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手工刺绣 B.橙子榨汁 C.露天烧烤 D.木制雕刻
2.运输浓硫酸的槽罐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开发清洁能源 B.焚烧垃圾
C.用布袋代替塑料制品 D.推广共享单车
4.下列废弃物品可以投放到如图所示垃圾桶的是
A.过期的药物 B.废弃口罩 C.未污染的纸 D.瓜果皮核
5.生活中一些常见食物的pH范围如下表:
食物
柠檬汁
鸡蛋清
牛奶
玉米粥
pH
2.0~2.5
7.4~7.6
6.3~8.5
6.8~8.0
上述食物中,胃酸过多的人不宜食用的是
A.柠檬汁 B.牛奶 C.鸡蛋 D.玉米粥
6.水银(汞)温度计是医院测量体温常用的仪器,测量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这是因为
A.汞分子间隔变大 B.汞分子体积变大 C.汞原子间隔变大 D.汞原子体积变大
7.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烧碱 B.生石灰 C.紫铜 D.高锰酸钾
8.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 B.油锅起火时直接用水浇灭
C.森林火灾时可开挖隔离带 D.面粉厂禁止烟火的主要原因是防爆
9.连花清瘟胶囊可用于治疗流感。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食子酸溶液pH>7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6:5
C.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0.下列关于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构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用途:氧气可以做燃料,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
11.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B.验证分子运动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燃烧的条件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铝和金都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二者的化学性质都稳定
C.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沥青等产品
D.活性炭用于净化水利用了它的吸附性
13.下列除杂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FeSO4溶液(CuSO4)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B
CaO(CaCO3)
加水后过滤
C
KCl(MnO2)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D
KCl(K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4.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见图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图Ⅱ。下面对甲、乙两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
C.当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D.10℃时,甲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
15.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当丁是氢氧化钠时,甲可以是氧化物
B.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丁可以是碳酸钠
C.当丁是二氧化碳时,甲、乙、丙可以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水
D.当丁是盐酸时,甲、乙、丙可以是锌、氧化铜、硝酸银
二、填空题
16.无人机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可以用于航拍、喷洒农药、巡查、空投等。无人机的最基本组件有框架、发动机和螺旋桨、电池、传感器几个部分。
(1)高性能无人机框架最适合选用密度小、强度高、耐热、硬度较大、化学稳定性好的________(填字母)。
A生铁 B纯铝 C黄铜 D铝合金
(2)无人机的动力来源是锂离子电池,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锂系电池分为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电池在工作时是锂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LiM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1个电子形成离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________。
(4)图3中的元素与锂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7.氢气是理想的能源。氢气的制取和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Ⅰ氢气的制取
(1)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电解水的装置如图1所示,图中a管内的气体是________(填名称),若a管内气体体积是10mL,则b管内气体体积是________ mL。
(2)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成本太高,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水制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应中催化剂的质量和________没有改变。
(3)水热分解可得氢气,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微粒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当温度低于2000℃时,体系内微粒含量没有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已知图中曲线A、B对应的微粒是原子,写出微粒A的化学符号________。
Ⅱ氢气的储存
(4)一种镁铜合金可用于储氢。将镁、铜单质按比例在一定温度下熔炼得到上述合金。熔炼时须通入氩气,其目的是________。
三、实验题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面是两个常见的化学实验。
Ⅰ图1中A﹣C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可用装置C制取的气体是____,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3)装置B(夹持装置省略)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
Ⅱ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于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配制溶液的步骤如图2所示。
(4)氢氧化钠固体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性。通过计算得知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称量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边,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5)步骤③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把已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为两份,取其中一份稀释成2%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是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9.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四种化合物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如图的实验验证:
(1)实验③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实验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实验说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之一是生成物中有_______。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方案)以实验①为例,向NaOH溶液中加入以下试剂进行实验: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稀盐酸、氯化铵溶液、硝酸银溶液。
(实验过程)
组号
实验思路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证明NaOH消失
向NaOH溶液中滴加________,再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溶液变红色,最终变为无色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2
证明NaOH消失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H4Cl溶液,加热
________。
3
证明NaCl生成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
(4)有同学认为组号3实验设计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
(实验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借助其他试剂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有同学发现组号1实验除了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外,还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该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自我提升)要证明实验②不能发生反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和________。
五、流程题
