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化学的魅力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2. 下列有关蒸发操作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皿中的液体量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一
B.加热时,应不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C.加热到水分全部蒸干,停止加热
D.实验结束后用手拿着蒸发皿小心的放在石棉网上,不可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3. 下列物质由离子之间构成的是( )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①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②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1-2mL;
③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3;
④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5. 各物质组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6. 如图是石墨晶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每一层由无数个正六边形构成,则平均每个正六边形所占有的碳原子数为( )
7.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用( )
8. 2014年开始政府免费给学生配送牛奶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其中主要的矿物质有钙120毫克,磷93毫克,铁0.2毫克,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 )
9. 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O2)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分子中有两个分子
C.和O2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和O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10. 小科同学对广口瓶产生了兴趣,在不同的实验中有着不同的作用,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11.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1 Na
22.9912 Mg
24.3113 Al
26.9814 Si
28.09
A.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
B.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C.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2
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12.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加人块状固体时,让固体在竖直的试管口处自由落下
B.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要垫上石棉网
C.闻气体气味时,要把鼻子凑近瓶口轻轻地吸气
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应放回原试剂瓶
13.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用剩下的药品倒入下水道
B.实验中不慎将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迅速用湿抹布扑灭
C.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吸取别的试剂
D.为缩短实验时间,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不需预热
14. 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中可获取的信息是( )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
D.一个金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197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确保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中你认为符合规范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蒸发液体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进盛有浓硫酸的量筒并搅拌
C.使用pH试纸前,将其均匀湿润
D.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连结仪器时,橡胶塞沾水后旋进试管口
B.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C.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
D.为了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滴管可以伸入试管口
E.用100mL的量筒取10mL的液体
F.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
17.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避免浪费
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扑灭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请仿照示例完成下表:
19. 如图A是某学生设计的一种有洗气、贮气等用途的装置.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先装满水,将氧气从________(填“a”或“b”,下同)处导管通入.此时用B装置测量________导管口排出的水的体积,就能测出________的体积.
20. 如表列出了常见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沸点以及1cm3活性炭吸收的它们的体积.试分析:
(1)活性炭吸附气体的体积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
(2)活性炭吸附气体的体积与气体沸点的关系是________.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 (10分) 在我国北方有一个盐碱湖,当地居民“夏日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10H2O)”.你能说明它的原理吗?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某化工研究所欲从BaCO3和CaCO3的混合物中分离出BaCO3,已知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注意:使用的原材料只有燃料(焦炭)和水,尽量使Ca2+含量越低越好请设计一个实验程序,在箭头上越、下写反应条件、实验方法或所需物质,在方框内写出每一步主要产物的化学式.
23. 发了洪水后,生活在农村的小红同学利用课堂上学会的污水处理知识,对所取的洪水进行了净化处理,解决了家中的暂时用水问题.
(1)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泥沙,她采用的是混合物分离中的________操作.
(2)若经过操作(1)后的水显弱碱性,小敏可利用家中的(填序号)________将该水调至中性.
A.白糖B.食盐C.食醋D.白酒
(3)【发现问题】:小红发现经过操作(1)后的水仍然浑浊,便在浑浊的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通过搅拌、静置后,发现水变得澄清了.
【查阅资料】:明矾【化学式:KA1(SO4)2⋅12H2O】是一种常见的净水剂,它在水中离解出的离子主要有K+、A13+、SO42-.
【提出猜想】:明矾中哪一种离子有净水作用
小红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填写表中空白:
(4)小红实验方案不完善,需要对方案进行补充完善,请你把补充方案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使用的试剂填入下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复习 _第一章_ 化学的魅力 单元检测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D
【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能够加热的仪器,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解答】
解:A、试管可直接加热,故A错误;
B、烧杯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可垫石棉网加热,故C错误;
C、烧瓶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可垫石棉网加热,故C错误;
D、集气瓶用于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不能加热,故D正确.
故选D.
2.
【答案】
B
【考点】
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
A.蒸发皿中的液体量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
B.使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等溅出;
C.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发干;
D.实验结束后用坩埚钳取下蒸发皿不能用手,也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解答】
解:A、蒸发皿中的液体量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A不正确;
B、在浓缩蒸发液体时,使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等溅出,B正确.
C、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此时剩下的少量液体可以利用余热蒸发干,故C不正确;
D.实验结束后用坩埚钳取下蒸发皿不能用手,也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因为蒸发皿温度太高,故D错误.
故选B.
3.
【答案】
C
【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Al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
【答案】
D
【考点】
酒精灯的使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解析】
①根据取用固体药品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②根据节约药品的使用原则进行分析;
③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④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
①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故正确;
②在做没有说明药品用量的化学实验时,液体一般取1∼2mL,故正确;
③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能少于14,故错误;
④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13,否则会溅出伤人,故正确;
5.
