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王克明,字彦昭,其始①饶州乐平人,后徙湖州乌程县。绍兴、乾道间名医也。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克明自读《难经》《素问》②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始以术行江、淮,入苏、湖,针灸尤精。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病虽数证③,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士大夫皆自屈与游。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
(选自《宋史·列传·方技》,有删减)
【注释】①始:祖先。②《难经》《素问》:古代医学经典。③证:症状。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初生时( )
(2)遂得脾胃疾( )
(3)针灸尤精( )
(4)士大夫皆自屈与游(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 医以为不可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 其病乃愈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 始以术行江、淮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 本除而余病自去 温故而知新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母乏乳,饵以粥。
(2)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
4. 阅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王克明这一人物形象。(2分)
拓展试题
5.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祐①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疠②;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景行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茨,民始免于疾疠火灾。豪民③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
升抚州路总管府推官,发擿④奸伏,郡无冤狱。金溪县民陶甲,厚积而凶险,尝屡诬陷其县长吏罢去之,由是官吏畏其人,不敢诘治,陶遂暴横于一郡。景行至,以法痛绳之,徙五百里外。金溪豪僧云住,发人冢墓取财物,事觉,官吏受贿,缓其狱。景行急按之,僧以贿动之,不听,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一不顾,卒治之如法。
景行所历州县,皆有惠政;所去,民皆立石颂之。
(节选自《杨景行传》,有删减)
【注释】①延祐:元朝元仁宗的年号。②疾疠:瘟疫。③豪民:地方上无官职,但有财势,不守法度,欺压百姓的人。④擿(tì):揭发。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会昌民素不知井饮( )
(2)悉捕置之法( )
(3)郡无冤狱( )
(4)尝屡诬陷其县长吏罢去之(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 汲于河流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陶瓦以代茅茨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厚积而凶险 温故而知新
D. 僧以贿动之 渔人甚异之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
4.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杨景行在为官方面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品质。(2分)
拓展试题
5.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敢诘治( )
(2)一不顾( )
答案
一、 【参考译文】王克明,字彦昭,他的祖先是江西上饶府乐平县人,后来迁移到湖州乌程县(居住)。(他是)南宋绍兴到乾道年间有名的医生。(王克明)刚刚出生时,(他的)母亲缺少母乳,拿粥来给他吃,于是(王克明在哺乳期就)得了脾胃病,越年长(他的这个病)就越严重,医生们都认为没有办法医治。王克明自己阅读《难经》《素问》(这样的古代医学经典),在书中寻找给自己治病的方法,认真地给自己开药方(抓药验治),他的脾胃病竟然治好了。(从此王克明)开始凭借(自学得来的)医术在江、淮一带行医,(后来)进入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他)对针灸格外精通。(有时)在诊脉中遇到难以诊疗的患者,(他)一定深入思考分析得出病症的要害,然后才给患者开出处方。患者即使有多种症状,有时只用一种药就除去了病根,病根一除因而其他的病也就自然而然地没有了。也有不给开药的,(告诉病人)期望着哪天它自己就好了。有的病他认为吃药治不好不是药的过错(不是吃药能治好的),过错在病人的某些(引发疾病的)事情没有处理好,应该依从该事情(将该事情处理妥当)从而治疗它。(王克明)诊断时说的话没有不应验的。当时的官员学者都谦恭地与他交往。克明很有文化、懂礼仪,崇尚侠义,经常不远千里地为了他人的紧急的事而奔走出力。
