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4)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4)第1页
    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4)第2页
    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4)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4)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4),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测能力的基础.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
    A.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B. 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
    C.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D. 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
    【答案】B
    【解析】
    解: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左右,即1.8dm左右,绝不会达到16.9dm(即1.69m);故A错误;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符合实际情况;故B正确;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6m左右,而15m倒像是教室的长度;故C错误;
    D、自行车车轮直径一般在1m以内,绝不会达到1.5m(接近成年人的身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 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 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答案】C
    【解析】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多次读数可以减小读数时估计偏大偏小而产生的误差,即偶然误差。而系统误差只能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来完成。A,B是读数时的错误,不是误差。错误的测量只能舍弃不能弥补。
    3.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阴霾天气,空气被严重污染,其中的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悬浮在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险.是指细颗粒物的直径不大于
    A. 厘米B. 分米C. 毫米D. 微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常识知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所以本题答案为D。
    考点:常识
    4. “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 “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 “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 “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
    考点:参照物的选择。
    分析:二者对接后,它们相对静止,但它们相对于地球则是运动的,故C是正确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就运动,位置没改变就静止
    C.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
    D. 机械运动就是各种机械所做的运动
    【答案】C
    【解析】
    A. 空气尽管是看不见的,但是它是物体,空气的流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属于机械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关键是看选择的参照物,离开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没有意义,该选项说法正确;
    D.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不是机械做的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点睛:(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6.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 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速度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有关;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最简单的机械运动,速度的大小与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不同物体,它们的速度不一定相同。故选D
    考点:速度
    7. 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
    B. 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
    C. 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
    D. 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旅游车和卡车原来并列同方向停放,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当旅游车仍然静止,卡车向前运动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A可能;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B可能;当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C可能;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前运动,D不可能。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8.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 10m/s,乙车的速度为 2m/s
    C. 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 2m
    D. 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 10m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路程逐渐的变大,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乙做匀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是不变的,甲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图象得出6s甲、乙运动的路程,再根据甲和乙原来的距离,判断出甲、乙之间的距离;从图象上能够分析出甲和乙在5s的时间里运动的路程。
    【详解】A、乙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乙做匀速运动;甲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不变,甲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因为甲是静止的,运动速度为0,故B错误;
    C、经过6s,甲在10.0m处;乙在6s内运动的路程是12m,甲和乙相距的距离为12m-10.0m=2m,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乙在5s内运动路程是10m,甲静止,通过的路程为0m,故D错误。
    故选C。
    9.年里约奥运会国际田联栏赛中,牙买加选手麦克莱奥德以秒的成绩排名第一,获金牌,那么观众和裁判在比赛过程中判断麦克莱奥德获胜的方法为
    A. 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B. 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C. 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D. 观众:相同时间比较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观众看到选手麦克莱奥德跑在前面,因为运动员是同时起跑,此时用的时间是相同的,麦克莱奥德通过的距离长,故观众认为麦克莱奥德跑得快;麦克莱奥德在110米的路程内,用的时间最短,故裁判员认为麦克莱奥德跑得快。故ACD错误,B正确。
    10.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B.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相等时间内,s甲C.因为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C错误;
    D.速度和时间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D错误。
    11.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知,小球运动路程:S=6cm−1cm=5cm=0.05m;每隔0.1s拍一次照,因此小球运动的时间t=0.1s×3=0.3s;∴小球的运动平均速度:V=S/t=0.05m/0.3s≈0.17m/s;故选C。
    1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
    A. v甲=0.6 m/s,v乙=0.4 m/sB. 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
