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展开1.(2分)下列各数中,小于的正整数是( )
A.﹣1B.0C.1D.2
2.(2分)在下列不等式中,解集为x>﹣1的是( )
A.2x>2B.﹣2x>﹣2C.2x<﹣2D.﹣2x<2
3.(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2,点A(1,)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在⊙O上B.在⊙O内C.在⊙O外D.不能确定
4.(2分)下列式子中,运算正确的是( )
A.(1+x)2=1+x2B.a2⋅a4=a8
C.﹣(x﹣y)=﹣x﹣yD.a2+2a2=3a2
5.(2分)如图,⊙O是正五边形ABCDE的外接圆.若⊙O的半径为5,则半径OA,OB与围成的扇形的面积是( )
A.2πB.5πC.D.10π
6.(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是直线y=x与双曲线的交点,点B在第一象限,点C的坐标为(6,﹣2).若直线BC交x轴于点D,则点D的横坐标为( )
A.2B.3C.4D.5
7.(2分)多年来,北京市以强有力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的年平均浓度值全面下降.如图是1998年至2019年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的年平均浓度值变化趋势图( )
A.1998年至2019年,S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平均数小于N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平均数
B.1998年至2019年,S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中位数小于N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中位数
C.1998年至2019年,S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方差小于N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方差
D.1998年至2019年,SO2的年平均浓度值比NO2的年平均浓度值下降得更快
8.(2分)四位同学在研究函数y=﹣x2+bx+c(b,c是常数)时,甲同学发现当x=1时,函数有最大值;乙同学发现函数y=﹣x2+bx+c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3);丙同学发现函数的最大值为4;丁同学发现当x=3时,函数的值为0.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一位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则该同学是( )
A.甲B.乙C.丙D.丁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9.(2分)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10.(2分)分解因式:mx2﹣9m= .
11.(2分)用一个k的值推断命题“一次函数y=kx+1(k≠0)中,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是错误的,这个值可以是k= .
12.(2分)某校九年级(1)班计划开展“讲中国好故事”主题活动.第一小组的同学推荐了“北大红楼、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南湖红船、抗疫精神、致敬英雄”六个主题,并将这六个主题分别写在六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然后将卡片放入不透明的口袋中.组长小东从口袋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抽到含“红”字的主题卡片的概率是 .
13.(2分)如图,点A,D,B,E在同一条直线上,AD=BE,AC=EF,要使△ABC≌△EDF,只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
14.(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0),B(5,4).若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则OABC的周长等于 .
15.(2分)若点P在函数的图象上,且到x轴的距离等于1,则点P的坐标是 .
16.(2分)数学课上,李老师提出如下问题:
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射线AC交⊙O于C.
求作:弧BC的中点D.
同学们分享了四种方案:
①如图1,连接BC,作BC的垂直平分线,交⊙O于点D.
②如图2,过点O作AC的平行线,交⊙O于点D.
③如图3,作∠BAC的平分线,交⊙O于点D.
④如图4,在射线AC上截取AE,使AE=AB,连接BE,交⊙O于点D.
上述四种方案中,正确的方案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2每小题5分,第23-26题,每小题5分,第27-28题,每小题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5分)计算:.
18.(5分)先化简代数式,再求当a满足a﹣2=0时,此代数式的值.
19.(5分)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直线l过点A.点B与点D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AD,CD.求证:∠ACD=∠ADC.
20.(5分)已知:如图,点C在∠MON的边OM上.
求作:射线CD,使CD∥ON,且点D在∠MON的角平分线上.
作法:①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OM,ON于点A,B;②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Q;③画射线OQ;④以点C为圆心,CO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OQ于点D;⑤画射线CD.射线CD就是所求作的射线.
(1)使用直尺和圆规,依作法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OD平分∠MON,
∴∠MOD= .
∵OC=CD,
∴∠MOD= .
∴∠NOD=∠CDO.
∴CD∥ON( )(填推理的依据).
21.(5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m+1)x+1=0(m≠0).
(1)求证:此方程总有实数根;
(2)写出一个m的值,使得此该方程的一个实数根大于1,并求此时方程的根.
22.(5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连接AE,交BD于点F.
(1)求BF:DF的值;
(2)若AB=2,AE=,求BD的长.
23.(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3,﹣1),B(1,m).
(1)求k和m的值;
(2)点P为直线l上的动点,过点P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点Q.当点Q位于点P的右侧时,求点P的纵坐标n的取值范围.
24.(6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圆心O在AC上.过点B作直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D,使得∠CBD=∠CAB.过点A作AE⊥BD于点E,交⊙O于点F.