20.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广泛用于火箭、飞机制造业等。如图是工业上利用钛铁矿,其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制备金属钛的工艺流程。
资料:Ti为固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稀硫酸、稀盐酸等。
(1)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2)反应釜中发生的反应是:2FeTiO3+7Cl2+6C2X+2TiCl4+6CO,X的化学式是_______。
(3)反应釜中得到TiCl4和FeCl3的混合物在沸腾炉中分离,这是利用了TiCl4与FeCl3的______不同。
(4)写出合成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
(5)利用上述方法制取的金属钛中可能会含有少量杂质,该杂质是金属________。由金属钛的性质可知,除去这种杂质可以用_________。
(6)依据“绿色低碳”理念,你认为该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
六、计算题
21.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取50g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进行实验,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已知所选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恰好反应时消耗稀盐酸溶液的质量是 。
(2)计算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写出计算过程。_____
(3)请在图4中画出所滴加溶液质量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的关系图,在图中标出关键数据。_____
(4)由图3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图中“f﹣g”温度下降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手工刺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橙子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露天烧烤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木制雕刻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A
【分析】
根据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结合选项中的标签的含义进行分析。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装运浓硫酸的槽罐车上应该贴腐蚀品标志。
【详解】
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此选项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此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此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弄清选项中的标志的含义,然后根据所贴标志的环境进行分析。
3.B
【详解】
A、开发清洁能源,做法与该主题相符;故选项错误;
B、焚烧垃圾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故选项正确;
C、用布袋代替塑料制品减少塑料垃圾,做法与该主题相符;故选项错误;
D、推广共享单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做法与该主题相符;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过期的药物属于有害垃圾,故错误;
B、废弃口罩属于干垃圾,故错误;
C、未污染的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正确;
D、瓜果皮核属于湿垃圾,故错误。
故选C。
5.A
【分析】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食用酸性较强的食物。
【详解】
A.柠檬汁的pH为2.0~2.5,酸性较强,不宜食用,符合题意;
B.牛奶的pH为6.3~8.5,显弱酸或中性或碱性,可以食用,不符合题意;
C.鸡蛋清的pH为7.4~7.6,显弱碱性,可以食用,不符合题意;
D.玉米粥的pH为6.8~8.0,显弱酸或中性或碱性,可以食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
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温度计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可以看到温度计内汞柱液面升高,C项说法正确;
答案:C。
7.B
【详解】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生石灰属于氧化物。
A、烧碱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因为有三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紫铜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因为有三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B
【详解】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烟尘以及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所以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故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森林起火可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选项说法正确;
D、面粉厂禁止烟火的主要原因是防爆,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D
【详解】
A.没食子酸溶液显酸性,pH<7,故选项说法错误;
B.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5)=42:3:40,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5)=42:3:4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一氧化碳有毒,但二氧化碳没有毒,A错误;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B错误;
C、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如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正确;
D、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
A、实验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不能说明生成水,此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因此不能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此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装置不是密封装置,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能够扩散到装置外,装置外的气体可以进入锥形瓶,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烧杯中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此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B
【详解】
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选项说法正确;
B.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选项说法错误;
C.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沥青等产品,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所以可用于净化水,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3.A
【详解】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过量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2SO4能与适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14.D
【分析】
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甲有部分溶质未溶解,乙全部溶解,故10℃时,溶解度:甲<乙,故a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b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
【详解】
A、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错误,因为10℃时,甲的溶解度是20g,乙的溶解度大约是34g,所以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a;故选项错误;
C、当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错误,因为升温后,甲中固体全部溶解,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错误;
D、10℃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20g:100g=1:5;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
A、丁如果为氢氧化钠,甲可以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乙和丙从酸和盐中选择即可,选项A正确;
B、如甲为盐酸,丁为碳酸钠,乙为氢氧化钙,丙为氯化钙,满足上述逻辑框图要求,选项B正确;
C、丁为二氧化碳,甲为稀盐酸,盐酸与二氧化碳不能反应,选项C错误;
D、丁是盐酸,甲为锌,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盐酸与乙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盐酸与丙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选项D正确;
故选:C。
16.D 化学 失去 Li+ B
【分析】