    C. 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D. 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是时间,纵坐标上表示路程;
    A.由图可知,当t=6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3.6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1.2m,
    则,,故A错误;
    BCD.由图象可看出:经过6s,甲车的路程是3.6m,乙车的路程是1.2m,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3.6m﹣1.2m=2.4m,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3.6m+1.2m=4.8m,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3. 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 )
    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音色不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和大小,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不敢高声语”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所以“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B正确;
    C.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可以运用到医疗领域,去除人体内结石,故C正确;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的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A。
    考点:声音的特性 声与能量
    14.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 甲、乙都以2m/s速度匀速运动
    C.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 乙车速度不变
    【答案】B
    【解析】
    A. 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B. 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C.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运动,则两车不能相遇,故C错误;D.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故选B.
    点睛: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二、填空题
    15.测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是:,,,,,其中有明显错误的读数是_______,测量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
    【答案】 (1). 25.2 (2). 1mm (3). 24.2 (4). 1.80cm
    【解析】
    【详解】(1)由题干可知测量结果准确到24mm,因此25.2mm是错误的;(2)由题干所给记录结果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3)比较五个测量值“24.1mm、24.2mm、24.1mm、25.2mm、24.3mm”,除25.2mm以外,其它数值的准确值都是24mm,而25.2mm的准确值是25mm,所以25.2mm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由于测量总是存在误差,使得其它四组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物体的长度为L=(24.1mm+24.2mm+24.1mm+24.3mm)/4═24.175mm≈24.2mm;(4)如图所示,图中刻度尺是从6cm位置开始测量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所以被测木块长度为1.80cm。
    16.爸爸开车带着小明经过襄阳卧龙大桥,以桥边的栏杆为参照物,他们是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当车匀速前进突然减速的瞬间,车内悬挂的一个小饰物“中国结”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它将向__________(选填“车头”或“车尾”)方向摆动.
    【答案】 (1). 运动 (2). 车头
    【解析】
    【详解】(1)爸爸开车带着小明经过襄阳卧龙大桥,汽车以及车中的人与桥边栏杆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桥边的栏杆为参照物,他们是运动的;(2)当车突然减速时,车内悬挂的一个小饰物“中国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较大速度向前运动,所以“中国结”将向车头方向摆动。
    17.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
    【答案】变小 介质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在钟罩实验中,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时,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同时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考点定位】声音的传播
    18.列车以的速度在一段笔直的铁轨上向前行驶,其中有一节宽为的车厢,被从垂直于车厢移动的方向飞来一颗子弹击穿,车厢两侧壁上留下的两个弹孔沿列车行驶方向间隔的距离为,则子弹运动的时间为__________,速度为多少__________.
    【答案】600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v车 =15m/s s车=6cm=0.06m又因为v=s/t,所以t车=s车/v车=0.06m15m/s=0.004s=t子弹
    因为s子弹=2.4m,所以v子弹=s子弹/t子弹=2.4m/0.004s=600m/s。
    考点:速度的计算
    19.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所用时间之比为,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
    【答案】 (1). 15:2 (2). 2:15
    【解析】
    【详解】(1)两物体的速度之比:v甲/v乙=(s甲/t甲)/(s乙/t乙)=(s甲t乙)/(s乙t甲)=×==15:2;(2)若通过相同的路程,由v=s/t可得,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t′甲/t′乙=(s/v甲)/(s/v乙)=v乙/v甲==2:15。
    20.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发声的__________不同,敲击后,音叉的声音会逐渐变弱,则是因为音叉的__________越来越小.
    【答案】 (1). 音调 (2). 振幅
    【解析】
    用不同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不同;敲击后,音叉的声音会逐渐变弱,是因为音叉的振幅越来越小.
    21.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_____m/s,已知动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s。
    【答案】 (1). 50 (2). 23
    【解析】
    (1)动车速度:
    (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
    由得,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
    22.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乙车的速度是_______,当时,甲、乙两车的路程之差等于__________.
    【答案】 (1). 30 (2). 10 (3). 100
    【解析】
    【详解】由图象可知两车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在3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s甲=90m,乙车通过的路程s乙=90m−60m=30m,甲的速度:v甲=s甲/t=90m/3s=30m/s,乙的速度:v乙=s乙/t=30m/3s=10m/s,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30m/s−10m/s=20m/s;当5s时,甲乙两车的路程之差是:s=20m/s×5s=100m。
    三、计算题
    23.小星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去看望奶奶,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他比较了特快T131和动车组“和谐号”D413的运行时间后,决定乘坐动车组“和谐号”D413前往上海.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试问:
    (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少时间?
    (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
    【答案】(1) 59分钟;(2)36.91m/s; 132.9 km/h
    【解析】
    【分析】
    (1)根据列车时刻表得出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的时间;
    (2)已知路程和运动时间,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详解】(1)动车组D413运行时间:10:06至11:53,运行时间是:1小时47分钟;
    特快T131运行时间:9:45至12:31,运行时间是:2小时46分钟;
    由些得出:动车D413次比特快T131次少运行:
    2:46-1:47=59分钟;
    (2)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路程为237km,平均速度为:

