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教案
2020-2021学年第5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5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教案及反思,共4页。
教学背景:因篇幅所限,教材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内容仅限于“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作为历朝政府一以贯之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教材的介绍稍显表面且零散。学生们虽已学过该知识点,但对“重农抑商”的理解较浅,疑问较多。
教学方法:史料实证、探究辨析等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中国封建社会,有一项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关于该政策,“重农”方面大家都能理解,但在“抑商”这一方面,大家的疑问就比较多。
经常有同学会问到关于“抑商”的问题:“商业可以带来税收,为什么要抑商?”;“抑商政策为什么要变动?”;“有些时期商业政策既有抑制又有松动,到底在抑制还是鼓励?”;“抑商是历朝统治者的基本政策,为什么商业反而越来越繁荣?”这些问题的背后体现着大家的观点,他认为:【板书】抑商就是抑制商业发展;抑商政策被历代统治者严格执行;惠商和抑商不能同时存在;抑商,商业一定发展不起来。
关于这些问题,在座的各位应该也有提过。那么,你以为的“抑商”是真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拨开迷雾,一探究竟。
探究一:【概念】抑商就是抑制商业发展?
使商无得籴(买进粮食),农无得粜(卖出粮食)。……商不得籴,则多岁(丰年)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壹山泽(国家“专山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则恶农、慢惰、倍欲之民无所于食。无所于食,则必农。
——《商君书·垦令》
认识:抑商是抑制民间商业,将商业利益集中于国家之手,退私商而进官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
古代政府的“抑商”政策,“名为抑商,实为抑民间之商而重政府之商。”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B)
A. 秦国禁止弃农经商 B. 西汉盐铁官营政策
C. 唐朝限制商人科举 D. 明清御用官窑瓷器
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是:“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B)
A. 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B. 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双重利益
C. 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探究二:【背景】抑商政策被历代统治者严格执行?
(汉武帝时)“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费以亿计,县官大空。而富商贾或滞财役贫,转毂(指车轮)百数……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汉书·食货志下》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煮盐的铁锅)。……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铁镣)左趾,没入其器物。”(《汉书·食货志下》)“盐之为利厚矣……汉武之世,斡之以佐军兴……其利居天下岁入之半。”(《资治通鉴》)
唐朝的中央政府实行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整整少了七个部门,是一次很大的部门精简。贞观年间,中央机构中的文武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在军费开支上,唐前期的开支也很少,实行的是“兵在藩镇”(即府兵制。该制度最大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隋文帝立国,宣布罢禁之令,唐朝则衍续隋制,达一百多年之久。
——白寿彝等《说秦汉到明末官手工业和封建制度的关系》
认识:抑商政策随时代变迁而变动。抑商政策的调整,实为在政府和民间之间,重新分配既有的社会财富。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
A. “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时的必然选择
B. “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最大化
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B)
A.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 强化中央集权 D. 小农经济发展
探究三:【措施】惠商和抑商不能同时存在?
宋朝早在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就“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征商则例”,政府明确规定“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杖一百……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政府通商惠工的政策措施鼓励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国家虽有明令减免商税,但税额反而增加。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宋代国有专营的种类之多,范围之广,资本金额之大,都是超越前代的,凡是主要商品,几乎全在国有专营之列,包括茶、盐、酒、醋、矾以及外贸所得的香药、象牙等。……商人私自贩运矾超过一两、私自销售矾超过三斤者,处死;私自酿造酒曲达十五斤者,处死;私自贩盐十斤者,处死……。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认识:宽松与禁榷可以并举。在保障政治稳定,财政充足的前提下,可以放开民间商业发展。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C)
A. 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 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 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北宋仁宗时一改前代食盐政府专卖的做法,创立了“盐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都被运之劳”。此做法(C)
A. 强化了“重农抑商”改策 B. 打破了“重农抑商”政策
C.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有利于盐业市场的稳定
探究四:【结果】抑商,商业一定发展不起来?
明清时,市镇的兴起成为普遍现象,全国各地的市镇星罗棋布,江南地区最发达。……明清江南市镇的突出特点是建立在发达的手工业基础上,工商两业并举,商业同时繁荣。
传统的四民观念在明中期开始发生动摇。价值观的变化导致社会出现崇商趋势。商人的成功对士人是一种诱惑,而科举名额没有随人口的增长而增加,录取机会的降低,也促成“弃儒就商”。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认识:“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商品交换是社会自然产生的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抑商并不能起到抑制商业发展的作用。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言论(A)
A.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 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 代表士大夫对商业的普遍态度
结语: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抑商”政策有了新的认识。关于“抑商”的事实真相是:
此外,大家知道,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中,产生疑问需要实验来证明。如果,今后在历史的学习中,也产生了像今天提到的类似的疑问,大家该怎么办?用史料来佐证,“论从史出”,“双重证据”最可靠。这便是史料实证的态度和方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第15课 殖民扩张与掠夺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上马车夫”,世界市场的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必修二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4课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为何是他们;二,他们如何去,他们去哪里,世界因他们而改变,新时代新路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必修二第5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授课教师,授课类型,教学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