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案
历史必修二第6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二第6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本课设计中突出主题——联邦共和制的背景与内涵。设计者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种政治体制都是一定社会历史背景的产物,都是一定国情决定的,只有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才会有生命力。在本课中,通过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巧妙地将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
2、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辨证地评价其得失。
3、掌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概况,分析其历史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历史图片、引用史料、表格归纳等方法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
2、对洋务运动评价,通过辩论等方法,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思维能力。
3、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能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学生能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一方面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近代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华奠定了物质基础。
3.教材分析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北师大版必修2第二单元第6课,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本课在中国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中国古代自然经济产生与发展,下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救亡图存运动提供了前提。
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4.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是高一2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探究能力。经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对美国独立战争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对美国的民主政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美国对世界影响深刻而广泛,以及中国媒体对美国政治的关注,他们对探究美国政治体制有较强烈的兴趣。但对美国政治体制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上,对其特点、本质缺乏理性认识。所以对于本课中关于识记,了解的内容就让他们通过自学和任务布置来完成,对于需要理解的知识点,通过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5.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PPT呈现图片
碾厂碾房
师: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分析它们分别是中国什么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形式?
生:讨论回答(封建社会下的自然经济和近代社会机器生产的近代经济)
师: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中有哪些企业是采用机器生产的呢?
生:洋务企业、外商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师:能把下面的图示中的代表中国近代不同的经济归纳出来吗?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19C60、70
19C60
生:自然经济、外商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师: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这几种经济共存的局面,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的史实,进而激发他们探究变动的因素。)
二、讲授新课
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动。请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原因。(学生阅读后用下划线加以提示)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板书)(PPT呈现)
材料一: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顺德县志》
材料二: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生:分析、归纳。
师:评价,分析,板书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内因:农耕经济的落后性、脆弱性……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的史实,进而激发他们探究变动的因素。)
师: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自然经济首先发生了变动。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板书)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
师:阅读教材P25页第二自然段及资料浏览内容,归纳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及表现。
生:阅读,归纳。
师:评价,板书
1.原因: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内因: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和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2.表现:①“纺”与“织”分离
②“织”与“耕”分离
③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师:出示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归纳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夏德呈报《镇江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
材料三:(真如地区)女工殊为发达,盖地既产棉,多习纺织……自沪上工厂勃兴,人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
——《真如志》卷3《实业志》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
年份
1840
1843
1844
1845
货值
524198
1456180
2303619
2394827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
年份
1843
1845
1853
出口量
1787
13220
62894
——《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生:阅读,分析,归纳。
师:评价,分析,板书
3、影响:
①农民、手工业者承受着旧的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时带来的种种苦难。
②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③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客观上促进了妇女解放。
④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的史实,进而激发他们探究变动的因素。)
师:展示图片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二)洋务运动
师:19世纪60年代,这批在垂暮的清王朝里分化出来的另类人物,他们主导了一件亘古未有的思变大事,给陈腐的清王朝吹来一股清新的气息。史称洋务运动。
请结合下列材料,分析他们进行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晚清大事年表(一)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1895年
洋务运动(洋务派)