(1)求证:BD是⊙O的切线;
(2)若AF=4,,求BE的长.
25.(6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18次,对我国国民阅读总体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2021年4月23日,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
下面是关于样本及国民图书阅读量的部分统计信息:
a.本次调查有效样本容量为46083,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样本容量的占比情况如图1.
b.2020年,成年人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约为4.70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约为3.29本;2019年,成年人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约为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约为2.84本.
c.2012年至2020年,未成年人的年人均图书阅读量如图2.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未成年人样本容量占有效样本容量的 ;
(2)2020年,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约为 本,比2019年多 本;
(3)在2012年至2020年中后一年与前一年相比, 年未成年人的年人均图书阅读量的增长率最大;
(4)2020年,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比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高 %(结果保留整数).
26.(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3ax+1与y轴交于点A.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
(2)点B是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求点B的坐标;
(3)已知点P(0,2),Q(a+1,1).若线段PQ与抛物线与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的取值范围.
27.(7分)已知△ADE和△AB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E=∠BAC=90°,P为AE的中点,连接DP.
(1)如图1,点A,B,D在同一条直线上,直接写出DP与AE的位置关系;
(2)将图1中的△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当AD落在图2所示的位置时,点C,D,P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在图2中,按要求补全图形,并证明∠BAE=∠ACP;
②连接BD,交AE于点F.判断线段BF与D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8.(7分)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W,给出如下定义:点P是图形W上任意一点,若存在点Q,使得∠OQP是直角,则称点Q是图形W的“直角点”.
(1)已知点A(6,8),在点Q1(0,8),Q2(﹣4,2),Q3(8,4)中, 是点A的“直角点”;
(2)已知点B(﹣3,4),C(4,4),若点Q是线段BC的“直角点”,求点Q的横坐标n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已知点D(t,0),E(t+1,0),以线段DE为边在x轴上方作正方形DEFG.若正方形DEFG上的所有点均为线段BC的“直角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2021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
1.(2分)下列各数中,小于的正整数是( )
A.﹣1B.0C.1D.2
【分析】估算确定出的大小,判断即可.
【解答】解:∵1<2<4,
∴1<<2,
则小于的正整数是1.
故选:C.
2.(2分)在下列不等式中,解集为x>﹣1的是( )
A.2x>2B.﹣2x>﹣2C.2x<﹣2D.﹣2x<2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逐一判断即可,在不等式两边同乘或同除一个正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不等式两边同乘或同除一个负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解答】解:A.2x>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2得:x>1,即该不等式的解集不合题意,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2x>﹣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2得:x<1,即该不等式的解集不合题意,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2x<﹣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2得:x<﹣1,即该不等式的解集不合题意,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D.﹣2x<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2得:x>﹣1,即该不等式的解集符合题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2,点A(1,)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在⊙O上B.在⊙O内C.在⊙O外D.不能确定
【分析】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O的长,然后与⊙O的半径比较,即可确定点A的位置.
【解答】解:∵点A(1,),
∴AO==2,
∵⊙O的半径为2,
∴点A在⊙O上,
故选:A.
4.(2分)下列式子中,运算正确的是( )
A.(1+x)2=1+x2B.a2⋅a4=a8
C.﹣(x﹣y)=﹣x﹣yD.a2+2a2=3a2
【分析】分别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去括号法则以及合并同类项法则逐一判断即可.
【解答】解:A.(1+x)2=1+2x+x2,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a2⋅a4=a6,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x﹣y)=﹣x+y,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D.a2+2a2=3a2,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2分)如图,⊙O是正五边形ABCDE的外接圆.若⊙O的半径为5,则半径OA,OB与围成的扇形的面积是( )
A.2πB.5πC.D.10π
【分析】首先求出圆心角,根据扇形的面积=计算即可.
【解答】解:∵ABCDE是正五边形,
∴∠AOB==72°,
∴S扇形OAB==5π,
故选:B.
6.(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是直线y=x与双曲线的交点,点B在第一象限,点C的坐标为(6,﹣2).若直线BC交x轴于点D,则点D的横坐标为( )
A.2B.3C.4D.5
【分析】先联立直线y=x与双曲线组成方程组求出点B坐标,然后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再令y=0求出x即可.
【解答】解:∵点A,B是直线y=x与双曲线的交点,
∴联立方程得:,
解得:或,
∵点B在第一象限,
∴B(2,2),
∵点C的坐标为(6,﹣2),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
把B(2,2),C(6,﹣2)代入得:
,
解得:,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4,
∵直线BC交x轴于点D,
∴令y=0,即﹣x+4=0,
解得:x=4,
∴点D横坐标是4,
故选:C.