    24.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隧道开去,在距离隧道时鸣笛,经过听到隧道上方悬崖反过来的回声.求:
    ()汽车的行驶速度.
    ()汽车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空气中的声速计算时取值)
    【答案】(1)12m/s;(2)410m
    【解析】
    【详解】(1)设汽车的行驶速度为v1,由公式v=s/t得:2.5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1=v1t,2.5s内鸣笛声传播的总路程为s2=v2t,根据题意:s1+s2=2s,即:v1t+v2t=2s,v1×2.5s+340m/s×2.5s=2×440m,解得:v1=12m/s;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时前进的距离:sˊ=v1t=12m/s×2.5s=30m,汽车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440m-30m=410m。
    四、实验与探究题
    25.小宇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吉他探究音调高低跟哪些因素有关.他所使用的吉他的琴弦都是钢丝琴弦,从1号琴弦到6号琴弦顺次变粗,A 、B、C是弦枕,把弦按压在不同的弦枕上可以改变弦的长度。
    (1)比较__________三次实验可知,音调高低跟琴弦的粗细有关.
    (2)比较__________三次实验可在,音调高代跟琴弦的长度有关.
    (3)利用吉他还可以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操作方法是:选用__________的琴弦,用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力度弹拨,比较响度的大小。
    【答案】 (1). 1、4、5 (2). 1、2、3 (3). 长度和粗细相同 (4). 不同
    【解析】
    【详解】(1)要研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的粗细是否有关,需要保持琴弦长度相同,改变粗细,所以选择1、4、5号进行实验;
    (2)要研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是否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粗细相同,改变长度,所以选择1、2、3号进行实验;
    (3)要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需要保持琴弦的长度和粗细相同,用不同的力度弹拨,比较响度的大小。
    2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图中斜面刻度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段的路程是__________,如果测得时问,则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
    ()在测量小车到达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测试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___.
    ()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 (1). 1mm (2). 40 (3). 25 (4). 小 (5). 不正确 (6).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时间
    【解析】
    【详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AB段的距离SAB=80.00cm−40.00cm=40.00cm,t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SAB/tAB=40cm/1.6s=25cm/s;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该同学的方案不正确。
    一、选择题
    27.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
    B.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C. 只要物体有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至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故A说法正确;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等于340m/s,故B说法错误;
    C.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再经过介质传播,耳朵才能听到声音,故C说法错误;
    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至20000Hz,故D说法正确。
    28.某中学八年级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未输送水的直铁管的其中一个末端敲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在铁管另一个末端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音.(为了简化计算取空气中的声速,水中的声速为,铁中的声速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次响声,管道至少要米
    B. 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次响声,管道至少要米
    C. 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次响声,管道至少要米
    D. 选择能听到次声音的最短管道做实验,听到的第次和第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三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均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三次敲击声,所以远处同学最多能听到三次敲击声,它们依次是通过铁管、水和空气传播的;
    AB.要听到两声,则应满足:t空气﹣t水=0.1s;t空气﹣t铁=0.1s;
    设钢管的最短长度为L;
    由v=得:
    ﹣=0.1s,
    即:﹣=0.1s,
    解得L=31.91m;
    ﹣=0.1s,
    即:﹣=0.1s,
    解得:L=37.5m。
    由上面两个结果看出,31.91m<37.5m。
    且此时﹣≈0.1s,小于0.1s这两个之间的声音是听不到的,所以听到两次声音的距离是31.9m。故A错误,B正确。
    要听到三声,则应满足:t水﹣t铁=0.1s时;
    设钢管的最短长度为L′;由v=得:﹣=0.1s,
    即:﹣=0.1s,
    解得:L′≈214.3m。故C正确。
    选择能听到3次声音的最短管道做实验,即L′≈214.3m。
    则﹣=﹣≈0.57s。故D正确。
    29.某人坐在船上从河上的上游地顺水漂流到下游地的时间为,若此人划着小船从地到地所用的时间为,保持船对水的速度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静水中行驶同样的距离需要时间为
    B. 在静水中行驶同样的距离需要时间为
    C. 船在、两地往返所用时间等于在静水中往返同样距离所用的时间
    D. 船在、两地往返所用时间小于在静水中往返同样距离所用的时间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知道,从A到B船漂流时所用的时间为 ;顺水划船时所用的时间是:;整理得:sAB/v船=t/2;即船在静水中行驶同样的距离需要时间为t/2;从B到A所用时间为:t1 =sAB/(v船−v水);所以,t1 =sAB/(v船−v水)=t;船在A、B两地往返所用时间等于在静水中行驶2倍的距离所用的时间,故选B。
    30.小轿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察到轿车速度盘的指针始终在100千米/小时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轿车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该轿车通过自己的时间恰好为1秒,则该轿车的车速范围为
    A. 15﹣20米/秒B. 20﹣25米/秒C. 25﹣30米/秒D. 30﹣35米/秒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这辆车超越了另外一辆车,估计轿车的长度,根据公式V=求出相对速度,进一步求出另外一辆的速度.
    解:小青乘坐轿车的车速为V=100km/h≈27.8m/s;一般轿车的长度大约为4m,可求两车的相对速度V相对===4m/s;
    该轿车被小青车超越了,该轿车的车速一定小于小青乘坐轿车的速度,所以该轿车的车速为V车=V﹣V相对=27.8m/s﹣4m/s=23.8m/s.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大小的比较,关键是对轿车速度大小的分析,重点是单位的换算.
    31.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秒,甲运动秒时通过的路程为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米,在图所示的、、三条图线中,乙的图
    A. 一定是图线aB. 一定是图线b
    C. 可能是图线D. 可能是图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甲运动时间可得到乙的运动时间,由甲、乙6s后相距2m,得到乙通过的距离,由此计算出乙的速度.根据图象得到a、b、c的速度判断即可.
    解:
    由题,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s,所以乙运动时间t=4s,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s=s甲+2m=6m+2m=8m,也可能是s′=s甲﹣2m=6m﹣2m=4m,
    由v=,
    乙的速度可能是v===2m/s,也可能是v′===1m/s.
    由图线a,当s=8m时,t=4s,所以图线a表示的速度va==2m/s;
    由图线b,当s=8m时,t=5.5s,所以图线b表示的速度vb=≈1.45m/s;
    由图线c,当s=6m时,t=6s,所以图线c表示的速度vc==1m/s.
    由此可知,a、c都有可能是乙的s﹣t的图线,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和s﹣t图象的认识和理解,要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正确理解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是计算出乙速度的关键.
    二、综合题
    32.小雨观察到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圆形轨道上运动,游客却不会掉下来,他想探索其中的奥秘,做了以下两个探究:

    ()探究一:如图甲所示,小球由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到点,小球到达点的速度与高度和小球质量的关系,数据如表一.
    表一
    则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与_________有关,且v2=k1______。
    ()探究二:如图乙所示,小球以一定速度从点沿光滑的竖直圆形轨道运动,恰好通过最高点,小球在点的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数据如表二.
    由小球在点的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
    表二:
    ()如图丙所示,将甲、乙两轨道组合后,小球从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若,要使小球经过点后能恰好通过点,则__________.
    【答案】 (1). 高度h (2). h (3). v2=50m/s2×r (4). 1m
    【解析】
    【详解】(1)表格一:由1、2次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时,下滑的高度越高到达B点速度的平方越大,且小球下落高度的倍数和到达B点速度平方的倍数相等,即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的平方与高度h成正比;由2、3次实验数据可知,小球下滑的高度相同时,质量不同的小球到达B点速度的平方相等,则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与小球的质量无关,综上可知,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与高度h有关,且v2=k1h;
    (2)表格二:由三次实验数据可知,轨道半径的变化数据和v2的变化倍数相等,则小球在B点的速度v2与轨道半径r成正比,设为v2=kr,把v2=7.5m2/s2、r=0.15m代入可得,k=50m/s2,小球在B点的速度v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式为v2=50m/s2×r;
    (3)由表格一数据可知,当v2=4.0m2/s2时h=0.2m,则k1=v2/h=(4.0m2/s2)/0.2m=20m/s2,小球从A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恰好通过C点时,由v2=50m/s2×r可得,B点的速度平方:v2B=50m/s2×r=50m/s2×0.4m=20m2/s2,
    由v2=k1h可得,小球下落的高度: hB=v2B/k1=(20m2/s2)/(20m/s2)=1m。
    33.一列长为的货运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要通过某长度为的跨江大桥时,为提醒大桥上铁轨两旁的行人注意,处于车头的司机在机车到达桥头时拉响汽笛,位于车尾的押运员经过听到汽笛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求:
    ()列车的行驶速度.
    ()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
    【答案】(1)35m/s;(2)60s
    【解析】
    【详解】(1)∵v=s/t,∴l=(v1+v2)t1,将t1=4s,l=1500m,v1=340m/s,代入上式得:v2=35m/s;
    答:列车的行驶速度v2为35m/s。
    (2)由题意知:L+l=v2t2,将l=1500m,L=600m,v2=35m/s,代入上式得:t2=60s;
    答: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t2为60s。
    往上海方向(里程:237km)
    车次
    到达时间(镇江)
    开车时间(镇江)
    终点站(上海)
    T131
    09:43
    09:45
    12:31
    D413
    10:04
    10:06
    11:53
    实验次数
    使用弦枕
    按压琴弦
    音调高低
    A
    1号
    较低
    B
    1号
    较高
    C
    1号

    A
    3号

    A
    5号
    最低
    实验次数
    实验次数

    相关试卷

    粤沪版物理九上 期末物理试卷(4)(含答案):

    这是一份粤沪版物理九上 期末物理试卷(4)(含答案),共7页。

    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3):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3),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5):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5),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