的手法感叹了水路溪行的方便。
7.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淳朴风趣。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使奈良成为日本文化的之一。奈良正仓院珍藏了一把名为“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的唐代琵琶。螺钿是一种手工艺品,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松菊等形象镶嵌在器物表面。该琵琶的紫檀面板上有一幅螺钿质图案,图案的下半部分为人骑骆驼弹琵琶。弹琵琶者应为来自中亚一带的石国胡人。胡人骑骆驼弹琵琶的图案,正是“丝绸之路”开拓以来,中亚、西亚人们争相进入中原的形象再现。图案的上半部分为五只祥鸟绕树飞翔,与胡人弹琵琶的图案结合,可谓,让人感到琵琶声充盈整个画面,构成动静结合的美妙意境。可以说,这把五弦琵琶既是大唐“海上丝绸之路”的艺术写照,也是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显示了中国古代乐器的以及“丝绸之路”的广泛影响力。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发源地相得益彰崛起精美绝伦
B.发祥地相得益彰崛起美轮美奂
C.发祥地天衣无缝繁盛精美绝伦
D.发源地天衣无缝繁盛美轮美奂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螺钿是一种手工艺品,是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松菊等形象镶嵌在器物表面的。
B.螺钿是一种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树木等形象镶嵌在器物表面的手工艺品。
C.作为一种手工艺品,螺钿是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树木等形象镶嵌在器物表面。
D.螺钿是一种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松菊等形象镶嵌在器物表面的手工艺品。
10.下列材料中,可使文中“弹琵琶者应为来自中亚一带的石国胡人”这一推断成立的一项是( )。(3分)
A.弹琵琶者卷发,鹰钩鼻子,鼻根与前额连在了一起,而唐朝汉人的鼻根是在两眼中间。
B.弹琵琶者的琵琶为“五弦曲项琵琶”,《旧唐书·音乐志二》说:“曲项者,亦本出胡中。”
C.弹琵琶者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北齐“黄釉乐舞图瓷扁壶”上的石国胡人相貌高度相似。
D.石国胡人擅长音乐,周朴《塞下曲》有“石国胡儿向碛东,爱吹横笛引秋风”的描述。
11.黄庭坚57岁结束四川的六年贬谪生活,从贬所东归,途经武宁,留诗一首:“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灵源大士人天眼,双塔老师诸佛机。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请发挥想象,将诗句“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所描写的画面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7分)
答: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梁武帝修建庠序,其一馆在宪宅西,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同辈咸嗟服焉。大同八年,宪时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彩。在学一岁,父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周弘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之麈尾,令宪树义。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余。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吴郡,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脩,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学司衔之。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太建九年,除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宪曰:“群情喁喁,冀圣躬康复,后事之旨,未敢奉诏。”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于是表请解职,后主不许,给扶二人,进号云麾将军,置佐史。皇太子颇不率典训,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后主欲立始安王为嗣,尝从容言之,吏部尚书蔡徵顺旨称赏,宪厉色折之曰:“皇太子国家储嗣,亿兆宅心。卿是何人,轻言废立!”祯明三年,隋军来伐,后主遑遽将避匿,宪正色曰:“北兵之入,必无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安之。臣愿陛下正衣冠,御前殿。”后主不从,因下榻驰去,宪从后堂景阳殿入,后主投下井中,宪拜哭而出。
(节选自《陈书·袁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B.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C.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D.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答案】C(原文标点为“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士,古代学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束脩,捆成一捆(十条)的干肉,是古代学生送给教师的报酬。《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C.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被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其主要职能是掌管朝廷文官和武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D.元服,指冠。古称行冠礼为加元服。
