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曹刿论战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052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曹刿论战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052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曹刿论战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052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曹刿论战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0521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曹刿论战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0521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曹刿论战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0521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曹刿论战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0521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曹刿论战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0521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二十四、曹刿论战
展开
这是一份二十四、曹刿论战,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今异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年与《国语》选段对比考查,2012年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考查】
第1段:分析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开门见山,点明战争发生的时间、交战的双方和战争的性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下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的无知做了铺垫;另一方面表明了曹刿关心国事,暗示了他的远谋。鲁庄公三答,可见其鄙,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战则请从”表现了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也为下一段写他在战争中的远谋做了铺垫。
第2段:写“长勺之战”的过程。“将鼓”“将驰”再次可见庄公之鄙。“未可”“可矣”的语言描写和“下视”“登轼而望”等动作描写,表现曹刿谨慎对待强敌、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的杰出军事才能。第3段: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既克,公问其故”承上启下,鲁庄公胜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见其鄙。把握好进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把握好追击时机——“辄乱”“旗靡”之时。
❶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 今山东莱芜东北 ),又称“长勺之战”。曹刿( guì ),春秋时鲁国人。❷〔十年〕鲁庄公十年( 前684 )。❸〔师〕军队。❹〔我〕《左传》是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❺〔公〕指鲁庄公,鲁国君主。前693—前662年在位。❻〔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❼〔间( jiàn )〕参与。❽〔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一、内容主旨本文通过曹刿对长勺之战的指挥和论述,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在战争中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准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二、结构图解
三、写作特色1.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这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着重写曹刿的“论战”。如第2段对战场的复杂情况及“未可”“可矣”的理由均略而不写,留待最后集中补叙,这样写更能突出曹刿“论战”的见解。2.结构严谨,前后照应。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第1段的结尾“战则请从”与第2段的“公与之乘”衔接,第2段的结尾“遂逐齐师”与第3段的“既克”衔接,三个段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此外,文章前后的照应也十分紧密。以第2段与第3段为例,“齐人三鼓”与“三而竭”相照应。第2段只写“其然”,第3段补写“其所以然”,一记一议,前后照应,相辅相成。3.用对话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如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揭示出曹刿深谋远虑的形象。写战役经过,作者虽只写了曹刿两次说的“未可”“可矣”的简单话语,但却形象地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伺机而动的思想性格。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1.重点词语解释
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限标1处 )( 1 )肉食者 / 鄙( 2 )忠之属 / 也( 3 )公 / 与之乘( 4 )下 / 视其辙
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018]译文: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 件件都 )明察,但一定以诚心去判断。( 3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009]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 击鼓时,士气 )减弱,第三次( 击鼓时,士气 )就穷尽了。( 4 )彼竭我盈,故克之。[2012]译文: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5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 下令 )追击他们。
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 2.文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吾视其辙乱 , 望其旗靡 ”。 3.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 4.文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与上文“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相照应。
三、课文内容探究( 一 )理解文章内容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2.曹刿在作战中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相关文段,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两次战机。彼竭我盈,辙乱旗靡。3.曹刿为何去求见鲁庄公?( 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②公将战;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曹刿说“肉食者鄙”,文中鲁庄公是“肉食者”的代表,他的“鄙”体现在哪两方面?政治上:以为凭借小恩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就能作战。军事上:急于进攻,急于追击。
5.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齐国倚仗国强,不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则上下一心,且有曹刿指挥作战。6.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深知与齐国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上下一心;②在指挥作战时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而是选择恰当的时机。7.“何以战”这三个字引出下文对战争条件的分析,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 用原文语句回答 )曹刿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三个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前两个方面的准备被曹刿否定,第三个准备得到曹刿的认同。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8.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恰当的作战时机的?他懂得进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做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9.鲁国能够以弱治强的原因是什么?[2019·湖南衡阳][课后习题第二题变式]政治清明,民心所向( 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上下团结,君民一心( 鲁庄公知人善用 );掌握策略、以逸待劳( 不盲目与强齐硬战 );把握战机、后发制人( 彼竭我盈、一招制胜 )。
( 二 )分析人物形象1.文章第2段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什么形象特点?深谋远虑;指挥若定;谨慎果断,能详察敌情、把握战机。2.从鲁庄公“将鼓之”“将驰之”可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这对刻画曹刿的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可以看出鲁庄公急躁冒进的性格特征。侧面烘托曹刿的深谋远虑。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做简要分析。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勤政爱民。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鲁庄公两次遭到曹刿否定,却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左传》,时代背景,学习目标,个性化朗读,给黑体字注音,翻译下列句子,人物介绍,美品与美悟,轻轻的告诉你,曹刿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曹刿论战说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背景,学习目标,课文解读,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新知导入,淝水之战,长勺之战,作品简介,创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背景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曹刿论战,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