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10 小石潭记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文化名人。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的内心十分郁闷,因此,他寄情山水,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他就是——柳宗元。余秋雨先生曾这样评价柳宗元:“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柳宗元,走进他的《小石潭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其文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其作品丰富,尤以山水游记最富艺术独创性,著有《柳河东集》。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篁竹(huáng) 珮环(pèi) 清冽(liè)坻(chí) 嵁(kān) 参差(cēn cī)佁然(yǐ) 俶尔(chù) 翕忽(xī)寂寥(liá) 悄怆(qiǎ) 幽邃(suì)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词汇。
古今异义: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 别的地方(跟“来”相对)。]②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 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
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 向西)②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③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①如鸣珮环(谓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如 珮环鸣”)②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 “以全石为底”)
本文的题目是“小石潭记”,这里的“记”是什么意思?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里是用来记游,说明本文是一篇游记。
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其周边景物的。
①表明游踪变化的词语: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
②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的景物: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石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由近及远,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边景物的特点。
补充:“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也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游记散文的宗师”。他笔下的山水,风景如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小石潭那如画的世界,一起去欣赏小石潭的美景。
找出课文中写小石潭的水的句子。
①闻水声,如鸣珮环。②水尤清冽。③全石以为底。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朗读这些句子,用一个字概括“水”的特点。
作者是如何表现潭水的清的?用了什么手法?
“闻水声,如鸣珮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声比作珮环撞击发出的声音,写出了水声清脆悦耳的特点。“水尤清冽”从视觉上直接写了水的清。“全石以为底”,正是因为水清,才能看到潭底是“全石”,这是从侧面写出了水清。“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也是从侧面写水清。作者只描写了游鱼、阳光、影子这几个具体景物的静止和活动的画面,并没有直接写到水清,而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无处不在写水清。
小石潭的其他景物也都各具特色,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处景物进行分享。
赏析方法: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②朗读相关的语句;③抓住重点字词品味景物特点;④分析描写方法。
(1)小石潭的鱼“乐”: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手法,先描绘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正面写鱼儿的数量、活动;“佁然不动”,先写鱼儿一动不动、憨态可掬,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子,这是静止的画面;“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忽然,一些鱼儿飞快地游往远处,这是活动的画面。“似与游者相乐”,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嬉乐,这是作者把自己游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 (2)小石潭的石“奇”: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都突出了小石潭石的特点——“奇”。 (3)小石潭的树“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其颜色,“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其形貌动态,生动地刻画了小石潭的树婀娜多姿、翠色欲滴的美。而
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是远离人间的仙境。 (4)小石潭的源流“曲折”: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和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
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小结:侧面描写、动静结合,善用修辞,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因此说它是精品,是经典。
我们学习写景文章时,常常会听到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提醒我们,好的景物描写中一定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赋予了它某种意蕴的。因而我们阅读的时候,要时时留神,注意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绪和情感,这样,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才算真正读懂了文章。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历时十年,贫病交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满怀愤懑。他便寄情山水,以排遣内心的愁闷,写下了许多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为有名。《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也是最负盛名的一篇。
欣赏美景时,作者的心情有变化吗?从文中画出直接体现作者心情的句子。
心情变化:先乐后悲。能直接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作者面对小石潭的美景,本来是很快乐的,但“坐潭上”作者忽又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寒意袭人,悲从中来,这是为什么?作者的心境什么时候发生了改变?
第3段写小石潭的水源。那条溪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岸“犬牙差互”,处处显示并强调着溪流“曲折”的特点,这使作者不由得联想到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与这条溪流何其相似!第4段中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写出了环境的空旷、凄清,触发了作者的“迁谪
意”;“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情,进而凸显出作者寄寓其中的悲凉心情,所以作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意体会“望”字。作者望到的是什么?
作者望到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而这并不美好的设喻,正是作者凄寒迷茫的内心体现。
结束语:怀才不遇的柳宗元,他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像吴均一样“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面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小石潭,他选择“记之而去”,这其实体现的是柳宗元的人生态度。他有着高贵的灵魂,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在柳宗元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圣贤在人生困顿之时坚守的济世情怀,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呢?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一个人生命题。
山水游记的写法 (1)合理安排写景方法。如移步换景、定点观察等。(2)细致生动地描绘游览过程中所看到的主要景物,突出其特点。(3)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手法,使语言生动优美,富于变化。(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背诵全文。课后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篇目。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学课件ppt
2021学年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背景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永州八记》,读准字音,朗读课文,字词归纳,课堂探究,课文总结,拓展借景抒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柳宗元风采,柳宗元简历,文体介绍,学习目标,柳宗元,配乐朗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发现小石潭,读清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