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湖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湖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第1页
    2021年湖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第2页
    2021年湖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湖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湖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共23页。


    2021年湖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1•岳阳县校级一模)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所含能量的相对关系如图所示。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丁→乙→甲→丙
    B.甲和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C.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D.如果生态系统被杀虫剂污染,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丁
    2.(2020秋•常宁市期末)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其中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3.(2020秋•鹤城区期末)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虎→鹿→绿色植物
    B.浮游植物←虾←小鱼←大鱼
    C.草→稻飞虱→青蛙
    D.阳光→绿色植物→蛇→鹰
    4.(2020秋•长沙期末)为了消灭蚊子,人们向其生活的湖里喷洒杀虫剂。只要杀虫剂含量在950ppm以下,都不会对脊椎动物有毒害作用。然而第二年人们发现大量食鱼鸟死在湖中。根据下表(第二年测得的湖中生物体内杀虫剂含量),分析错误的是(  )
    生物
    杀虫剂含量/ppm
    浮游植物
    1
    浮游动物
    10

    100
    食鱼鸟
    1000
    A.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消费者
    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该湖泊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C.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除表中所列生物外,还有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
    D.食鱼鸟营养级别最高,杀虫剂通过食物链在其体内积累超过致死量
    5.(2020秋•邵阳县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江水库中的所有鱼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B.天子湖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2020秋•邵阳县期末)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阳光→草→牛→虎
    C.鼠→蛇→鹰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7.(2020秋•汝城县期末)你见过鹭吃鱼吗?与此相关的食物链是(  )
    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鹭
    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鹭
    C.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鱼→鹭
    D.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鱼←鹭
    8.(2020秋•无棣县期末)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代表分解者
    B.甲、乙可以构成食物链
    C.没有甲的参与,碳循环仍能进行
    D.能量可以在大气、甲、乙、丙间循环流动
    9.(2020秋•乳山市期末)瓢虫以蚜虫为食。科研工作者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瓢虫和蚜虫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如右图所示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蚜虫,b代表瓢虫
    B.瓢虫和蚜虫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C.蚜虫获得的能量只有部分传递给瓢虫
    D.飘虫捕食蚜虫完成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0.(2020秋•溆浦县期末)生态系统能保持生态平衡,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  )
    A.具有大量的动植物 B.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C.具有复杂的食物网 D.具有充足的物质和能量
    11.(2020•长沙模拟)如图为长沙某生态公园某一小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食物链能构成食物网,且有所示均为生产者和消费者
    B.图中包含多条食物链,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
    C.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D.图中的细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植物、虫、鸟都是真核生物
    12.(2020•张家界一模)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只包含图中生物
    B.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C.鼠、兔、鹰、蛇都是消费者
    D.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13.(2020•茶陵县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动物都是消费者,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14.(2019秋•芦淞区期末)在学习了《生物和生物圈》之后,孙悟同学有如下的理解。其中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草→虫→鸟”,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书写
    C.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没有存在的价值
    D.一般来说,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15.(2020•常德)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不属于消费者的是(  )
    A.草 B.鼠 C.蛇 D.鹰
    16.(2020秋•桑植县期中)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示,那么关于该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
    9
    0.51
    68
    0.47
    A.根据已知五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A→E→C→B→D
    B.此食物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C、E
    C.如果大量捕杀B,则短时间内D的数量会减少
    D.此生态系统中,与碳循环始终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是能量流动
    17.(2020秋•邵阳县期中)下列各项可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兔子→狼 B.羊→狼→老虎
    C.草→昆虫→青蛙→蛇 D.昆虫→青蛙→蛇→草
    18.(2020秋•天元区校级月考)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1.68
    0.15
    0.003
    19
    0.01
    A.C→B→E→A→D B.E→D→C→B→A C.D→A→B→C→E D.C→E→B→A→D
    19.(2020秋•永定区期中)在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如下表所示,则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A
    B
    C
    D
    E
    某重金属浓度/ppm
    0.05
    7
    0.51
    58
    560
    A.A→E→C→B→D B.D→B→C→E→A C.A→C→B→D→E D.E→D→B→C→A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0.(2020秋•茶陵县期末)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绿洲与蚂蚁”
    1890年,慕尼黑森林仅剩下一小块可怜的“绿洲”,“绿洲”外树木的针叶全被松毛虫吞噬,当时“绿洲”中有六窝小蚂蚁却未被注意。70年后,一位德国生物学家解开了“绿洲”之谜:是六窝小蚂蚁保卫了“绿洲”。他发现:一窝森林小蚂蚁可达300万只,可守护方圆100平方米的“领地”,每天最多可消灭害虫十万条。蚁巢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比其他地方多成千上万倍,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小蚂蚁还能传播植物的花粉和种子,并消灭危害植物幼芽的食根虫,于是禽鸟和小兽就有了乐园。
    (1)在这片“绿洲”上,蚂蚁在此生态系统中扮演了   者的角色,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中   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维持   起了重要的作用。
    (2)写出有蚂蚁参与的一条食物链   。
    (3)若捕杀这六窝蚂蚁,这个“绿洲”生态系统结果会   。
    (4)文中提到,“微生物比其他地方多成千上万倍”,就会“促进了植物的生长”。这里的微生物主要是指   ,它们能将土壤中的   分解成   ,提供给绿色植物进行   作用再利用,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   。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21.(2020秋•汉寿县期末)如图为某一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   开始的。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
    (2)如果人类大量捕猎狐狸,会造成野兔和老鼠的数量   (增加或减少),并破坏该生态系统,较长时间后,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3)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该图还缺少的是生物成分中的   和   。
    (4)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和   保持着相对的稳定,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科学研究发现,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的   有关。

