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岳阳楼记
展开【2010年与《醉翁亭记》对比考查】
第一部分( 第1段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庆历四年春”“越明年”点明时间,格调庄重雅正;写滕子京“谪守”,暗含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的导引。第二部分( 第2~4段 ):写所观景象及览物之情。第2段:概括洞庭湖的景色。“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衔远山”四小句和“朝晖”二小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写景。“前人之述备矣”承前,并照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然则”启下,转入对岳阳楼特殊地理位置的叙述,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感慨。第3段:写览物而悲者。描绘出一幅阴冷的画面,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气氛,为下文写“感极而悲”做铺垫。登楼观景,迁客骚人的悲凉感情随景而生,情景交融。这是因己而悲。
第4段:写览物而喜者。景色明媚,与上段所写之景形成鲜明对照。描写好天气下的秀丽景色,动静结合,多姿多彩,令人乐而忘忧。写“登斯楼”者“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惬意。迁客骚人因物而喜,进一步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第三部分( 第5段 ):借探求“古仁人之心”,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交代作记的时间。本段是全篇的核心。以叹词开启,兼具抒情和议论的意味。理想化了的“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地方正在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表现出一种极高的思想境界,流传千古。
❶选自《范仲淹全集》。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临洞庭。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 716 )在阅兵台旧址建楼。唐宋以后此楼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 1867 )建。范仲淹( 989—1052 ),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❷〔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1041—1048 )。本文结尾“时六年”,指庆历六年( 1046 )。❸〔滕子京谪( zhé )守巴陵郡〕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滕子京( 991—1047 ),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巴陵郡,古郡名,今湖南岳阳。❹〔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 1045 )。越,到。❺〔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一、内容主旨本文是作者为岳阳楼作的记,作者通过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作对比,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二、结构图解
三、写作特色1.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如第2段中,“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二句极言水波壮阔,从空间着笔;而“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二句概说阴晴变化,从时间着笔。空间描写着重其持久不变的方面,时间描写则着重其千变万化的方面。2.对比互衬,相得益彰。如第3、4两段对秋景和春景的描写,同是写夜晚,秋为“日星隐曜”“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春则“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样一对比,秋景更萧然,春景更明媚。3.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文章开头交代写作缘由,记事简明;中间写景分段铺陈,兼有抒情,显得整齐;结尾议论精辟简练,统率全文。4.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本文以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散句和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与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嗟夫!”一段议论抒情,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1.一般称谓。【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1.重要词语解释
5.词类活用( 1 )动词作名词
6.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 )刻 /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 于 其 上( 标2处 )( 2 )此 则 / 岳 阳 楼 之 大 观 也( 标1处 )( 3 )予 / 尝 求 / 古 仁 人 之 心( 标2处 )
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文:( 在这时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的情怀 )。( 2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010]译文: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4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从空间角度表现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 , 吞长江 , 浩浩汤汤 , 横无际涯 ”。 2.文中从时间角度表现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朝晖夕阴 , 气象万千 ”。 3.文中描写明媚春光里鸟儿活动的句子是“ 沙鸥翔集 ”。 4.文中写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 则有去国怀乡 , 忧谗畏讥 , 满目萧然 , 感极而悲者矣 ”。 5.文中写迁客骚人览物而喜的句子是“ 则有心旷神怡 , 宠辱偕忘 , 把酒临风 , 其喜洋洋者矣 ”。 6.文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两句体现了作者超越个人忧乐的宽广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三、课文内容探究( 一 )理解文章内容1.第1段交代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并交代作记缘由。写滕子京在逆境中仍能奋发治理政事,赞扬其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为后文抒情设伏。2.文章第3、4段写出了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课后练习第二题变式]景色一:天气阴冷( 阴 );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悲 )景色二:春光明媚( 晴 );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喜 )
3.文章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或:忧国忧民 )。目的: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4.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5.文中“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前者是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以天下百姓的“乐”为乐,是具有“古仁人”情怀的表现。
( 二 )分析写作手法1.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3、4段对第5段的作用。第3、4段通过描写阴、晴两幅画面表现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自然引出第5段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两种思想感情形成对比,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突出了古仁人思想境界的高远。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什么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斯人”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此句运用了感叹和反问句式,强烈表达了作者愿与“斯人”同道的理想和愿望。
( 三 )阅读启示探究1.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2019·甘肃天水]示例: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这种忧乐观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以这种品格不断进取,对我们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课文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前人之述备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1对比,2精当的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岳阳楼记,范仲淹,写作背景,第一段译文,第二段译文,第三段译文,游来游去,第四段译文,第五段译文,作记缘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四大名楼,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山西鹳鹊楼,江西滕王阁,览物之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