根据合金的性质以及与用途的关系解答;根据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解答;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答;根据周期数与电子层数关系解答。
【详解】
(1)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热、硬度较大、化学稳定性好的性质;故①选:D。
(2)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锂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LiMnO2),其化学方程式为:;故②③分别填:化学; 。
(3)锂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小于4,在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锂离子的符号Li+;故④⑤分别填:失去;Li+。
(4)元素周期数=其原子(不是离子)的电子层数,故锂元素位于第二周期,故图3中的元素与锂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是B。故⑥填: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及金属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元素周期表认知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氢气 5 化学性质 没有达到水的分解温度 H 防止熔炼时镁、铜与空气反应
【详解】
(1)水电解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分析图1可知,图中a管内的气体是氢气,若a管内气体体积是10mL,则b管内气体体积是5mL,故填:氢气;5;
(2)依据题意可知,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催化剂特点是能改变其它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反应中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改变;故填:;化学性质;
(3)分析图像可知,温度高于2000℃水才开始分解,当温度低于2000℃时,体系内微粒含量没有改变的原因是没有达到水的分解温度;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则图中曲线A对应的是H、B对应的是O;故填:没有达到水的分解温度;H;
(4)镁、铜在高温时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被氧化,则熔炼时须通入氩气,其目的是防止熔炼时镁、铜与空气反应,故填:防止熔炼时镁、铜与空气反应。
18.锥形瓶 氧气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强腐蚀 8 用药匙取左盘的氢氧化钠 偏大 150g
【分析】
【详解】
(1)分析实验图示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故①填:锥形瓶。
(2)分析C装置特点可知,是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则实验室可用装置C制取的气体是氧气,C装置的试管口无棉花,故应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②③分别填:氧气; 。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分析实验装置B可知,装置B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装置B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④填: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4)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强腐蚀性,则氢氧化钠固体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是因为它具有强腐蚀性;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因为称取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定值,若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边,说明氢氧化钠加多了,接下的操作是用药匙取左盘的氢氧化钠直至天平平衡;故⑤⑥⑦分别填:强腐蚀;8;用药匙取左盘的氢氧化钠。
(5)量筒读数“仰小俯大”,步骤③是俯视量筒的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⑧填:偏大。
(6)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则需要加水的质量是:,故⑨填:150g。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气体制备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主要是利用实验图示和溶液配制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9.产生气泡
沉淀生成 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稀盐酸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石蕊试液 硝酸银溶液
【分析】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和硝酸钠反应,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实验③中,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故①填:产生气泡。
(2)实验④中,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实验说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之一是生成物中有沉淀生成。故②③分别填: ;沉淀生成。
(3)上表实验中,①是酚酞试液,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②是无明显现象,是因为氢氧化钠已经和稀盐酸反应。故④⑤分别填: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
(4)由于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同学认为组号3实验设计不正确,理由是稀盐酸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⑥填:稀盐酸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实验反思】有同学发现组号1实验除了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外,还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该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⑦填: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自我提升】要证明实验②不能发生反应,选用的药品是石蕊试液和硝酸银溶液,是因为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故⑧⑨分别填: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4 FeCl3 沸点 2Mg+TiCl42MgCl2+Ti 置换反应 镁 稀盐酸或稀硫酸 没有处理废气,导致一氧化碳进入空气中
【详解】
(1)钛酸亚铁(FeTiO3)中铁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钛元素的化合价是+4。故填:+4。
(2)反应前铁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氯原子是14个,反应后应该是14个,其中6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6个,X的化学式是FeCl3。故填:FeCl3。
(3)反应釜中得到TiCl4和FeCl3的混合物在沸腾炉中分离,这是利用了TiCl4与FeCl3的沸点不同。故填:沸点。
(4)合成器中,高温条件下镁和四氯化钛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TiCl42MgCl2+Ti,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故填:2Mg+TiCl42MgCl2+Ti;置换反应。
(5)利用上述方法制取的金属钛中可能会含有少量杂质,该杂质是金属镁;由金属钛的性质可知,除去这种杂质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是因为镁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钛不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故填:镁;稀盐酸或稀硫酸。
(6)依据“绿色低碳”理念,该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处理废气,导致一氧化碳进入空气中。故填:没有处理废气,导致一氧化碳进入空气中,污染空气。
21.(1)73g
(2)设5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则
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
(4)溶液自然冷却或加入冷的盐酸起到冷却作用
【详解】
(1)分析图2可知,溶液的pH由大于7开始,该实验是取50g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为73g时,溶液的pH=7,说明73g稀盐酸与50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恰好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73g。
(2)设5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则
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通过上述方程求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故关系图的纵坐标为11.7,反应一共消耗稀盐酸73g,故关系图的横坐标为73,故所滴加溶液质量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的关系图为:
(4)分析图3可知,e-f温度逐渐上升,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f-g温度逐渐下降,其原因一是溶液自然冷却,二是加入冷的盐酸起到冷却作用,故答案填:溶液自然冷却或加入冷的盐酸起到冷却作用。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
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