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古代诗歌鉴赏(6)
展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舂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这里不是东风送“我”回故乡,而是“我”在异乡送春归,“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B.第五句诗人说家信动不动就几年也收不到一封。“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嗟怨的复杂心理逼真地传达了出来。
C.第六句诗人说春天万物萌生,而面对镜子,只发现自己满头白发。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内心的愁苦之深。
D.七、八两句用五湖典故表达归隐意愿,反映出诗人由于家乡路途遥远、烟波浩渺而不能归去的无奈心情。
(2)“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是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予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哭晁卿衡①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②。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③。
注:①在晁衡卿: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神麻吕。公元717年,来中国求学。公元753年,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返回日本,途遇大风,传说溺水而死。②蓬:指蓬菜,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③苍梧: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题目中一个"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婉的气氛。
B.帝都即京都长安。诗人开篇即点明人和事,然后思绪由远及近地想象着晁衡乘坐的船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
C.在三、四两句中诗人以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暗指晁衡遇难,表达了无限的惋惜和哀愁以及深深的怀念之情。
D.本诗虽是悼亡之作,却自然清新,意境深远,因而广为流传,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写照。
2.本特虽然篇幅短小,却鲜明地展现出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对此请结合李白其他作品中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早春归盩厔旧居却寄耿拾遗湋李校书端①
车卢纶②
野日初晴麦垄分,竹园相接鹿成群。
几家废井生青草,一树繁花傍古坟。
引水忽惊冰满涧,向田空见石和云。
可怜荒岁青山下,惟有松枝好寄君。
【注】①盩厔(zhōu zhì) ,今作周至,在陕西省。拾遗,校书,均为官职名;耿津,李端,卢纶的朋友。②卢纶(739年-799年),大历十才子之一。此诗作于774年:即“安史之乱”后的10年,诗人此前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诗题,写早春初晴诗人回家,映入诗人眼帘的,是故园竹林和成群的野鹿。
B.诗人写景手法高超,井生青草,墓旁花繁,颔联没有直接言情,但处处蕴含了情感。
C.颈联仅用"惊""空"二字就写出诗人"引水""向田"时心情的复杂,用词精当。
D.尾联以"寄"作结,此时此刻,诗人实无物可赠,于是只好随手折些松枝送给朋友。
2.诗中“可怜荒岁青山下”一句,有的版本写作“可怜芳岁青山下”。“荒岁” 还是“芳岁”,结合文本,你认为哪一个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中的"斜日"与"西风"暗含年华流逝之意。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居他乡,飘泊不定,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
C.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D.诗人愤然发问:谁是中州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之情。
2.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愁”?请简要赏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D;
(2)①虚实结合,上句写美丽的梦境,为虚写;下句是凄凉的现实,是实写,虚实结合,突出思乡的无奈。
②用典。“蝴蝶梦”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梦中回到家乡的温馨和快乐。
③烘托、映衬。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互相映衬,创造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令人伤怀。
解析:(1)对诗人思想感情理解有误,尾联并不是写诗人因家乡遥远而不能归去,而是反映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2)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一句,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颔联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如庄周梦蝶,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更觉空虚、失望。何况此时又正当三更时分,杜鹃鸣声凄切,更加触景伤情。颈联“书动经年绝”不仅暗示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也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诗人却生出了满头白发。—个 “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尾联“自是不归归便得”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2.答案:1.B; 2.①以“赋”的手法开篇直陈其事,语言浅显,自然清新。例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作品②借代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本诗中的“征帆”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手法相同③以“明月”喻美好的人物、事物或情感,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④结尾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本诗结尾手法相同⑤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本诗中“征帆一片绕蓬壶”对友人的旅途经历也是充满了想象。
解析:“由远及近”错,应该是“由近及远”
3.答案:1.D; 2.“荒岁”更好。(1分)理由:①“荒岁”,契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对社会的生产造成极大破坏,田地荒废,故园荒芜;②虽处“荒岁”,诗人依然以“松枝”寄友人,表明自己将以坚韧不拔之志,和友人共克时艰; (2分)③“荒岁”比“芳岁”更能凸显诗人对国事的关心,格调高远。(1 分)“芳岁”更好。(1分)理由:①“芳岁”,契合诗人的创作年龄,诗人此时约35岁,正是人生中大展抱负的年龄,但“芳岁”之时却屡试不第; (2分)②但毕竟尚处“芳岁”,人生尚有希望,以“松枝”寄友人,“芳岁”困顿之时,互勉应如“松枝”般虽经受磨砺,但仍应积极有为; (2分)③“芳岁”比“荒岁”更能凸显诗人作为青年的坚韧内心与不屈斗志。(1 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1.“惟有松枝好寄君”,此举并非“随手”,而是蕴含深意。在我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松为岁寒三友之一,松不畏严寒霜雪,其青翠挺拔的身姿象征着崇高坚贞、顽强不屈的精神。用松枝赠寄,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互相勉励、共克时艰的决心。
2.[诗歌赏标]标题“早春归盩厔旧居却寄耿拾遗湋李校书端”,意即诗人在早春回到整屋旧居,写下了本诗寄赠拾遗耿湋、校书李端两位好友。首联“野日初晴麦垄分,竹园相接鹿成群。”诗人在早春时节回到故居,一个初晴之日,他举目远望,只见麦垄分明,纵横交错于田野之中,一片竹园与田野相接,鹿儿成群结伴。首联所写之景,展现了安史之乱后受到严重破坏的农村早春景象。颔联“几家废井生青草,一树繁花傍古坟。”荒废的井边青草丛生,古坟旁繁花盛开,苍翠的野草更显废井荒芜,繁盛的鲜花更显古坟冷寂。本联运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废井生草坟前繁花更加衬托出田园的荒芜和诗人心情的沉重。颈联“引水忽惊冰满涧,向田空见石和云。”诗人想要引水灌溉田地,却惊觉涧中流水结冰,当他向远处望去,田地中不见青青禾苗,田中只有林立的乱石,以及云彩的倒影。“空见”,更显出诗人为动乱之后农村的凋敝而心情的落寞、悲伤。“可怜荒岁青山下”,因为国家动乱,加上时值荒年,粮食歉收,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唯有“可怜”二字。“惟有松枝好寄君”,诗人以“松枝”寄友人,并非囿于礼仪的以物相赠,也不是无物相赠只好随手折枝,以松枝为礼,况且诗人也不是真的要寄给友人松枝。之所以如此说,是包含着深意的。在我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松为岁寒三友之后,不畏严寒霜雪,其青翠挺拔的身姿象征着崇高坚贞、顽强不屈的精神。所以用松枝赠寄,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互相勉励、共克时艰的决心。
4.答案:1.C; 2.(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暮江千顷”,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或“无处落征鸿”写离愁满江,竟连飞鸿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只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营造灰暗沉重的意境,烘托词人的惆怅心情。)或:以乐景衬哀情。三、四句写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发问: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2)比喻或夸张写愁。以“万斛”之江水喻愁,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综合鉴赏能力。作答本题应明确题目要求: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针对选项,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本题C项,“暗含诗人的软弱”错误,选项用语太重,从词中来看,“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只是寄寓作者的田园之思。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语段综合(6):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语段综合(6),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写作(6):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写作(6),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古代诗歌鉴赏(2):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古代诗歌鉴赏(2),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