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5 里程表(二)公开课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尤其是非0起点)。
教学难点:学生能看懂线段图和画线段图。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里程表(二)
160-35=125(千米)
350-160=190(千米)
555-350=205(千米)
745-555=190(千米)
955-745=210(千米)
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使学生体会到看汽车里程表的方法同看火车里程表的方法是一样的。汽车里程表上的读数其实就相当于从出发(0起点)到结束(当天终点)的距离,而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则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不足之处:本例题中的数据较多,部分学生容易抄错数,在这一部分中忽略了做题习惯的培养。
教学建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里程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学会用线段图来辅助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包含关系和差值关系。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解决有关里程的问题的?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里程表(一)”这一节课的经过,回忆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有关里程表的问题。[板书课题:里程表(二)]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观察里程表,获取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的情境图。
师: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读题,说一说从里程表中了解到的信息。
预设1: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里程表中的数逐渐变大。
预设2:里程表中的数表示的是这辆车每天收车时行驶过的总里程数,既包括当天行驶的里程,也包括以前行驶的里程。
师:你知道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老师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
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这一天行驶的里程数,160千米不仅包括星期一这一天行驶的里程,还包括之前行驶的35千米。
2.观察线段图,理解题意。
(1)出示淘气根据题意画出的线段图,提问: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讨论交流,与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2)集体交流,理解线段图。
师:线段图的起点是几?表示什么意思?哪一段表示的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星期一实际上行驶了多少千米?
预设1:线段图的起点是35千米,35千米表示的是星期一之前车所行驶的里程。
预设2:星期一实际上行驶的里程数应该是160千米与35千米的差。
预设3:35千米到160千米这一段表示的是星期一的里程,160千米既包括星期一之前行驶的里程35千米,也包括星期一当天行驶的里程。
预设4: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师:555千米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星期三实际上行驶了多少千米?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边看图边回答。明确555千米与350千米的差是星期三实际行驶的里程数。
师:你能再选择一个数据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吗?你还能算出哪天实际行驶的里程?
学生任选一个数据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再算一算这一天的实际行驶里程。
预设:745千米表示从星期一的35千米开始到星期四的行驶总里程数。
(3)画一画,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请学生仿照淘气所画的线段图画一画,进一步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4)小结计算每天行驶的里程的方法。
师:我们刚才是怎样求出某一天行驶的里程的?
师生小结: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3.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来?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集体交流汇报。
预设1:我是把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算出来:160-35=125(千米),350-160=190(千米),555-350=205(千米),745-555=190(千米),955-745=210(千米),再比较出最大的数,发现星期五是行驶的里程数最多的一天。
预设2:我先估算,星期三、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超过200千米,算出来分别是555-350=205(千米),955-745=210(千米),205千米<210千米,发现星期五就是行驶的里程数最多的一天。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地理解电表读数的含义。
(3)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千瓦时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有哪些原因呢?
2.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五、拓展提升
1.结合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估一估,乐乐家的电表在次年1月的读数是多少?
示例:1050千瓦时
2.淘气的爸爸在开车,中途看到里程数是一个左右对称的数——5225。2时后他再一次看里程表,发现上面又是一个左右对称的数。已知淘气的爸爸开车每小时行驶不超过60千米,那么他开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时最大里程为60+60=120(千米),5225+120=5345(千米),在5225到5345之间对称的数有5335,故答案是5335。
5335-5225=110(千米) 110÷2=55(千米)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3~4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独立观察,从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
学生口述自己的想法,和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计算每天行驶里程数,比较说明。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5 里程表(二)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a href="/sx/tb_c10022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 里程表(二)教案</a>,共3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4 里程表(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a href="/sx/tb_c10022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三 加与减4 里程表(一)教案设计</a>,共3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 节余多少钱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 节余多少钱一等奖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系统梳理,针对练习,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