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2.图甲、乙分别是黄瓜果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乙相比,甲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
B.甲的⑤内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C.甲的①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D.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⑦线粒体
3.生命活动是神奇而复杂的,从某种程度讲,它依赖于生命所特有的结构层次。下列关于一株杜鹃花和一只杜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是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B.杜鹃花、杜鹃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C.它们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
D.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4.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向右下移动了玻片 ③向左上移动了玻片 ④把大光圈换成了小光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B.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C.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D.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
6.一株桃花经过一段时间的培植后,它所积累的干物质的质量,比培植初期的质量增加几十倍以上,其增加的干物质主要来自于( )
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B.根所吸收的无机物
C.呼吸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D.根所吸收的水分
7.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句中的绿丝绦是芽发育来的
B.“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花属于苔藓植物,它不会开花
C.“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诗中的狐是肉食性动物,犬齿非常发达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诗中蝉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
8.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哪三个层次采取保护措施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
9.下列关于新冠肺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微小、结构简单 B.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C.能使人致病 D.能够利用它来研制新冠肺炎疫苗
10.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只蜜蜂在同一朵花上争采花蜜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B.乌鸦将核桃扔在斑马线上让车碾碎的行为属学习行为
C.大山雀偶然打开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属先天性行为
D.哺乳动物的吮吸反射属先天性行为
11.一只小狗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等症状,其原因是( )
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甲状腺激素缺乏 D.生长激素缺乏
12.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及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A.输卵管、子宫、卵巢 B.卵巢、阴道、子宫
C.卵巢、输卵管、子宫 D.卵巢、子宫、子宫
13.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B点,外界大气压等于肺内气压
B.在BC段表示呼气过程,胸腔容积缩小
C.在AB段,外界大气压大于肺内气压
D.在AB段表示吸气过程,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
14.血液通过肺部血管时,氧气含量会发生变化。下列曲线图解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是( )
A. B.
C. D.
15.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
B.⑤的壁最厚,肌肉发达,收缩和舒张能力最强
C.⑦左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⑨
D.⑨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②
16.如图是某同学的手被扎迅速缩手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B.缩手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C.若因意外事故,图中的②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是人会感到痛
D.若因意外事故,图中的④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是人会感到痛
17.某同学在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病毒抗体,在学习了免疫与健康的知识后,他主动注射了乙肝疫苗。注射的乙肝疫苗和获得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体、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18.某校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装置
小麦种子数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①
50粒
潮湿
4℃
0粒萌发
②
50粒
干燥
25℃
0粒萌发
③
50粒
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粒萌发
④
50粒
潮湿
25℃
48粒萌发
A.①与④对照,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B.②与④对照,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C.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
D.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种子不具备萌发的自身条件
19.某同学尝试“用鲜奶制作酸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鲜奶加热后直接进行”接种” B.制作酸奶不需要密封
C.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D.制作酸奶用的菌种是霉菌
20.对生物进化规律的概括错误的是(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卵生到胎生
C.由低等到高等 D.由水生到陆生
二、实验探究题
21.选取生长正常的天竺葵叶片进行如下图甲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图甲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乙图,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4)针对甲实验,对于温室里种植的作物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5)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①实验中所用酵母菌与乳酸菌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泡菜坛制作泡菜时,要加盖,并用一圈水封口,目的是防止外界的________进入坛内。
②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
③将两个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B、C 两个瓶中重量会增加的是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2.下图为某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构成完整的陆地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成分以外,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是______。
(2)图中食物网包含______条食物链,试写出一条使大角猫头鹰获能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图中田鼠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______;图中的蝗虫属于______食性动物,麻雀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_____营养级。
(4)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______的。
(5)若该生态系统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的影响而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______。
23.下面是与生物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上述图示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______(填写字母),其个体发育的起点是______。图D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______,图E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______。
(2)图A中,假如①是樱桃的枝,其基因组成为aa,②的基因组成为AA,按该方式繁殖,樱桃果肉的基因组成应为______,保证①成活的关键是使①和②的______紧密结合。
(3)B、C两图中生物发育过程的相同点是______发育。
2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控下,各个系统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图甲是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丙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丁是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林同学的早餐是鸡蛋、面包和橙汁,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______。图甲中同时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器官是______(填写数字)。
(2)图乙曲线AB段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______状态。
(3)小林通过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到脑部组织细胞,需要经过心脏______次。
(4)图丙中[ ]______两端都是小动脉,此处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