材料二: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
——1839年,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的一个御敌奏折
材料三:“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物为洋务。”
——1858年罗淳衍在奏折中称
材料四:洋人十年(1860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1862年)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天平军);二者皆有德与我。
——1862年曾国藩对幕僚说的一段话
生:讨论、分析、归纳。
教师总结:19 世纪 60 年代,西方各国相继走上工业文明,开始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同时太平天国起义直指京师,清政府遇到严重的统治危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动摇了封建王朝统治的基础。在西方的优势面前,中国士大夫固守的夷夏的观念动摇,一批另类的士大夫开始学习西方,选择“洋务”来维护封建大统。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追求“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19世纪的中国兴起。
(设计意图:用事件史的表格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联系到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全球史观意识。利用三段对比性强的材料,学生能更充分理解观念变化带来的行动的变化。)
师:请利用教材及教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结局及结局的原因。
生:自主学习。
师:同学们通过对教材及教辅资料的整理,对洋务大臣及洋务运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现在我们通过一些史料来重新认识洋务大臣和洋务运动。
材料: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夫今之日本,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
——1864年李鸿章致恭亲王的信
设问:1、归纳李鸿章的改革原因和改革规划。
2、提取李鸿章对时局的认识。
教师思维点拨:第一二段材料分析改革的内外因素,第三段材料分析归纳改革规划,三段材料提取的时局的认识。
生:分析、回答。
师:在学生分析归纳后总结:虽然以我们一百多年后的眼光来看这封信,多少会觉得李鸿章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师法其器的层面之上,但也不难看出他对于当时中国落后现状的正视与醒悟,以及对于未来之路的初步规划。这是一个改革家,一个有远见卓识、又本着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改革家。
( 设计意图:通过选择这封信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新情境,得出新认识。引发学生思考,对李鸿章的再认识,逐渐形成:一个改革家,一个有远见卓识、又本着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改革家。)
教师:根据李鸿章的这个改革思路,洋务运动三十多年,李鸿章的洋务人生硕果累累。(PPT展示)
清政府最大的军工企业
清政府最大的民用企业
清政府第一批留学生
清政府第一条铁路
亚洲第一的海军
……
教师:从军工企业到民用企业,从海军建设到教育改革。似乎历史也在向着李鸿章期待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这个沉睡已久的王朝的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它极大的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和能力。1880年,李鸿章上奏请修铁路,指出修铁路有增加税收、便于运输军队、便于运输货物、方便民众生活等9大优势。但是遭到了反对者猛烈的批判。(PPT展示)
材料一:修铁路都将使“小民困苦无告,迫于倒悬”,“以豪强而夺贫民之利”。 ——曾国藩(1867年)
材料二:夷狄之道,未可施诸中国…乾隆朝之世,非有火车也,西洋亦效贡而称臣。…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其不可行三也。
——(留英、留德公使)刘锡鸿
设问:据材料一二提取反对者的理由?有合理性吗?你有何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过渡:由于反对者的声音过于强大,清政府否决了李鸿章的这次奏请。李鸿章是怎么应对的呢?(PPT展示)
命运多舛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
1881年4月通车,马拉
6月,改用机车,火车
8月,因“震惊”东陵被查禁
因运煤需要,最终没有被拆除
教师总结:李鸿章用马拉的机车、马车铁路的妥协方式让中国第一条铁路顺利通车了。这种妥协带来的是1889 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修建卢汉铁路(今天的京汉铁路)时,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
( 设计意图:通过反对者的声音,学生了解了当时顽固派和体制方面对洋务运动的阻碍,能理解改革的艰难曲折和改革者的艰难。)(PPT展示)
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曲线图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教师:洋务运动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被看成是中国自秦到清二千多年间的第四个高峰。洋务运动的 35 年里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工业增长的速度长期在 10% 以上,最低的年份达到 7.9% ,最高达到 15% ,而同时期的美国工业增速则只4.5% 。然而,甲午一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洋务派们“自强、求富”的中国梦破灭了。(PPT展示)
19世纪中后期的世界各国
国家
主要事件
英国
工业革命、议会改革
美国
工业革命、内战、宪法修正
法国
工业革命、共和制政体的确立
德国
建立君主立宪制
俄国
农奴制改革
日本
明治维新
中国
洋务运动
师:
(设计意图:通过横向对比,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大历史观)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6.教学设计特色
本课的设计围绕“1787年美国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政治智慧”这一中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美国的开国者们是如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何结合国情进行制度创新运用,把启蒙思想家的理想付诸于实践,从而进一步思考这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设计时,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历史知识,体验历史智慧。
7.教学反思
在本节授课课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以联邦宪法为主线贯穿始终,尽量体现“文明史观”的视角。
2、运用大量的图片、史料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注重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通过及时评价和不断激励来刺激学生的大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总之,我设计本课的最大意图就是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研究者、实践者,学会“神入”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但是,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和原则分析上还不够到位,对学生活动组织的方式还不够成熟。在以后的授课要多努力,争取授课更精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第15课 殖民扩张与掠夺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上马车夫”,世界市场的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必修二第6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必修二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4课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为何是他们;二,他们如何去,他们去哪里,世界因他们而改变,新时代新路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