【答案】
C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解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
解:A.氮气属于单质,蒸馏水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海水属于混合物,木炭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属于单质,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D.矿泉水属于混合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
【答案】
D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解析】
根据图形解答.正六边形有六个点,就有六个碳原子.而每一个点是三个六边形公用.
【解答】
解:根据石墨的结构示意图及题中信息正六边形,可推知每个正六边形所占有的碳原子数为6个,而每一个点都是3个六边形公用的,6/3=2.
故选D
7.
【答案】
C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
【解析】
根据灭火的方法考虑: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一下,隔离可燃物.
【解答】
解: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故选C.
8.
【答案】
A
【考点】
元素的概念
【解析】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钙、磷、铁是指元素,观察选项;
故选A.
9.
【答案】
D
【考点】
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子构成不同,则物质的性质不同.
【解答】
解:A、O4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O4一个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故B错误;
C、O4和O2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
D、O4和O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10.
【答案】
C
【考点】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则
量气装置
【解析】
观察图示可知,此装置被称为“万能装置”,用途很广泛,可用于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气体、净化或检验气体等,根据用途不同,选择不同的进气导管或选择加入合适的实验试剂进行试验.
【解答】
解:A、氢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应该从短导管进,长导管出,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而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此实验可以完成,但不是从短导管通入二氧化碳,应从长导管通入二氧化碳,故B错误;
C、测量氧气体积,瓶内装满水,因为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氧气应从短导管进,长导管接量筒,故C正确;
D、医院用于给病人供氧,应是长导管进入氧气,短导管连接病人的鼻孔,如图所示,病人吸到的是水,故D错误.
故选:C.
11.
【答案】
B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
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是26.98进行解答;
B.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
D.Si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解答】
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是26.98,故A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Si元素的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故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错误;
D.Si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
故选B.
12.
【答案】
B
【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
用于加热的仪器
【解析】
A、根据向试管中加入块状药品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的方法分析;
C、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分析;
D、根据实验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分析;
【解答】
解:A、向试管中加人块状固体时,让固体在竖直的试管口处自由落下会打破试管底部,故错误;
B、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要垫上石棉网,可使烧杯均匀受热,故正确;
C、闻气体气味时,不能把把鼻子凑近瓶口吸气,故错误;
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应放回指定容器,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故错误;
故答案为:B
13.
【答案】
B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
液体药品的取用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解析】
A、根据剩余的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燃烧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
解:A、用剩余的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不可倒入下水道,故A错误;
B、实验中不慎将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迅速用湿抹布扑灭,可以隔绝空气灭火,故B正确;
C、使用过的滴管要清洗后再去吸取别的试剂,否则会污染试剂,故C错误;
D、为防止试管炸裂,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前,需要预热,故D错误.
故选B.
14.
【答案】
C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
由题目中“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可知:由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
【解答】
解:A、由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可知其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由上图无法知道具体为多少,但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则中子数=197-79=118,故B错误;
C、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故C正确;
D、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而“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197+79=276,故D错误.
故选C.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AD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蒸发与蒸馏操作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解析】
分析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要注意整个过程的全面把握,不要只关注某一个点.
【解答】
解:
A、蒸发液体过程中,为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而发生迸溅,所以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正确.
B、稀释浓硫酸,一是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二是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液体.错误.
C、使用pH试纸前,试纸不能润湿,否则会影响测量的结果,酸性的pH值结果偏大,碱性的结果偏小.错误.
D、红可燃性还原剂还原氧化铁时,为防止因为装置内残留的氧气造成可燃性气体燃烧甚至爆炸,所以要先通入气体,然后再加热.正确.
故选:AD
16.
【答案】
ACF
【考点】
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量筒的使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玻璃仪器的洗涤
【解析】
A、根据链接试管和橡皮塞的操作解答;
B、根据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解答;
C、根据清洗干净后的试管的放置方法解答;
D、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解答;
E、根据量筒规格的选择方法解答;
F、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解答.
【解答】
解:A、连结仪器时,橡胶塞沾水后旋进试管口,该操作正确;
B、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滴加,B不正确;
C、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C正确;
D、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滴加,D操作不正确;
E、量取10mL的液体选用10mL的量筒不能选用100mL的误差太大,E操作不正确;
F、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F操作正确.
故答案:ACF.
17.
【答案】
A,C
【考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加热器皿-酒精灯
玻璃仪器的洗涤
【解析】
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量的限制考虑;B、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考虑;C、根据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考虑;D、根据酒精灯引起火灾的灭火方法考虑.
【解答】
解:A、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正确;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否则污染试剂,故B错;
C、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C正确;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用湿抹布扑灭,或用沙子盖灭,不能用水扑灭,故D错.
故选AC.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加入过量的CuO或者氢氧化铜,过滤,加入足量的水,过滤蒸发结晶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
除杂时要考虑主要成分和杂质的主要区别,从性质差异需要对应的试剂和方法,要除杂不引杂,要便于分离和提纯.