7.(2分)多年来,北京市以强有力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的年平均浓度值全面下降.如图是1998年至2019年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的年平均浓度值变化趋势图( )
A.1998年至2019年,S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平均数小于N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平均数
B.1998年至2019年,S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中位数小于N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中位数
C.1998年至2019年,S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方差小于N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方差
D.1998年至2019年,SO2的年平均浓度值比NO2的年平均浓度值下降得更快
【分析】根据折线图进行分析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由图可得:
A、1998年至2019年,S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平均数值都在SO2的N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平均数以下,由此可得S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平均数小于N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平均数,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B、1998年至2019年,S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平均数值都在SO2的N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平均数以下,由此可得S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中位数小于N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中位数,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图中两折线中点的离散程度可得S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方差大于NO2的年平均浓度值的方差,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1998年至2019年,根据图中两折线的起止点可得SO2的年平均浓度值比NO2的年平均浓度值下降得更快,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2分)四位同学在研究函数y=﹣x2+bx+c(b,c是常数)时,甲同学发现当x=1时,函数有最大值;乙同学发现函数y=﹣x2+bx+c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3);丙同学发现函数的最大值为4;丁同学发现当x=3时,函数的值为0.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一位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则该同学是( )
A.甲B.乙C.丙D.丁
【分析】依据函数的性质逐个分析求解,将甲乙丙丁四人的结论转化为等式,然后用假设法逐一排除正确的结论,最后得出错误的结论.
【解答】解:由甲的结论可知:
对称轴是直线x=1时,即﹣==1时b=2;
由乙的结论可知:
函数y=﹣x2+bx+c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3)时,c=﹣3;
若甲、乙正确,
则y=﹣x2+2x﹣3,
当x=1时,y有最大值=﹣1+2﹣3=﹣2,
当x=3时,y=﹣9+6﹣3=﹣6,
所以甲、乙中有一个错误,
若丙正确,可知:
函数的最大值为4时,=4,即﹣4c﹣b2=﹣16;
若甲正确,则b=2,
此时﹣4c﹣b2=﹣16,得c=3,
则y=﹣x2+2x+3,
当x=3时,y=﹣9+6+3=0;
所以丁正确,
所以甲、丙、丁正确,乙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9.(2分)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x≠1 .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可知x﹣1≠0,再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x﹣1≠0,
解得:x≠1,
故答案为:x≠1.
10.(2分)分解因式:mx2﹣9m= m(x+3)(x﹣3) .
【分析】直接提取公因式m,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解答】解:原式=m(x2﹣9)
=m(x+3)(x﹣3).
故答案为:m(x+3)(x﹣3).
11.(2分)用一个k的值推断命题“一次函数y=kx+1(k≠0)中,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是错误的,这个值可以是k= ﹣1(答案不唯一) .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对于一次函数y=kx+b,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解答即可.
【解答】解:当k=﹣1时,一次函数为y=﹣x+1,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命题“一次函数y=kx+1(k≠0)中,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答案不唯一).
12.(2分)某校九年级(1)班计划开展“讲中国好故事”主题活动.第一小组的同学推荐了“北大红楼、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南湖红船、抗疫精神、致敬英雄”六个主题,并将这六个主题分别写在六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然后将卡片放入不透明的口袋中.组长小东从口袋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抽到含“红”字的主题卡片的概率是 .
【分析】含“红”字的主题卡片有2张,而总共有62张卡片,根据概率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含“红”字的主题卡片有“北大红楼”和“南湖红船”共2张,
所以抽到含“红”字的主题卡片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3.(2分)如图,点A,D,B,E在同一条直线上,AD=BE,AC=EF,要使△ABC≌△EDF,只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BC=DF(答案不唯一) .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以由SSS证明△ABC≌△EDF.
【解答】解:添加BC=DF.
∵AD=BE,
∴AD+DB=BE+BD,
∴AB=ED,
在△ABC和△EDF中,
,
∴△ABC≌△EDF(SSS),
故答案为:BC=DF(答案不唯一).
14.(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0),B(5,4).若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则OABC的周长等于 14 .
【分析】利用点的坐标表示出平行四边形的边,进而求出周长.
【解答】解:过点B作BM⊥x轴交于点M,如图,
∵点A,B的坐标为(2,0),(5,4)
∴OA=2,AM=5﹣2=3,BM=4,
∴AB==5,
∵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
∴OA=BC=2,CO=AB=5,\
∴OABC的周长等于2×2+5×2=14,
故答案为:14.
