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3. 植树的牧羊人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114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3. 植树的牧羊人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114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3. 植树的牧羊人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114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3. 植树的牧羊人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1145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3. 植树的牧羊人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1145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3. 植树的牧羊人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1145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3. 植树的牧羊人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1145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3. 植树的牧羊人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601145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植树的牧羊人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1.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甲】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乙】那些(废弃 废旧)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丙】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 飘扬)。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丁】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干涸(gù) 废墟(xū)B. 浇灌(guàn) 水渠(qú)C. 农舍(shè) 鲜嫩(nèi)D. 流淌(tǎng) 薄荷(bè)
【点拨】A.“涸”读“hé”;C.“嫩”读“nèn”;D.“薄荷”的“薄”读“bò”。
(2)依次选用文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废旧 飘荡B. 废弃 飘扬C. 废弃 飘荡D. 废旧 飘扬
(3)根据语境,“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一句应该放在文段中的哪一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B. 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C. 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心不在焉地种树。D.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点拨】根据语境,C项表现他一直在专心种树,可将“心不在焉”改为“心无旁骛”。
3.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B.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C. “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种树呢?”我问。D. 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点拨】应将D项中的分号改为逗号。
4. 下列对《植树的牧羊人》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将人物的活动放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的品质,以及生命的价值。B. 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C. 文中的“1913年”“1920年”“1945年”表明前后长达30多年,而对牧羊人30多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荒原变为绿洲的艰难过程的担忧。D.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着他将用自己的行动滋润这个荒凉的地方。
5. 文章着重记叙了哪几次“我”与牧羊人见面的情形?
第一次是1913年,“我”在阿尔卑斯山地旅行时见到了牧羊人,那时牧羊人种树还不久,山上还很荒凉。第二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时牧羊人的身体还很硬朗,“我”这次看到,原先光秃秃的高原上有了一片灰灰的薄雾,牧羊人种下的树种已经长成了一大片树林。最后一次是1945年6月,这时牧羊人已经87岁了,他种下的树已经长成了树林,这个昔日荒芜的高原如今已经变成了充满生机的地方。
6. 文章开头写高原的荒芜与破败的景象对塑造主人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写高原的荒芜与破败的景象,交代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与下文描写高原的变化形成对比,更能表现出主人公非凡的毅力和伟大的形象。
7. 从课文第五段作者对房间里的环境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
8. 联系全文,说说本文运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第一人称,以“我”的见闻和感受贯穿全文,来表现牧羊人创造奇迹的过程,增强了本文的真实性、可信性;同时,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避免了“我”的过度参与,可以客观地叙述牧羊人的故事,让读者自己去感受牧羊人的伟大之处,比单纯地抒情效果更好。
9. 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47页第9-13题。
G 吴庭德发现“亚心”并执着地守护它,后来又雕刻石狮子来陪伴“亚心”塔。【条】
10. 根据第④段的内容,说一说世界各地的游客来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参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G 体验与亚洲大陆地理中心零距离接触。【理】
11. 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连用几个“砸”字来写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
Y ①表明吴庭德压根儿就没学过雕刻,不是雕刻艺人【容】。②表现了他制作“亚心”石的执着,突出了他对“亚心”的热爱【情】。
★12. 第⑨段运用第二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
X 运用第二人称来写,好像面对面地和读者交流,增强了情感交流的真实性,显得亲切自然【客】。
【点拨】本题运用人称作用分析法。此题联系第二人称的作用来回答。
▲13. 第⑨段中加点的“这两样东西”具体指什么?
H “这两样东西”指执着、痴情。【深】 点拨:联系前文句子“执着、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可知“这两样东西”具体指的是什么。
14. 目前,我市正在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练习。材料一:园林绿化,能吸附灰尘,减少噪音,能让天更蓝水更清,使山更绿城更静,生活更美好。我市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正在大力推进槐荫公园、城西森林公园、仙女湖公园等各项工程建设。
材料二:3月12日,来自我市的一百多个家庭在生态园参加了第三届“爱绿护绿”公益活动。活动中,既有祖孙俩、双胞胎同栽一棵树的,也有夫妻带着4个月大的“二孩”陪老大植树的,还有一对情侣种下了“爱情树”。
(1) (语文素养•思维发展)下列选项中,你认为可作为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宣传语的两项是( )A. 至孝至诚 图强图新B. 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C. 绿色城市 美丽家乡D. 人人奉献爱心 共建文明城市
【点拨】A项是宣传孝顺、诚信的,D项是宣传奉献爱心的,都不符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一主题。
(2) (语文素养•语言运用)曹琴准备周末参加“创园”志愿者活动。假如你是曹琴,请根据语境完成以下对话。曹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不行。“创园”是政府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你们学生就没有必要参与这件事了。
示例:妈妈,我准备参加“创园”志愿者活动。
曹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嗯,你说得有道理。可是你参加活动,可能会影响你正常的学习啊!曹琴: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看来,你真的长大了,我同意了。
示例:参加志愿者活动,既奉献了爱心,又能在活动中了解社会,提升自己。
示例:不会的,我们是周末活动,况且我会在活动前完成学习任务的。
15. 请你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个景物描写的片段,200字以内。
【思路点拨】运用对比手法写景,首先要确定对比点,如某地被污染前后的不同景色的对比,或不同地域同一种景物的对比等,然后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进行生动的描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作者简介,背景链接,预习检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见牧羊人,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结构梳理,技法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家作品,创作背景,字词疏通,感悟文本,精读文本,初见牧羊人,再见牧羊人,牧羊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植树的牧羊人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植树的牧羊人示范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整体感知,初识牧羊人,品味语言,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