    22.(2020秋•湘潭期末)认真阅读材料,分析并解答下列问题:
    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的照片显示了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标志着我国首次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背面进行的生物试验。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科普载荷是一个密闭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土豆、拟南芥、油菜、棉花、果蝇和酵母菌等6种生物。
    (1)如果把嫦娥四号中的密闭载荷罐看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6种生物中能作为生产者的是   。果蝇直接以植物为食,不断地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的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被植物利用,这体现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2)土豆、拟南芥、油菜、棉花在分类上都属于被子植物,因为它们的种子外面都有   。
    (3)棉花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种子中的   。
    (4)在6种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23.(2020秋•耒阳市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全球各地陆续爆发了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度快,感染率极高,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2020年1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表示: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了疫苗的种子株,把疫苗种子株培养成疫苗株,我们就可以制备疫苗。
    材料二 2019年1月15日,我国科研人员将土豆、拟南芥、油菜、棉花、果蝇和酵母菌等6种生物通过嫦娥四号带上月球。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载荷是一个密闭的生态系统,经过9天的努力,棉花种子长出了嫩芽,标志着我国首次完成了在月球背面进行的生物实验。
    材料三 2020年初,世界各地遭受蝗灾,邻国巴基斯坦的蝗虫严重危害当地农作物。应巴方请求,中国政府派出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10万“国绍1号”鸭苗组成的“鸭子军队”随后出征!
    (1)材料一中,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   外壳组成。目前,我国仍处于抗击疫情期间,因此大家平时要勤洗手,外出戴口罩,也可以通过接种   的方法进行防治。
    (2)材料二中,把嫦娥四号中的密闭载荷罐看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6种生物中能作为分解者的是   。果蝇直接以植物为食,不断地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的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被植物利用,这体现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3)材料三中,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比采用杀虫剂防治蝗虫好处更多其优势是   (答一条即可)。
    24.(2020秋•雨花区期末)甲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简图;乙图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的。
    (2)若乙图表示昆虫所在的最短食物链中各种生物在某一时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则B对应的生物是   。
    (3)猫头鹰与蛇可以构成   关系。
    (4)甲图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5)森林生态系统与甲图所处的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   (选填“强”或“弱”)。
    25.(2020秋•鹤城区期末)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中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分解者是   。
    (2)图中的①、③分别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⑤表示的物质是   。
    (3)该生态系统中构成的食物链是   ;B,C的关系是   。
    (4)假如B为蜜蜂,在开花季节放养,蜜蜂主要体现了动物能   的作用。
    26.(2020秋•凤凰县期末)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小兴安岭林区的天然森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森林。马永顺爷爷是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的一位林业工人,在当林业工人的34年里,辛勤工作,共砍伐了3.6万棵树,“十年树木,百年成林”,栽跟不上伐,导致生态恶化。晚年的马爷爷感悟到其中的道理,决心在有生之年努力栽树,恢复林海。他在16年内,带领全家栽树4.65万棵,使采伐过的林地重现生机。在他85岁时,他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保护环境全球500佳”的称号。
    (1)文中提到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它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有“   ”之称。
    (2)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该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会造成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加,导致全球气候不断变暖,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
    (3)我们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为了明天更美好,应该做些什么?   。
    27.(2020秋•常宁市期末)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根据图分析: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图1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
    (2)图1中有机物总量最多的生物是   。
    (3)图2表示图1中的一条食物链,其中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
    (4)蛇和鼠等生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   能力实现的。
    (5)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缺少   和   。
    (6)如果该生态系统被DDT污染,最终   体内DDT富集量最大。
    28.(2020秋•澧县期末)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以甲、乙、丙、丁为代号建立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   (图二中)开始的。
    (2)图一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该生态系统包含的另一类生物成分的作用是   。
    (3)若图二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   。
    (4)图一中兔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动物体。
    (5)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循环流动的。这句话对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29.(2020秋•长沙期末)2019年4月28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隆重开幕。习主席与世界达成绿色约定,向全球发出绿色宣言:“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图1是某校生态保护志愿者在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时绘制的碳循环模式图,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物部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乙代表   。
    (2)在图2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3)蝗虫和麻雀之间的关系是   。
    (4)外来因素干扰严重时,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态危机。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
    (5)“嘱托重如山,践诺须躬行”。为保护美丽地球家园,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
    30.(2020秋•新化县期末)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图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某农田生态系统情况后,绘制的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乙中的三种生物。
    请据图回答:
    (1)试绘出图中的食物网:   。
    (2)图中B与C之间的关系是   。
    (3)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两种组成成分是   。(用图中字母回答)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这是因为,一部分   ,另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只有少部分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中“锄禾日当午”所体现的生物学知识有   。(答出一点即可)


