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一下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材料二:
《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中国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长、作家王蒙,以下为访谈节选。
朝花周刊: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
王蒙: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朝花周刊: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
王蒙: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有一种变化发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能力。也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优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
朝花周刊: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彩?
王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有些人陷入到了深深的文化焦虑中。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
我们中华民族确实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老大帝国”的狂妄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与变革的举世瞩目、发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困难,化解矛盾。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创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托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专访王蒙:中国文化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B.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
C.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调整与更新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化两个方面。
D.两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者侧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后者侧重更新与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神话传说、儒学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
B.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有助于我们明确提升文化自信的着眼点和目标指向。
C.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未来焕发光彩,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
D.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假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乱象和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3分)
A.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为原型,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现大唐盛世,获得空前好评。
B.近年不断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盛世繁华与荣光。
C.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分享田园风光和美食制作的视频,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无数外国人爱上了中国。
D.许渊冲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外高度认可。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4分)
5.作为文化主体,青年学生面对展藏文物、古代作品等文化载体时,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一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
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权,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权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材料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一《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有删改)
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对一个饱经沧桑老农民手的真切描绘,刻画出一位农业生产技术、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
B.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又生动幽默,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口语化很明显,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高度统一。
C.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
D.小说通过对像陈秉正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树理在创作.上特别注重从农村生活和劳作中选取题材,语言生动活泼又通俗易懂,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体现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
B.老舍认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以小见大,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
C.《套不住的手》构思巧妙,老舍赞其以“手套”串联情节,故事有起有落,让人意识到:这是一双普通农民的手,也是一双不平凡的手。
D.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赵树理是如何刻画陈秉正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9.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廉希宪,字善甫。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进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
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庐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忍言。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绖。及丧父,亦如之。
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帝谕希宪曰:“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赡费,先朝患此久矣。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对曰:“陛下圣犹尧、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也。”因论及魏征,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
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尧、舜得寿,不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廉希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B.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C.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D.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寅,干支之一。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B.庐,古人在家人或亲戚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文中廉希宪“庐于墓傍”体现了对去世母亲的孝敬。
C.尧,又称唐尧,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仁德爱民,晚年禅位于舜,被后人视为理想的君主、圣王。
D.受戒,指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或受训戒,以便更好地修行。皇帝命廉希宪受戒,但是遭到反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改变归属奴籍士人的身份为儒籍,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
B.廉希宪孝心深笃,忠孝两全。父母去世时,他遵循古代丧礼,悲痛至极,以致呕血,不能站立;在被夺情复职之后,他虽然奉旨处理政务,但仍然为母服丧。
C.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当皇帝允许方士炼制丹药时,他上书表示反对,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借太子侍臣问候之机,向太子传递治国之道,提出治国的关键在于用人,主张开启圣意,屏除奸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
(2)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
14.廉希宪不仅尊崇儒学,多有政绩,而且在品德修养上也堪称封建时代士大夫的典范。
请简要概括他品格方面的特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①。少小虽非投笔吏②,论功还欲请长缨③。
[注]①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②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③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登临燕台,游目纵观,听见军营之中吹笳击鼓,“惊"字表现了他此时的心潮澎湃。
B.颔联描写注重整体与细节相结合,先整体描写寒光、曙色,再以细节“危旌”点缀,画面生动。
C.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暗示了此地防守的牢固。
D.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类似,通过写大雪表现边地苦寒,重点突出了将士征战的艰辛。
16.《批点唐诗正声》言:“全诗充满壮健之气。”请从写景和情感两个方面分析本诗的“壮健之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名句名篇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 ”这两句可以看出,阿房宫里的宫女,有很多原来在六国是身份很高贵的。
(3)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4题,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18~20题。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 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等被隔离,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文化艺术届也积极行动起来,为人民鼓劲,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为民众提供线上的精神食粮。文艺向来是,抗疫一线“逆行者”的故事、“封城”期间湖北同胞们的生活、病毒肆虐之际科学家们艰辛的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动容?于是,在这个早春,我们发现电视上、手机里喜气洋洋的节目少了、加油鼓劲的歌曲多了,令人捧腹的节目少了、歌颂英雄的诗篇多了。无论是“封城”日记、一线见闻,还是诗词朗诵、歌曲MV,亦或是莲花落、京韵大鼓、快板等民间文艺作品,都将关注点 到抗击疫情上,文艺工作者们正和全国人民一道, ,同气相求,全力声援一线,潜心创编新篇。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突如其来 助力 聚集 同声相应 B.祸从天降 助力 聚焦 同舟共济
C.突如其来 助威 聚焦 同声相应 D.祸从天降 助威 聚集 同舟共济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B.“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C.“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D.“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等被隔离,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B.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等被阻断,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
C.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等被隔离,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D.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等被阻断,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孩子玩具弄乱了一屋子,不用反复念叨,但要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① 。也许孩子收拾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而不是袖手旁观。
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付出,② ,做“小公主”“小皇帝”。幼儿园,小学,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社会。他要明白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上洗手间需排队等待,要学会说“你好、谢谢、对不起”。看似最简单的社交礼仪,却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
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学习成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③ ,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己。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第1、2、3各段的主要意思。(5分)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会让我们由衷自豪地说一句:“这很中国!”黄琉璃瓦项,青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这样的建筑很中国;兵马俑惟妙惟肖,“铜奔马”飘逸俊美,司母戊鼎形制雄伟,这样的艺术很中国;一道白色闪电穿山而过,向晨光问好,与晚霞拥抱,这样的速度很中国;小巧玲珑的小笼汤包,皮白肉嫩的盐水鸭,鲜香麻辣的辣子鸡,这样的美食很中国;若有战,召必回,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的守护很中国……
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国?什么样的人物或场景,会让你觉得“这很中国”?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PDF版),共9页。
这是一份2021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