1. (4分)(1)刚刚 (2)于是 (3)格外 (4)全,都
【课内外迁移】
2. (2分)D 【解析】A项中的“为”,前者是动词,译为“认为”;后者是介词,译为“向,对”。B项中的“乃”都是副词,前者译为“竟然”;后者译为“才”。C项中的“以”,前者是介词,译为“凭借”;后者是连词,可译为“因,因为”。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承接,都可译为“因而”。故本题选D项。
3. (4分)(1)(他的)母亲缺少母乳,拿粥来给他吃。
(2)克明很有文化、懂礼仪,崇尚侠义,经常不远千里地为了他人的紧急的事而奔走出力。
【解析】(1)句是个宾语前置句,原句的语序应为“以粥饵”。(2)句中,“知书”意为“有文化、懂礼仪”,“赴”意为“为某事奔走出力”。
4. (2分)乐于求知,敢于实践,医术精湛,品德高尚,为人仗义。(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阅读文章内容可知,王克明自学医书,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并最终治好了自己的病,这说明他乐于求知,敢于实践;他对症下药,“言无不验”,可见他医术精湛;士大夫不惜“自屈与游”,说明他品德高尚;为他人之事不惜奔赴千里,可见他为人仗义。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5. 也有不给开药的,(告诉病人)期望着哪天它自己就好了。
二、 【参考译文】杨景行,字贤可,是吉安太和州人。延祐二年进士及第,授官为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的百姓向来不知凿井饮水,从河流中打水(来饮用),所以多患有瘟疫;不知道使用陶瓦,(而是)用茅草来盖住屋顶,因此多发生火灾。杨景行教(当地)百姓凿井来饮水,用陶瓦代替茅草(建造屋子),百姓才免受瘟疫、大火的危害。当地有十个豪民,号称“十虎”,干扰政事,危害百姓,(杨景行)将他们全部拘捕并绳之以法。
(杨景行)升任为抚州路总管府推官,揭发惩治许多奸邪之事,郡中没有冤判的案件。金溪县的县民陶甲,积累了很多财富且为人凶恶奸险,曾经多次诬陷这个县的长官,使他们被罢官离职,从此官吏们都畏惧这个人,不敢责问和惩治,陶甲因而在一郡横行不法。杨景行到任后,按照法律严惩他,将其流徙五百里外的地方。金溪县豪僧云住,挖掘民家墓室窃取钱财和物资,事情被发觉,官员受其贿赂,延缓(审理)这件案子。杨景行急速查办这件案子,云住也想用贿赂打动杨景行,(杨景行却)不为所动,(云住)于是贿赂主持政务的官员,以强横的言辞相威胁,(杨景行)一概不顾念,终于将其绳之以法。
杨景行所经州县,都有良好政绩;离去的时候,百姓们都立碑刻石颂扬他。
1. (4分)(1)向来 (2)全、都 (3)案件 (4)曾经
【课内外迁移】
2. (2分)B 【解析】A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前者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译为“到”;后者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译为“向”。B项中的“以”都是表目的关系的连词,都可译为“用来”。C项中的“而”都是连词,前者表并列,可译为“且”;后者表承接,可不译。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前者相当于“他”;后者相当于“这件事”。故本题选B项。
3. (4分)不知道使用陶瓦,(而是)用茅草来盖住屋顶,因此多发生火灾。
【解析】“陶瓦”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使用陶瓦”。
4. (2分)为民造福、改善民生,明察秋毫、为官清廉、不畏权势。
5. (1)惩治 (2)一概,全
【课内外迁移】
本题实词/答案
课内链接/分析
初生时(刚刚)
每至晴初霜旦(刚刚)(《三峡》)
遂得脾胃疾(于是)
遂反溯流逆上矣(于是)
(《河中石兽》)
针灸尤精(格外)
水尤清冽(格外)(《小石潭记》)
士大夫皆自屈与游(全,都)
此皆良实(全,都)(《出师表》)
本题实词/答案
课内链接/分析
会昌民素不知井饮(向来)
吴广素爱人(向来)
(《陈涉世家》)
悉捕置之法(全、都)
悉以咨之(全、都)(《出师表》)
郡无冤狱(案件)
小大之狱(案件)(《曹刿论战》)
尝屡诬陷其县长吏罢去之(曾经)
尝贻余核舟一(曾经)
(《核舟记》)
本题实词/答案
课内链接/分析
不敢诘治(惩治)
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出师表》)
一不顾(一概,全)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一概,全)(《岳阳楼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升初】《文言文阅读》 2022年小升初语文专题练习 统编版,共5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第问题,阅读下面文言小故事,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问题,阅读感悟,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