    2021年湖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解答】解:A、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所以图中食物链为:丙→甲→乙→丁。A错误;
    B、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丙为生产者,甲、乙、丁都是消费者。B正确;
    C、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所以,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生态系统。C正确;
    D、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生态系统被杀虫剂污染,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丁。D正确。
    故选:A。
    2.【解答】解: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的情况下形成的,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
    故选:D。
    3.【解答】解:A.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终点是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虎是消费者,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A错误;
    B、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链状结构箭头方向反了,B错误;
    C、该链状结构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稻飞虱、青蛙它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C正确;
    D、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A、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消费者有浮游动物、鱼、食鱼鸟。A正确;
    B、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B错误;
    C、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除表中所列生物外,还有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食鱼鸟”食物链中,食鱼鸟营养级别最高,杀虫剂通过食物链在其体内积累超过致死量。D正确。
    故选:B。
    5.【解答】解:A、金江水库中的所有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
    B、天子湖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只有生物成分,还缺少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C正确;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A、该链状结构正确表示了生产者草和消费者蚱蜢、食虫鸟、蛇、鹰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食物链。A正确;
    B、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B错误;
    C、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该链状结构开始位置没有生产者,不能构成食物链。C错误;
    D、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链状结构箭头指向错误,不能构成食物链。D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A、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浮游植物与消费者浮游动物、鱼、鹭捕食关系,A正确;
    B、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箭头方向标反了,B错误;
    C、浮游动物属于动物,而食物链起点必须是生产者,C错误;
    D、浮游动物属于动物,而食物链起点必须是生产者,同时箭头方向标反了,D错误。
    故选:A。
    8.【解答】解:A、由图可知乙是消费者,不是分解者。错误;
    B、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因此,可以构成食物链甲→乙.正确;
    C、甲是生产者,没有甲的参与,碳循环不能进行,错误;
    D、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错误。
    故选:B。
    9.【解答】解:A、如图中a的数量多于b的数量,瓢虫以蚜虫为食,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分析:图中a代表蚜虫,b代表瓢虫,A正确;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B正确;
    C、瓢虫以蚜虫为食,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所以蚜虫获得的能量只有部分传递给瓢虫,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从无机环境开始的,飘虫捕食蚜虫只是完成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一部分,D错误。
    故选:D。
    10.【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互相制约,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很难恢复。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条件适宜的时候草的数量,以草为食的动物就会因食物增加而繁殖,所以使草的数量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草食动物如果数量增加了,也就会因缺乏食物而有一部分被饿死,所以它们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在一定的状态中;但如果放养的草食动物过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原,造成土地沙漠化,很难恢复了
    故选:B。
    11.【解答】解:A、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只有植物→虫→鸟这一条食物链,不能构成食物网。A错误;
    B、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植物→虫→鸟→细菌,细菌属于分解者,不能构成食物链。B错误;
    C、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部分,若加入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正确;
    D、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植物、虫、鸟都是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12.【解答】解:A、图中生物草属于生产者,兔、鼠、蛇、鹰属于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图中生物,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A错误;
    B、图中有3条食物链:草→鼠→鹰,草→鼠→蛇→鹰,草→兔→鹰,B正确;
    C、图中鼠、兔、鹰、蛇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都是消费者,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D正确。
    故选:A。
    13.【解答】解:A、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A错误;
    B、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B正确;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C错误;
    D、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蚯蚓为腐生生活,是分解者;微生物种类多,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是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是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是分解者,D错误.
    故选:B。
    14.【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A正确;
    B、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草→虫→鸟”,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书写。B正确;
    C、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动物作为消费者能够促进物质循环。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D正确。
    故选:C。