【答案】C(文官归吏部掌管,武官归兵部掌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袁宪聪慧过人。年少时就有令人折服的言论;十五岁时,面对众人围观,能从容辩论;在策试中面对考官的刁难,也能应对自如。
B.袁宪廉洁淡泊。袁宪为官多年,以担任要职日久为由,上书请求解除职务,但两次被高宗拒绝,反而被委以重任。
C.袁宪刚正不阿。皇太子不遵守典章制度,皇帝想要废太子,另立始安王为继承人,吏部尚书蔡徵附议,袁宪严厉指责蔡徵。
D.袁宪忠心耿耿。在隋军来袭的危急情势下,袁宪没有抛下皇帝自行逃命,而是建议皇帝整理仪容,在前殿接见敌军,保持君主威严。
【答案】B(“两次被高宗拒绝”错。袁宪自请解除官职,拒绝他的是高宗和后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之麈尾,令宪树义。(4分)
译文:
(2)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4分)
译文:
【答案】(1)恰逢周弘正正要登座讲学,等弟子们全都到齐了,周弘正这才邀请袁宪进入讲堂,给他一柄麈尾,让他阐发义理。(“毕”“延”“树义”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袁宪就亲手写奏表提出了共十条规谏意见,都援引了古今事例,措辞恳切率直,太子虽然表面上接受,但内心并无悔改之意。(“表”“切直”“悛改”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皇太子不遵典制,后主打算另立皇位继承人。袁宪对此是怎样做的?(3分)
答:
【答案】①亲手写奏表上谏,规劝太子;②指责吏部尚书蔡徵,坚决反对另立太子。
【参考译文】
袁宪字德章,幼年就聪慧机敏。梁武帝兴办学校时,其中一馆在袁宪的住宅西边,袁宪经常邀请儒生弟子,与他们谈论学术,(他发表的言论)同辈的人都表示赞叹佩服。大同八年,袁宪这年十四岁,被召入国学为《正言》弟子,他拜见了祭酒到溉,到溉以赞许的目光看着他送他离开,欣赏他的神采。袁宪学了一年,袁宪的父亲袁君正派门客岑文豪跟袁宪一道去问候周弘正,恰逢周弘正正要登座讲学,等弟子们全都到齐了,周弘正这才邀请袁宪进入讲堂,给他一柄麈尾,让他阐发义理。当时学者满堂,旁观者很多,但袁宪面色平静神态如常,论辩应对自如。周弘正也数次发言多方诘难,始终不能难倒他,于是就告知岑文豪说:“你回去和袁吴郡商议一下,这小家伙现在就可以充任博士了。”那时参加策试的人,往往贿赂考官,岑文豪也提出替袁宪准备好馈赠礼品,袁君正说:“我怎么能用钱为儿子买科第呢?”主管学校的官员对此怀恨在心。等到袁宪策试时,他们纷纷而起,争相刁难袁宪,袁宪却随问随答,辨析对答如流。太建九年,袁宪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兼任吏部尚书。袁宪认为自己担任清闲而显贵的职位为时过久,多次表奏天子请求解职。高宗说:“许多在职官员,屡屡被人书面检举。而你处理了很多事务,可以说清白廉洁,我不甄别录用其他人,你也用不着辞职了。”当高宗病重临终之时,袁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一同领受遗诏而为顾命大臣。始兴王陈叔陵背叛作乱,袁宪指挥部署平息这场叛乱,起了重大作用。后主身上长了恶疮,病得很厉害,他拉着袁宪的手说:“我的皇儿还年幼,我死后的一切事情就委托给你了。”袁宪说:“陛下为众情所仰慕,希望您的圣体康复,处理您身后事的旨意,臣不敢接受。”至德元年,太子加冕,二年,为太子举行了祭奠先圣先师的入学大礼,这时袁宪上表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后主没有同意,还赐给他两名扶护人员,晋升官号为云麾将军,授权让他自行安排下属官吏。皇太子很不遵守规章制度,袁宪就亲手写奏表提出了共十条规谏意见,都援引了古今事例,措辞恳切率直,太子虽然表面上接受,但内心并无悔改之意。后主打算另立始安王为皇位继承人,曾经不露声色地谈到了这一想法,吏部尚书蔡徵顺着后主的意思称颂赞赏,袁宪就正言厉色地指责他:“皇太子是皇位继承人,已经深入万民百姓之心。你是什么人,敢轻率地谈说废立太子这样的大事!”祯明三年,隋军南下伐陈,后主恐惧慌张打算藏起来,袁宪面色严正地说:“隋军入宫,一定不会冒犯圣驾,国家大事已经到了如此地步,陛下也只好从容处之。我希望陛下整理好衣冠,高坐前殿。”后主不听从,随即下榻奔跑而走,袁宪从后堂景阳殿进入后苑,但后主还是跳入井中藏匿,袁宪只好拜哭一番然后离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阊门外登溪船五首(其一)
杨万里
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
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
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几竹籧篨【注】。
清溪浮取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
【注】篸(zān):通“簪”。籧篨(qúchú):粗竹席。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试水初”即刚刚试水;“打头揽载”即才开始招揽船客。由这两处就可见溪船之新。
B.颔联对仗工整,“一椽”“两面”写出溪船之简小,“才”“好”则抒发了诗人对溪船的喜爱之情。
C.颈联中,诗人用盛开的芍药装点溪船,但溪船太简陋,只能将芍药胡乱地摆放或插在木几竹席上。
D.尾联先描写了乘舟见到青松山亭伴水而来的奇妙,再以夸张的手法感叹了水路溪行的方便。
【答案】C(“乱”字意在描写诗人随心随意的状态,体现轻松愉悦的情感,而非胡乱之意)
