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石蜡熔化B.石墨导电C.光合作用D.石油分馏
2.乐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实验所用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D.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3.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物质是
A.牛肉B.豆油C.蔬菜D.花卷
4.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A.玻璃钢B.木头C.玻璃D.聚乙烯
5.下列固体物质中,只用蒸馏水不能区分开的是
A.生石灰和硫酸铜B.碳酸钠和氯酸钾
C.碳酸钙和硝酸钙D.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6.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自行分解的塑料。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制造塑料的原料B.便于加工塑料产品
C.扩大塑料的使用范围D.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测溶液的酸碱度B.滴加液体药品
C.稀释浓硫酸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
9.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计量系数比为
A.3:2:2B.3:1:2C.1:2:2D.2:1:2
10.食品安全无小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霉变大米高温蒸煮后可食用
B.工业用盐可代替食盐用于菜品烹调
C.在制作馒头时添加适量碳酸氢钠使之松软可口
D.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叶,包出的粽子色泽艳丽,营养丰富
11.分析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成立的是
A.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中和反应的实质都可表示为
C.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D.所有复分解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12.在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银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含有锌和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铝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AB.BC.CD.D
二、实验题
14.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多功能瓶也会经常被实验用到。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Ⅰ、制取二氧化碳最佳装置的接口小写字母连接顺序为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为验证二氧化碳性质,又在E、F装置中分别加入5mL紫色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然后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一会儿,观察E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F中现象及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乐乐认为E中溶液变红可能还有的其他原因是______。
(4)若要加热碱式碳酸铜,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
三、简答题
15.在学习完《物质构成的奥秘》之后,明明兴趣小组自发组织了一次关于“原子能不能再分”的辩论比赛:从下图中选择论据材科,现邀请你作为任意一方代表参与辩论。
(1)我的观点是______。
(2)支持论据为______。
(3)我的阐述为______。
四、填空题
16.硝酸钠和硝酸钾固体溶解度及曲线如下、
(1)请你仿照硝酸钾绘制出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______。
(2)硝酸钾溶解度大于硝酸钠时的温度为______。
A.20℃ B.50℃ C.60℃ D.90℃
(3)分别将等质量80℃时KNO3、Na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从溶液中析出晶体较多的物质是______。
(4)在20℃时,向五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固体物质并充分搅拌。如图所示:
Ⅰ、盛有饱和溶液的标号为______。
Ⅱ、标号⑤中的溶液质量为______。
17.化学实验不仅承载了知识内容,更承载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情感价值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实验中,红磷的作用是______。
(2)用乙图实验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现象是______。
(3)按图丙实验,几分钟后B烧杯中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4)借助丁图U形玻璃管探究微粒性质: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______,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8.数字化实验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各种常用数据并能与计算机连接的实验技术系统。因为数字化实验使定量研究中和反应成为可能。
一、按图示进行实验。
(1)向A烧杯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后,振荡,烧杯中溶液呈现______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在B烧杯中接着滴入稀盐酸,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原因是______。
(3)当C烧杯中溶液呈现无色时,溶液中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氢离子,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过量稀盐酸。
二、通过pH传感器和滴数传感器完成以下实验:向40mL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发生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4)在A点时,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5)当pH=7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_,实验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密度近似看作lg·mL-1,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l-35.5)
(6)小强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该曲线说明中和反应是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在20s-44s之间,溶液pH的变化趋势为______。
三、经过对中和反应一系列研究后,真真小组又通过实验探究: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查阅资料)
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
b.无水醋酸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c.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后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方案)按下图所示,首先分别往4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然后迅速塞紧橡胶塞。
(7)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______。
(8)设置A、B、C三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9)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目的是______。
六、流程题
19.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做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某垃圾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供资料:
a.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熟石灰
b.铁与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c.硫酸亚铁在空气中容易被氧气氧化变成硫酸铁。
(1)把垃圾分类后,对燃烧值较高的垃圾进行高温焚烧,并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进行工作。此过程中实现了化学能→热能→动能→______的能量转变,
(2)如将焚烧产生的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导致______。
(3)在②步骤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
(4)实现从硫酸亚铁溶液到晶体环节③的操作Ⅰ名称是______,在实验室实现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5)获得硫酸亚铁晶体的过程需要在氮气环境中进行,其中的原因是______。