    15.【解答】解: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草是生产者,鼠、蛇和鹰属于消费者。
    故选:A。
    16.【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毒物质有机汞从少到多依次是A 0.05、E 0.47、C 0.51、B 9、D 68,其中E 0.47和C 0.51有毒物质差不多,可能是营养级别相同。因此食物链,A错误;
    B、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来源的属于初级消费者,此食物链中A是生产者,C、E属于初级消费者,B正确;
    C、如果大量捕杀B,C会因天敌数量减少,短时间内导致数量增多,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D正确。
    故选:A。
    17.【解答】解:A、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错误;
    B、羊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错误;
    C、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C正确;
    D、昆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同时蛇与草捕食关系颠倒,D错误。
    故选:C。
    18.【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生产者体内有毒物质最少,最高级消费者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表中C是生产者,D是最高级消费者。食物链为:C→E→B→A→D。
    故选:D。
    19.【解答】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浓度(ppm)从少到多依次是A、0.05→C、0、51→C、7→D、58→E、560。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结构是A→C→B→D→E。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0.【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蚂蚁每天最多可消灭害虫十万条,表明蚂蚁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有蚂蚁参与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蚂蚁。
    (3)若捕杀这六窝蚂蚁,会造成害虫,因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毁坏森林。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 食物链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若人类破坏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将最终破坏生态平衡。因此这个“绿洲”生态系统结果会生态平衡被破坏。
    (4)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无机环境,提供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再利用,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的循环。
    故答案为:
    (1)消费者;食物链;生态平衡
    (2)植物→虫→蚂蚁
    (3)生态平衡被破坏
    (4)腐生性细菌和真菌; 有机物;无机物;光合作用;物质循环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21.【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草)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
    (2)“如果人类大量捕猎狐狸”,会造成野兔和老鼠的数量增加(增加或减少),“并破坏该生态系统,较长时间后,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该图还缺少的是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4)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着相对的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互相制约,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反之,越弱,可见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多样性有关.
    故答案为:(1)草固定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增加;自动调节
    (3)分解者;非生物成分;
    (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
    22.【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6种生物中能作为生产者的是土豆、拟南芥、油菜、棉花。果蝇直接以植物为食,不断地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的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被植物利用,这体现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2)土豆、拟南芥、油菜、棉花在分类上都属于被子植物,因为它们的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3)棉花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种子中的胚根,发育成根;
    (4)在6种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的真菌。
    故答案为:
    (1)土豆、拟南芥、油菜、棉花; 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2)果皮包被;
    (3)胚根;
    (4)酵母菌。
    23.【解答】解:(1)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的外壳组成。目前,我国仍处于抗击疫情期间,因此大家平时要勤洗手,外出戴口罩,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防治。
    (2)材料二中,把嫦娥四号中的密闭载荷罐看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6种生物中酵母菌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果蝇直接以植物为食,不断地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的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被植物利用,这体现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利用鸭子消灭蝗虫属于生物防治,比采用杀虫剂防治蝗虫好处更多其优势是减少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1)蛋白质;疫苗;
    (2)酵母菌;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减少环境污染.
    24.【解答】解:(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图中食物链有: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昆虫→蛙→蛇→鹰、草→昆虫→食虫鸟→鹰,共有4条.
    (2)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其中包含昆虫的最短的食物链是: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根据乙图的柱状图可见包含的食物链是:C→D→B→A.所以B对应食虫鸟。
    (3)猫头鹰以蛇为食,为捕食关系;同时又都以鼠为食物,故又为竞争关系。
    (4)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
    (5)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图一所处的生态系统要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图甲所处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比较弱。
    故答案为:(1)4
    (2)食虫鸟
    (3)捕食和竞争
    (4)猫头鹰
    (5)强
    25.【解答】解:(1)图中A能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因此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能将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此D是分解者(细菌真菌)
    (2)A生产者通过①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因此,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