(5)小林是篮球爱好者,善投三分球,他投篮时双眼密切关注篮球的位置移动,此时图丁中②的曲度变化是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2.C
【分析】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详解】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液泡和叶绿体等,动物细胞则没有,A正确。甲的⑤为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是由单层膜与其内的细胞液组成的;细胞液中贮存和积累有糖、蛋白质、磷脂、单宁、有机酸、植物碱、色素和盐类等,B正确。甲的①为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不能控制物质进出,C错误。⑦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甲、乙都具有线粒体,D正确。
【点睛】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并学会区分动植物细胞。
3.D
【分析】
细胞是除病毒以外,动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一株杜鹃花和一只杜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故A正确;杜鹃花、杜鹃的心脏都属于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的功能结构,故B正确;它们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故C正确;杜鹃花是植物,它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杜鹃鸟是动物,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杜鹃花没有系统这一结构,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4.A
【分析】
显微镜操作中,低倍镜换高倍镜的一般步骤:①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解答即可。
【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A物像原来在视野的左上方,而B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右下方;A图中的细胞体积小,而B图中细胞的体积大,故而由A变成B是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所以①③正确。
5.D
【分析】
生物之所以能由小长大,是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组织。
【详解】
细胞分裂的过程: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是细胞质分为二份,每份中出现一个新的细胞核,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A、B正确。大多数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由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形成了新细胞,新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基本功能相同,都有细胞分裂能力,但在后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它们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细胞的分化,C正确、D错误。
【点睛】
掌握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概念及意义。
6.A
【详解】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所以质量会比培育初期重好多。
7.D
【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
【详解】
芽按照将来发育成什么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将来发育成枝和叶的芽叫叶芽(或枝芽);将来发育成花的芽叫花芽;既能发育成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叫混合芽。叶芽(或枝芽)的结构和发育,生长点:发育成新的芽结构,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芽轴:发育成茎。所以万千枝条及其绿叶,是由植物体的芽发育而来,A正确;苔花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它不会开花、结果,B正确;狐是肉食性动物,牙齿分为门齿、臼齿和犬齿,其中犬齿非常发达,适于撕裂肉食,C正确;蝉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8.C
【分析】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
【详解】
生物多样性分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应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进行保护。
【点睛】
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9.A
【分析】
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
【详解】
A.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错误。
B.病毒营寄生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如果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成结晶体,B正确。
C.大多数病毒是有害的,能使人、禽致病,C正确。
D.可利用病毒来研制疫苗,如新冠肺炎疫苗,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的结构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10.A
【详解】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所以两只蜜蜂在同一朵花上争采花蜜的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A错误;乌鸦将核桃扔在斑马线上让车碾碎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大山雀偶然打开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属先天性行为,C正确;哺乳动物的允吸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先天性行为,D正确。
【学科网考点定位】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名师点睛】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1.C
【详解】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功能。小狗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发育停止是缺乏甲状腺激素的表现;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出现甲亢症状,食量很大,但是很瘦;幼年时生长激素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故选C。
12.C
【分析】
女性生殖系统有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能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详解】
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各有不同的功能。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及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卵巢、输卵管、子宫。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受精及胚胎发育的过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胚胎发育的过程。
13.D
【分析】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
图示中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此时外界大气压等于肺内气压,故A正确;曲线图中,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故B正确;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频率,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故C正确;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熟练掌握呼吸运动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A
【分析】
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详解】
肺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缠绕在肺泡外,如何汇集成肺静脉;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即氧气含量的变化是: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故A符合题意。
【点睛】
二氧化碳的含量在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中是逐渐减少的。
15.C
【分析】
观图可知:⑦是右心房、⑨是右心室、①是主动脉、②是肺动脉、④是左心房、⑤是左心室,⑥是上腔静脉,⑧是下腔静脉,③是肺静脉。
【详解】
如图所示:⑦是右心房、⑨是右心室、①是主动脉、②是肺动脉、④是左心房、⑤是左心室,⑥是上腔静脉,⑧是下腔静脉,③是肺静脉。①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较大,血流速度最快,故A正确。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故心脏壁最厚的腔是⑤左心室,故B正确。⑦是右心房,右心房收缩,静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右心房流向右心室,故C错误。⑨是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右心室流向②肺动脉,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路线。
16.D
【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
【详解】
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的③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故A正确。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故B正确。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②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故若某人②遭受损失,用针刺激其指尖,他不能完成缩手反反射,有痛感,无反射,C正确。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④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同时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也不能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故若某人④遭受损失,用针刺激其指尖,他不能完成缩手反反射,无痛感,无反射,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17.A
【分析】
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