(6)政府倡导垃圾分类,其意义在于______。(写出一点)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氮气
氧气
伸入燃着的木炭
B
碳酸钙
氧化钙
高温煅烧
C
氯化钠溶液
氯化镁
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D
碳酸钾溶液
硫酸钾
加入适量碳酸钡,过滤、蒸发结晶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硝酸钠
73
88
104
125
150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稀盐酸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石墨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石油分馏过程中,只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把物质分离开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A、白磷和红磷都具有可燃性,均为可燃物,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符合题意;
B、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了其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D、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C
【详解】
A、牛肉中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豆油中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C、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符合题意;
D、花卷中含有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故选C。
4.D
【详解】
A、玻璃钢是由合成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不合题意;
B、木头属于天然材料,不合题意;
C、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D、聚乙烯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
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只用蒸馏水能区分;
B、碳酸钠和氯化钾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只用蒸馏水不能区分;
C、硝酸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只用蒸馏水能区分;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溶于水是吸热,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只用蒸馏水能区分;
答案:B。
6.D
【详解】
塑料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的用途非常广泛,但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因此,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和白色污染的问题,对于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难以降解,污染了环境,为此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来替代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
7.B
【详解】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防止水浮在浓硫酸的水面上沸腾溅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到集气瓶底部,使集气瓶炸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8.B
【详解】
在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A、质子数为8,电子数为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符合题意;
C、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为13,电子数为13,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由图可知,反应前有2个A分子而反应后有1个A分子,说明只有1个A分子参加了该反应,反应前有2个B分子而反应后没有B分子,说明2个B分子参加反应,反应前没有C分子,反应后生成了2个C分子,所以,该反应中A、B、C各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是:1:2:2。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2。
故选:C。
10.C
【详解】
A、霉变大米中的黄曲霉毒素在高温下也很难分解,故霉变的大米蒸煮后也不能食用,选项说法不正确;
B、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代替食盐用于菜品烹调,选项说法不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它也可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添加适量碳酸氢钠可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铜是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引起中毒,所以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子叶不能包装食品,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1.C
【详解】
A、酸与碱起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也就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故A选项不成立。
B、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中和反应可表示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但生成不溶性盐的就不能只用该方式来表示,如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还有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过程,故B选项不成立。
C、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故C选项成立。
D、铵盐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通过研磨就能反应,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故D选项不成立。
故选C。
12.D
【详解】
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铝>锌>铜>银,当把锌粉加入到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硝酸铝不反应,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当银完全置换出后,铜再被置换。由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蓝色的滤液,说明了溶液中含有硝酸铜,由此可知:锌会首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有可能全部反应,也可能只反应一部分,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可能与硝酸铜反应,也可能没有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硝酸铜、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银;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故选D。
13.C
【详解】
A.除去氮气中的氧气,不能够伸入燃着的木炭,这是因为当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燃着的木炭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
B.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
C. 氯化镁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正确。
D. 碳酸钡难溶于水,硫酸钾不能与适量碳酸钡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
故选:C。
14.锥形瓶 cd(或bd或cde或bde)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盐酸中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A
【详解】
(1)据图可知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
(2)B装置可用于常温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Ⅰ、实验室用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发生装置可用B或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制取二氧化碳最佳装置的接口小写字母连接顺序为cd(或bd或cde或bde),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Ⅱ、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盐酸具有挥发性,会进入E中使石蕊溶液变红;