    BC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将现成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的生物是动物,作为消费者也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③过程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进入无机环境中。
    (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始端,则该生态系统中构成的食物链是A→B→C,C以B为食,因此,BC是捕食关系。
    (4)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
    故答案为:(1)A; D;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水、无机盐;
    (3)A→B→C;捕食关系(或吃与被吃的关系);
    (4)帮助植物传粉。
    26.【解答】解:(1)文中提到的生态系统类型是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2)通过阅读资料,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森林的滥砍乱伐。 该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会造成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加,导致全球气候不断变暖,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3)我们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为了明天更美好,应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1)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
    (2)人类对森林的滥砍乱伐;温室
    (3)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27.【解答】解:(1)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1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流动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图1中有机物总量最多的生物是草。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不断减少,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相对数量最少,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数量最多。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生物的相对数量,对应图1中的食物链为:草→鼠→蛇→鹰,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其中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蛇,鹰以蛇为食物是捕食关系,蛇和鹰又以老鼠为食,所以是竞争关系,因此蛇与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该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蛇和鼠等生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实现的。
    (5)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示为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6)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由资料可知,蛇的营养级别最高,如果该生态系统被DDT污染,鹰体内的DDT富集量最大。
    故答案为:(1)5;草→鼠→蛇→鹰
    (2)草
    (3)蛇;捕食和竞争
    (4)自动调节
    (5)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6)鹰。
    28.【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丁)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图一中,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兔、狐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属于消费者。因此完整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包括分解者。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促进物质循环。
    (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若图二表示草→鼠→蛇→鹰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能量金字塔中甲、乙、丙、丁别代表鹰、蛇、鼠、草。所以甲对应的生物是鹰。
    (4)兔属于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5)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
    故答案为:(1)丁;
    (2)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促进物质循环;
    (3)鹰;
    (4)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5)不对,因为能量是单方向流动的,不能循环。
    29.【解答】解:(1)图1中的乙,既能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又能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乙是绿色植物,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图中食物链有:草→田鼠→鹰,草→兔→鹰,草→麻雀→鹰,草→蝗虫→麻雀→鹰,灌木→兔→鹰,灌木→麻雀→鹰,共6条。
    (3)麻雀捕食蝗虫,麻雀和蝗虫又都以草为食,所以麻雀和蝗虫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4)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5)为保护美丽地球家园,作为中学生,我们应绿色出行;节约水电;植树造林等。
    故答案为:(1)生产者
    (2)6
    (3)捕食和竞争
    (4)有限的
    (5)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30.【解答】解:(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如图:

    (2)据分析可知,图中A直接以植物为食物,属于初级消费者。B以C为食物,两者又都以A为食,两者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绿色植物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再综合成为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所以,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两种组成成分是甲和丙;
    (4)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为生物体内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只有少部分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5)根的生活也需要呼吸,“锄禾”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作用;草和禾苗争夺阳光和养料,锄禾是为了出去杂草,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故答案为:
    (1)

    (2)捕食和竞争;
    (3)甲和丙;
    (4)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释放
    (5)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或清除杂草,防止其与农作物竞争阳光、水分、无机盐)。


    相关试卷

    2022年广东省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5生态系统+解析版,共27页。

    2021年湖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4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这是一份2021年湖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4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共26页。

    2021年湖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4生物与环境:

    这是一份2021年湖南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4生物与环境,共2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