【解答】
解:1、由于是硫酸铜中混有硫酸,是阳离子不同,所以需要将氢离子转化为铜离子即可,可以考虑加含铜化合物,同时为了避免引入新的阴离子,可以考虑加入氧化铜或者是难溶性的氢氧化铜,这样就可以适当过量,而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2、氯化钙是可溶于水的,而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的,可以考虑用水进行分离,即加水溶解,过滤,蒸发.也可以加入盐酸将碳酸钙转化为氯化钙,这个方法不主张使用.
故答案为:1、加入过量的CuO或者氢氧化铜; 过滤;2、加入足量的水;过滤蒸发结晶.
19.
【答案】
a,b,气体
【考点】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则
量气装置
【解析】
根据装置的特点和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气体的进出途径.
【解答】
解: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先装满水,由于气体密度小于水,故气体应该从a处导管通入,这样水从b处导管排出;
若要用B装置测量气体体积,用气体将瓶中水排出,由于气体密度小于水,故气体应该从a处导管通入,这样水从b处导管排出,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收集的气体的体积.
故填:a;b;气体.
20.
【答案】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容易被吸附;
(2)气体的沸点越低,越不容易被吸附.故填:气体的沸点越高越容易被吸附.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1)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吸附;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气体的沸点越高,越容易被吸附.
【解答】
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吸附.
(2)气体的沸点越低,越不容易被吸附.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夏天晒盐”的原理是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
“冬天捞碱”的原理是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考点】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溶解度受影响的大小,选择结晶的操作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结晶时一般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结晶时一般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解答】
解:“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
“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考点】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盐的化学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由实验目的分离出碳酸钡,并尽可能除去钙离子可知,矿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化钡,由表中信息可知,加水在80∘C溶解,分离出氢氧化钙,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即可达到分离的目的.
【解答】
解:矿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化钡,由表中信息可知,加水在80∘C溶解,分离出氢氧化钙,然后通入二氧化碳,
23.
【答案】
(1)过滤;
(2)C;
(3)杯中的水仍然浑浊,Al3+和SO42-,其中-种或两种有净水作用;
(4)AlCl3、K2SO4.
【考点】
水的净化
猜想与事实验证
实验方案的评价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
本题考查了水净化和酸碱中和的知识,还探究了明矾中具有净水能力的微粒是哪一种,要解答本题要全面调用所学知识,并合理进行拓展迁移.
【解答】
解:(1)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泥沙,和过滤器滤去泥沙的原理是一样的;
(2)水呈碱性,可用酸性的物质来中和,家庭中常用的物品里,食醋呈酸性,故选C;
(3)加入KCl后,得出结论是K+、Cl-没有净水作用,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水仍然浑浊,加硫酸铝后水变澄清,说明Al3+、SO42-中的一种或两种有净水作用;
(4)小红的实验方案之所以不完善,是因为还不能证明到底是Al3+还是SO42-具有净水作用,还需要补充实验,要证明Al3+是否具有净水作用,可选用AlCl3,要证明SO42-是否具有净水作用,可选用K2SO4.
(1)A.试管
B.烧杯
C.烧瓶
D.集气瓶
A.He
B.H2O2
C.NaCl
D.Al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氮气 蒸馏水
B.海水 木炭
C.氧气 石灰石
D.矿泉水 空气
A.6个
B.4个
C.3个
D.2个
A.用水冲洗
B.用扇子扇灭
C.湿抹布盖灭
D.撒沙土扑灭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金属离子
实验
装置
解释
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装置
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装置
用于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
用于医院给病人供氧气的装置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物 质
杂 质
试 剂
操 作
示例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Fe粉
过滤
1
CuSO4溶液
H2SO4
________
________
2
CaCl2
CaCO3
________
________
H2
CO2
O2
N2
Cl2
相对分子质量
2
44
32
28
71
气体沸点/∘C
-252
-78
-183
-183
-34
吸附气体体积/mL
4.5
97
35
11
494
0∘C
50∘C
80∘C
Ca(OH)2
0.173克
0.130克
0.094克
Ba(OH)2
1.63克
13.1克
101.5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KCl,静置
K+和Cl- 都没有净水作用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Al2(SO4)3,静置
烧杯中的水变澄清
实验目的
使用的试剂
Al3+是否有净水作用
第1单元 化学的魅力(B卷·能力检测练)-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单元AB卷(沪教版.上海): 这是一份第1单元 化学的魅力(B卷·能力检测练)-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单元AB卷(沪教版.上海),文件包含第1单元化学的魅力B卷·能力检测练-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单元AB卷原卷版docx、第1单元化学的魅力B卷·能力检测练-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单元AB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化学的魅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化学的魅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章化学的魅力单元测试同步作业原卷版docx、第1章化学的魅力单元测试同步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化学的魅力1.3 物质的提纯优秀习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化学的魅力1.3 物质的提纯优秀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多选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