由分析可知给该同学注射的乙肝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乙肝的病原体乙肝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抗体、疫苗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8.C
【分析】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A、①与④比较,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A正确。
B、②与④比较,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B正确。
C、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的空气而不一定是各种条件,C错误。
D、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种子的胚不是完整的、胚不是活的、种子在休眠期等自身条件不具备,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实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19.C
【分析】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制酒要用到酵母菌,据此解答。
【详解】
制作酸奶过程中,鲜奶加热后直接进行“接种”,会杀死乳酸菌使接种失败,故A错误;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故B错误;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故C正确;制作酸奶用乳酸杆菌,乳酸菌进行分裂生殖,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多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20.B
【分析】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由卵生到胎生不是进化的总体趋势。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21.让叶片内淀粉运走耗尽 光合作用需要光和二氧化碳 光照强度和温度 适当增强光照和补充二氧化碳 成形的细胞核(或真正的细胞核) 空气(氧气) 二氧化碳 B
【详解】
从图示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看,该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甲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乙叶片和丙叶片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1)为排除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叶片甲的见光部分、叶片丙变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比较叶片甲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叶片甲的遮光部分,叶片乙不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乙和丙两叶片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通过图甲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和二氧化碳。
(3)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由图象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还有温度。同一光照强度,温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强。
(4)分析曲线,可以得出结论: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另外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能,促进光合作用;加大昼夜温差,可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提高蔬菜的产量。
(5)①酵母菌属于真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酵母菌与乳酸菌相比,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而乳酸菌没有。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的菜具有特殊的风味,同时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发酵,影响泡菜的质量。
③图中,A瓶中酵母菌发酵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而D瓶中乳酸菌发酵只产生乳酸,没有二氧化碳,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③将两个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B瓶中的小球藻会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C瓶中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质量会增加的是B瓶。
22.分解者 8 乌饭树→臭鼬→大角猎头鹰 消费者 植 二、三 逐级递减 生物影响环境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稳定特性、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及之中的能量变化。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1)图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若要构成完整的陆地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成分以外,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图中食物链有:草→田鼠→鹰、草→兔子→鹰、草→蝗虫→麻雀→鹰、草→蝗虫→臭鼬→大角猫头鹰、草→蝗虫→鼩鼱→大角猫头鹰,乌饭树→麻雀→鹰、乌饭树→兔子→鹰、乌饭树→臭鼬→大角猫头鹰,因此在该食物网中共包含8条食物链,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若消耗等量的牧草,则大角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的,即乌饭树→臭鼬→大角猫头鹰。
(3)动物是消费者,因此田鼠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消费者;蝗虫属于植食性动物,麻雀属第二(乌饭树→麻雀→鹰)、三(草→蝗虫→麻雀→鹰)营养级。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
(5)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正在影响着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致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这些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若该生态系统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的影响而出现荒漠化,就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23.BCDE 受精卵 胚盘 子宫 aa 形成层 变态
【分析】
图A是嫁接,①是接穗,②砧木,B是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C是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D是鸟卵的结构,E是胎儿的发育。
【详解】
(1)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上述图示中,BCDE经过两性生殖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其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D中的胚盘含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图E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2)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不会出现性状的变异,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砧木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状产生影响。所以,假如①是樱桃的枝,其基因组成为aa,②的基因组成为AA,按该方式繁殖,樱桃果肉的基因组成与接穗相同,仍然是aa。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因此嫁接时应当使①接穗和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3)图中B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C蛙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属于变态发育,可见B、C两图中生物发育过程的相同点是变态发育。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几种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24.氨基酸 ⑤、⑦ 收缩 2 ③肾小球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或者是滤过作用) 由大到小
【分析】
(1)图甲:①肝脏,②胆囊,③肛门,④大肠,⑤胃,⑥胰腺,⑦小肠;
(2)图乙: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吸气过程;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呼气过程;
(3)图丙: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⑥肾小管,⑦肾静脉,⑧收集管;
(4)图丁:①角膜,②晶状体,③玻璃体。
【详解】
(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图甲中同时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器官是⑤胃、⑦小肠,图中④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③肛门既没有消化功能又没有吸收功能。
(2)图乙曲线AB段时,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此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完成吸气过程;氧气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进入血液。
(3)小林通过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到脑部组织细胞,经过的途径是:营养物质→小肠内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心→左心室→主动脉→脑动脉→脑部毛细血管→脑部组织细胞,因此需要经过心脏 2次。
(4)图丙中③肾小球两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因此,此处进行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5)眼睛看物体时,看近物晶状体曲度大,看远物晶状体曲度小。小林投篮时,篮球由近到远,若双眼密切关注篮球的位置移动,此时②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是由大变小。
【点睛】
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消化、呼吸、泌尿和眼球的结构及功能等生理功能,以及正确识图。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共3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