7.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淳朴风趣。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答案】①描写的事物、叙述的事件富有生活气息,营造出朴实自然的风格。板屋、油窗、芍药、棐木小几和粗竹凉席为日常之物,既不华贵也不精致,乘船溪行也是水乡常见之事,这些为诗歌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②口语入诗,直白风趣。“打头”“适逢予”“剩买”“不要驴”,这些白话口语通俗易懂,增添了诗歌的诙谐幽默之趣。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使奈良成为日本文化的之一。奈良正仓院珍藏了一把名为“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的唐代琵琶。螺钿是一种手工艺品,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松菊等形象镶嵌在器物表面。该琵琶的紫檀面板上有一幅螺钿质图案,图案的下半部分为人骑骆驼弹琵琶。弹琵琶者应为来自中亚一带的石国胡人。胡人骑骆驼弹琵琶的图案,正是“丝绸之路”开拓以来,中亚、西亚人们争相进入中原的形象再现。图案的上半部分为五只祥鸟绕树飞翔,与胡人弹琵琶的图案结合,可谓,让人感到琵琶声充盈整个画面,构成动静结合的美妙意境。可以说,这把五弦琵琶既是大唐“海上丝绸之路”的艺术写照,也是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显示了中国古代乐器的以及“丝绸之路”的广泛影响力。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发源地相得益彰崛起精美绝伦
B.发祥地相得益彰崛起美轮美奂
C.发祥地天衣无缝繁盛精美绝伦
D.发源地天衣无缝繁盛美轮美奂
【答案】C(发源地:指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也指事物发端、起源的所在。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文中指的是文化领域,所以此处应用“发祥地”。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综合文意可知,文中是说上下两部分图案合在一起并不是为了突显彼此的好处,而是为了强调二者完美融合组成了一幅富有内涵的图案,所以此处应用“天衣无缝”。崛起:兴起。繁盛:繁荣兴盛。文中认为图案是中亚、西亚人们争相进入中原的形象再现,“争相进入”呈现出繁荣兴盛的景象,所以此处应用“繁盛”。精美绝伦:精致美妙,无与伦比。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综合文意可知,此处旨在突出古代乐器的精美,而“美轮美奂”的使用对象多限于房屋、装饰、布置等,所以此处应用“精美绝伦”。故选C)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螺钿是一种手工艺品,是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松菊等形象镶嵌在器物表面的。
B.螺钿是一种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树木等形象镶嵌在器物表面的手工艺品。
C.作为一种手工艺品,螺钿是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树木等形象镶嵌在器物表面。
D.螺钿是一种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松菊等形象镶嵌在器物表面的手工艺品。
【答案】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结构混乱和不合逻辑两处语病。首先是前一分句说“螺钿是一种手工艺品”,后一分句本该用判断句或名词性短语补充说明“是什么样的手工艺品”或“这一手工艺品是怎么做的”,但后一分句用“用贝壳薄片制成……形象镶嵌在器物表面”这一动词性短语,导致前后分句结构混乱、衔接不当。其次是“松菊”与“花草”概念有交叉,且句中“人物、鸟兽、花草”均为集合概念,而“松菊”为非集合概念,并列不合逻辑。故排除A、D。C“螺钿是用……形象镶嵌在器物表面”一句缺少宾语中心词,结构混乱,故C也可排除)
10.下列材料中,可使文中“弹琵琶者应为来自中亚一带的石国胡人”这一推断成立的一项是( )。(3分)
A.弹琵琶者卷发,鹰钩鼻子,鼻根与前额连在了一起,而唐朝汉人的鼻根是在两眼中间。
B.弹琵琶者的琵琶为“五弦曲项琵琶”,《旧唐书·音乐志二》说:“曲项者,亦本出胡中。”
C.弹琵琶者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北齐“黄釉乐舞图瓷扁壶”上的石国胡人相貌高度相似。
D.石国胡人擅长音乐,周朴《塞下曲》有“石国胡儿向碛东,爱吹横笛引秋风”的描述。
【答案】C(A指出弹琵琶者的长相与唐朝汉人不同,就逻辑而言,与唐朝汉人长相不同并不意味着就是石国胡人,因为弹琵琶者也可能是其他人种,故A无法支持文中的推断。B指出弹琵琶者的琵琶出自胡地,就逻辑而言,弹胡人的琵琶并不能推断出弹奏者就一定是石国胡人,故B无法支持文中的推断。D指出石国胡人擅长音乐,就逻辑而言,并不能反推出擅长音乐的人就是胡人,因为其他人种的人也有擅长音乐的,故D无法支持文中的推断。C指出弹琵琶者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北齐时期文物上的石国胡人相貌高度相似,分析可知,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出石国胡人的相貌特征有考古实物<北齐“黄釉乐舞图瓷扁壶”>可证,二是指出弹琵琶者的相貌和考古实物上石国胡人的相貌高度吻合。就逻辑而言,这两层意思构成了推断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是可以推出“弹琵琶者应为来自中亚一带的石国胡人”这一推断的。故选C)
11.黄庭坚57岁结束四川的六年贬谪生活,从贬所东归,途经武宁,留诗一首:“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灵源大士人天眼,双塔老师诸佛机。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请发挥想象,将诗句“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所描写的画面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7分)
答:
【答案】示例:雨下的时间太长,道路与野地的积水流入田中,稻田中的水涨满了,像一面明晃晃的镜子。那田间的鸠鸟着急地呼唤着:“天放晴了,鸠妇啊,快快回家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专练0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专练17-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专练25-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