(4)加热管固体药品应该在装置A中进行,所以加热碱式碳酸铜应选择装置A。
15.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或原子能再分) 图1(或图2) 根据图1,我的阐述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结合成新的分子(或根据图2,大多数α粒子可以穿过金箔且不改变方向;一小部分改变了运动方向;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详解】
(1)辩论比赛的内容“原子能不能再分”,我的观点是原子不能再分(原子能再分);
(2)从图1可以看出原子没有再分:支持论据为图1(图2);
(3)根据图1,我的阐述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结合成新的分子(根据图2,大多数α粒子可以穿过金箔且不改变方向:一小部分改变了运动方向;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16. D KNO3或硝酸钾 ②③⑤ 188g
【详解】
(1)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溶解度大于硝酸钠时的温度为90℃,故选D;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硝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分别将等质量80℃时KNO3、Na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从溶液中析出晶体较多的物质是硝酸钾,故填:KNO3或硝酸钾
(4)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硝酸钠的溶解度是88g,向五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固体物质并充分搅拌,
I、盛有饱和溶液的标号为②③⑤,故填:②③⑤;
Ⅱ、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88g,100g水中最多溶解88g硝酸钠,标号⑤中的溶液质量为100g+88g=188g,故填:188g。
17.消耗氧气 左侧液面约升高至“4” OH-(或氢氧根离子)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吸收氨气防治污染空气
【详解】
(1)在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的作用是:消耗氧气;
(2)铁在盐水的作用下快速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因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所以左侧液面约升高至“4”;
(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显碱性,说明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OH-(或氢氧根离子);
(4)打开玻璃旋塞,若观察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氨气防治污染空气。
18.红 碱性 让反应物之间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分 不一定 取样(或取烧杯C中的液体)于烧杯中(或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或氢前金属/金属氧化物难溶性碱/1滴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盐等) 紫色石蕊变红(或其它试剂对应的现象答对即可) NaCl、NaOH(题干有要求写物质名称不得分) 5mL 2.92% 放热 pH值逐渐减小(或pH值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 A、B、C中的硅胶不变色,D中的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排除无水醋酸、氢氧化钠固体和醋酸钠固体可能使固体硅胶变色的影响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影响实验
【详解】
(1)向A烧杯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后,振荡,烧杯中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故填:红;碱性;
(2)在B烧杯中接着滴入稀盐酸,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原因是让反应物之间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故填:让反应物之间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3)酚酞在酸性或中性时都不变色,当C烧杯中溶液呈现无色时,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离子;
由于实验结论中含有盐酸,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所以设计的实验方案为取样(或取烧杯C中的液体)于烧杯中(或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或氢前金属/金属氧化物难溶性碱/1滴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盐等),若紫色石蕊变红(或其它试剂对应的现象答对即可),则证明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稀盐酸,故填:不一定;取样(或取烧杯C中的液体)于烧杯中(或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或氢前金属/金属氧化物难溶性碱/1滴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盐等);紫色石蕊变红(或其它试剂对应的现象答对即可);
(4)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图可知,A点时pH>7,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OH,故填:NaCl、NaOH;
(5)由图可知,当pH=7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5mL,稀盐酸的质量为5mL×1g·mL-1=5g,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mL×1g·mL-1=40g;
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的质量为x,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92%
故填:5mL;2.92%;
(6)由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曲线图可知,该曲线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在20s-44s之间,由温度可看出先升高后降低,说明反应在B点恰好完全反应,所以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pH 逐渐减小(或pH值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故填:放热;溶液pH 逐渐减小(或pH值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
(7)无水醋酸、氢氧化钠固体,酸酸钠固体中不含水,硅胶不变色,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A、B、C中的硅胶不变色,而D中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水,使硅酸变色,故填:A、B、C中的硅胶不变色,D中的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8)设置A、B、C三个实验的目的是:作对比实验,无水醋酸、氢氧化钠固体,酸酸钠固体中不含水,硅胶不变色,而D中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水,使硅酸变色,排除无水醋酸、氢氧化钠固体,酸酸钠固体可能使固体硅胶变色的影响,故填:排除无水醋酸、氢氧化钠固体和醋酸钠固体可能使固体硅胶变色的影响;
(9)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也能使硅胶变色,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影响实验,故填: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影响实验。
19.电能 酸雨 、、 过滤 漏斗 引流,防止液体洒出 隔绝空气,防止硫酸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节约资源、减小污染(或其它坏保等角度答题均可)
【详解】
(1)燃烧值较高的垃圾进行高温焚烧,并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进行工作。此过程中实现了化学能→热能→动能→电能的能量转变。
(2)焚烧产生的烟气中的硫氮氧化物会与空气中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导致酸雨。
(3)生锈的铁制品中含有铁和氧化铁,在②步骤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发生反应为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与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4)环节③的操作Ⅰ为分离固液的操作,名称是过滤,在实验室实现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
(5)硫酸亚铁在空气中容易被氧气氧化变成硫酸铁。获得硫酸亚铁晶体的过程需要在氮气环境中进行,其中的原因是隔绝空气,防止硫酸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6)政府倡导垃圾分类,其意义在于节约资源、减小污染(或其它坏保等角度答题均可)。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8页。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