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同步训练题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七)
(建议用时:40分钟)
读2015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1.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可以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据此判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变化趋势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会有所上升
B.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D.第三产业产值继续上升
1.C 2.B [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说明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较高,而且第二产业的比重稍大于第三产业,结合图示坐标判断,符合题意的选择为③。第2题,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其大量迁入会使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相对下降。]
下图示意江苏省2000年和2012年各县市产业结构分异。读图完成3~4题。
3.江苏省内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苏中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B.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C.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稳定 D.全省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4.2012年江苏省内的产业分布和经济特点是( )
A.农业集中在苏北,苏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
B.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苏南地区落后于苏北和苏中地区
C.苏南以工业为主导,苏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
D.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
3.B 4.D [第3题,根据图例判断,苏北地区第一产业减少,第二、三产业增加,均衡型增加,说明产业结构升级。第4题,读图可知,2012年,江苏省农业集中在苏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苏南是第三产业为主,A错;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苏南地区领先于苏北和苏中地区,B错;苏南以第三产业为主导,C错;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D对。]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5~6题。
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5.D 6.D [第5题,图中显示,第一产业产值比例逐渐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例比较平稳,第三产业产值比例稳步提高,这些都说明了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第6题,读图可知,除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略有提高外,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比例没有明显变化。由于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变化都不太明显,说明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图。读图完成7~8题。
7.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地区产业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A.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8.目前,为了实现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两地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地区应积极从香港( )
A.引进资金技术 B.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C.调入能源资源 D.输入传统工业制成品
7.D 8.A [第7题,图示图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升高;香港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升高说明两者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8题,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落后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发达地区提供资源、劳动力等。所以,为实现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两地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应积极从香港引进资金技术。]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由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10.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9.A 10.B [第9题,据示意图的工业类型判断,珠三角发展的企业类型依次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这种转变是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第10题,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印染厂对水资源的污染。]
11.下列是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表及该地区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 1978年 | 2007年 |
第一产业比重(%) | 20.0 | 12.8 |
第二产业比重(%) | 64.3 | 49.6 |
第三产业比重(%) | 15.7 | 37.6 |
(1)比较该地区1978年与2007年的产业结构变化表,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A、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
(3)该城市依托优势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合在该城市布局的工厂是( )
A.冶炼厂 B.电镀厂
C.建筑材料厂 D.轮胎厂
(4)简要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解析] 第(1)题,通过该地区1978年与2007年的产业结构数据变化分析,该地区第一产业由20.0%下降到12.8%,出现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由64.3%下降到49.6%,但仍然在三大产业中处于主导位置;第三产业由15.7%上升到37.6%,上升幅度大。第(2)题,图中字母A为机械工业提供原料,所以是依托煤炭工业发展起来的钢铁工业。B可以提供木材和造纸工业原料,所以表示林业。第(3)题,该城市依托优势煤炭资源,发展电力、钢铁工业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要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利用这些废弃物发展水泥厂、砖瓦厂等建材工业。第(4)题,通过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分析,产业结构由单一以煤炭为主的经济模式,向煤与非煤并举的多元化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等。
[答案] (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2)钢铁 森林
(3)C
(4)改变单一以煤炭为主的经济模式,向多元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
产业同构系数是对产业相似程度的一种测度,指数越低,代表两区域产业结构相似度越小,反之,两区域产业结构有趋同现象。下表为泛珠三角部分省区产业同构系数。据此回答12~13题。
2001年 | 广东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湖南 | 2006年 | 广东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湖南 |
广东 | 1 | 0.27 | 0.47 | 0.76 | 0.58 | 广东 | 1 | 0.24 | 0.45 | 0.75 | 0.57 |
云南 | 0.27 | 1 | 0.89 | 0.69 | 0.77 | 云南 | 0.24 | 1 | 0.79 | 0.63 | 0.75 |
贵州 | 0.47 | 0.89 | 1 | 0.91 | 0.94 | 贵州 | 0.45 | 0.79 | 1 | 0.90 | 0.91 |
四川 | 0.76 | 0.69 | 0.91 | 1 | 0.96 | 四川 | 0.75 | 0.63 | 0.90 | 1 | 0.93 |
湖南 | 0.58 | 0.77 | 0.94 | 0.96 | 1 | 湖南 | 0.57 | 0.75 | 0.91 | 0.93 | 1 |
12.与广东省存在最强互补关系的省级行政区是( )
A.云南 B.贵州
C.四川 D.湖南
13.2001年~2006年,产业同构系数的变化,说明泛珠三角地区( )
A.产业结构趋于一致 B.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
C.产业分工逐步深化 D.内部竞争更加激烈
12.A 13.C [第12题,根据表格分析广东省和云南省的产业同构系数最低,两区域产业结构相似度最小,产业互补关系明显。第13题,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从2001~2006年,产业同构系数在变小,说明区域产业相似度降低,区域产业分布明显,产业分工逐步深化。]
14.上海在“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将继续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地区竞争力。阅读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重点淘 汰的行业包括纺织印染、家具制品、化学原料及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非金属和金属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装配)等。
材料二 2015年上海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状况。
指标 | 绝对值(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 | 20 769.44 | -0.2 |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 6 159.55 | -1.8 |
汽车制造业 | 5 168.22 | -2.3 |
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 | 3 375.31 | 7.1 |
钢铁制造业 | 1 159.53 | -7.6 |
成套设备制造业 | 4 001.94 | 0.3 |
生物医药制造业 | 904.89 | 2.0 |
材料三 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要求,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1)归纳上海重点淘汰的行业具有哪些特点。
(2)概括2015年上海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造成钢铁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3)上海2015年的外来常住人口较2014年减少14万,降幅1.5%。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原因。
(4)结合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评价上海“十三五”产业转型升级的合理性。
[解析] 第(1)题,上海重点淘汰行业的特点可从能耗、污染、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2015年上海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特点根据与上年增长率进行比较判断;造成钢铁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可分别从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比较。第(3)题,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原因可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上海“十三五”产业转型升级的合理性可从地理位置、劳动力素质、环保要求、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特点:能耗高、污染大、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
(2)发展特点:六大产业总产值大致与上年持平;石化、生物医药增长较显著,钢铁、汽车、电子产业产值下滑(减少、负增长),成套设备业大体与上年持平。钢铁产业属于传统产业,由于上海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外竞争激烈,利润下降,产能过剩;生物医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上海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产品竞争力强,利润高。
(3)上海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周边城市和地区转移,导致对外来普通劳动力岗位需求的减少;上海产业升级后需要更多高端技术人才;一般劳动力就业竞争大,就业困难,生活成本上升,从而离开上海,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减少。
(4)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价格高,土地资源有限且地价高昂;对环保的要求高;市场需求大,消费能力强,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因此上海产业调整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产业方向发展,可以实现高利润、无污染和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上海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是合理的。
地理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城市最可能是,该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4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第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时期内,与江苏相比,浙江的产业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