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二第5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必修二第5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授课教师,授课类型,教学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考纲要求: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指向学科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本课通过提供典型素材,借助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
以“重农抑商”切入,让学生学会对重要历史概念进行概述,把握概述重要历史概念具备的几个要素
以17-18世纪中西方统治者对商业发展不同态度的相关材料切入,让学生能辨析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能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
以海禁政策原因切入,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说明历史解释之所以不同的原因
海南高考真题—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切入,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提供典型素材,借助问题驱动,对重农、抑商、惠商、重商等历史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明清海禁闭关,海洋意识薄弱,近代历史的耻辱来自海上,今天“一带一路”是中国重拾陆权、开拓海权的重要标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难点:历史解释之重农、抑商、惠商、重商,海禁、弛禁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问答互动)、史料研习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PPT展示岳麓版教材P28《鸦片战争前周边形势图》,质疑编者意图?要求学生观察地图,然后从这张地图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
生:……
师点拨:鸦片战争前,西方殖民国家对外积极殖民扩张,发展海外贸易,我国周边形势紧张。
师:面对西方殖民势力的冲击,明清政府的应对是固守农耕、海禁闭关。
环节一:把脉考情与备考策略
1、PPT展示最新考纲:“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2、PPT展示近几年高考试题(海南卷、全国卷)角度
3、PPT展示备考策略:
环节二:构建知识体系
PPT展示课前学生作业《明清时期的知识结构》,要求学生发现问题并适度讲解。
环节三:培养素养能力
一、“重农抑商”政策
(一)概念概述: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战国首倡,秦汉后渐成国策,明清强化。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繁荣,巩固了封建统治,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提示:历史概念概述,应对概念定性、时间、过程、影响等基本要素表述完整准确
(二)历史解释之重农、抑商、惠商、重商
1、历史解释之重农—抑商
阅读P23子目录下的内容,要求学生对重农、抑商有利于巩固统治进行分析
2、历史解释之抑商—惠商
质疑抑商政策、惠商政策矛盾不?
要求学生阅读P24文字阅读框内容,指出官商分利,官利?商利?
抑商或是惠商,归根结底是要增加政府收入,维护统治,是矛盾的统一。
3、历史解释之抑商—重商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得到强化,15-17世纪的西欧出现了重商主义(商业本位),
PPT展示两则材料,了解17、18世纪中西方对待商业发展截然不同的态度
要求学生依据PPT展示的材料,辨析历史事实、历史叙述、历史解释
(三)真题演练
2018·海南高考·5
二、海禁政策
(一)概念解读:明清时期严格限制人民出海贸易和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注意:海禁政策并不是明清特有的政策;严格限制并不是绝对禁止。
(二)历史解释之海禁政策的原因
PPT展示乾隆皇帝的解释—乾隆皇帝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提问学生的解释—……
分析影响不同历史解释的因素: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地位、立场观点、方法差异、史料局限……
(三)真题演练之海禁政策下的朝贡贸易
2018 ·全国卷Ⅰ · 27
点拨朝贡贸易的特点:厚往薄来
(四)史料研习之海禁—弛禁
明朝的海禁政策并非一贯的,时开时禁是其特点,据统计,明朝海禁时间占75%,弛禁占25%
PPT展示海南高考试题(限时5分钟)
材料: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 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市”“闽人以其地近, 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 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三、闭关锁国政策
(一)概念解读: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外商来华贸易只准在“公行”中进行。
(二)解读三种主要经济政策的关系
PPT展示史料:
清初:隔离抗清武装,内迁沿海居民 —海禁
康熙中期: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 —设关
雍正元年:禁止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 —锁国
乾隆中期:实行闭关,仅留广州通商 —闭关
通过史料解读,让学生理解三种主要经济政策的关系:闭关锁国政策是海禁政策的延续,二者都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上的反应。
(三)家国情怀下的中西海洋情结
1、PPT展示材料,要求学生从材料提取一个观点(举例:世界近现代史上大多数强国具有强烈的海洋意识)
葡萄牙:欧洲走向大洋的“起点”
西班牙:率先拓殖“新大陆”的海洋帝国
荷兰: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英国:海洋霸权成就的“日不落帝国”
俄罗斯:走向世界大洋的“出海口情结”
日本:从海上岛国到海洋强国
美国:从陆权国家到超级海权大国
2、海洋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胸怀、眼界、意志、智慧、实力和未来——马汉
纵观明清--近代--今天的中国,我们的领海意识有了深刻的变化,“一带一路的”提出就是很好的见证。
环节四:课后巩固练习
1、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2、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
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化的巨大压力
3、(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限时6分钟)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二第4课 商业的发展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必修二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案,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要求,学习要求,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5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教案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