15.(2分)若点P在函数的图象上,且到x轴的距离等于1,则点P的坐标是 (﹣1,1)或(1,1) .
【分析】由点P到x轴的距离等于3可得出点P的纵坐标y=1,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
【解答】解:∵点P在函数的图象上,且到x轴的距离等于1,
∴点P的纵坐标y=1.
∴点P的坐标为(﹣1,1)或(1,1).
故答案为:(﹣1,1)或(1,1).
16.(2分)数学课上,李老师提出如下问题:
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射线AC交⊙O于C.
求作:弧BC的中点D.
同学们分享了四种方案:
①如图1,连接BC,作BC的垂直平分线,交⊙O于点D.
②如图2,过点O作AC的平行线,交⊙O于点D.
③如图3,作∠BAC的平分线,交⊙O于点D.
④如图4,在射线AC上截取AE,使AE=AB,连接BE,交⊙O于点D.
上述四种方案中,正确的方案的序号是 ①②③④ .
【分析】①利用垂径定理可以证明=.
②证明BC⊥OD,可得结论.
③利用圆周角定理可得结论.
④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即可.
【解答】解:①由∵OD⊥BC,
∴=.
②如图2中,连接BC,
∵AB是直径,
∴∠ACB=90°,
∴AC⊥BC,
∵OD∥AC,
∴OD⊥BC,
∴=.
③∵AD平分∠BAC,
∴∠BAD=∠DAC,
∴∴=.
④如图4中,连接AD.
∵AB是直径,
∴∠ADB=90°,
∴AD⊥BE,
∵AB=AE,
∴AD平分∠BAC,
∴=.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2每小题5分,第23-26题,每小题5分,第27-28题,每小题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5分)计算:.
【分析】根据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的性质,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即可.
【解答】解:原式=1+3+﹣
=+2.
18.(5分)先化简代数式,再求当a满足a﹣2=0时,此代数式的值.
【分析】先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化简原式,再将a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解:原式=﹣(a﹣1)
=﹣
=﹣
=,
当a﹣2=0,即a=2时,
原式==4.
19.(5分)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直线l过点A.点B与点D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AD,CD.求证:∠ACD=∠ADC.
【分析】设直线l交BD于点E,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AEB=∠AED=90°,BE=DE,从而根据SAS可判定△ABE≌△AD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AD,从而得到AD=AC,根据等腰对等角即可求解.
【解答】证明:设直线l交BD于点E,
∵点B与点D关于直线l对称,
∴∠AEB=∠AED=90°,BE=DE,
在△ABE和△ADE中,
,
∴△ABE≌△ADE(SAS),
∴AB=AD,
∵AB=AC,
∴AD=AC,
∴∠ACD=∠ADC.
20.(5分)已知:如图,点C在∠MON的边OM上.
求作:射线CD,使CD∥ON,且点D在∠MON的角平分线上.
作法:①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OM,ON于点A,B;②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Q;③画射线OQ;④以点C为圆心,CO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OQ于点D;⑤画射线CD.射线CD就是所求作的射线.
(1)使用直尺和圆规,依作法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OD平分∠MON,
∴∠MOD= ∠NOD .
∵OC=CD,
∴∠MOD= ∠CDO .
∴∠NOD=∠CDO.
∴CD∥ON(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填推理的依据).
【分析】(1)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证明∠CDO=∠DON即可.
【解答】解:(1)如图,射线CD即为所求作.
(2)∵OD平分∠MON,
∴∠MOD=∠NOD.
∵OC=CD,
∴∠MOD=∠CDO,
∴∠NOD=∠CDO.
∴CD∥O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NOD,∠CDO,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5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m+1)x+1=0(m≠0).
(1)求证:此方程总有实数根;
(2)写出一个m的值,使得此该方程的一个实数根大于1,并求此时方程的根.
【分析】(1)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可得出△=(m﹣1)2,利用偶次方的非负性可得出(m﹣1)2≥0,即△≥0,再利用“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即可证出结论;
(2)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可得出原方程的解且x1=,x2=1,结合该方程的一个实数根大于1,可得出>1,解之可得出0<m<1,任取其内的一值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1)证明:∵a=m,b=﹣(m+1),c=1,
∴△=b2﹣4ac=[﹣(m+1)]2﹣4×m×1=m2+2m+1﹣4m=m2﹣2m+1=(m﹣1)2.
∵(m﹣1)2≥0,
∴△≥0,
∴此方程总有实数根;
(2)解:∵mx2﹣(m+1)x+1=0,
∴(mx﹣1)(x﹣1)=0,
∴x1=,x2=1.
又∵该方程的一个实数根大于1,
∴>1,
∴0<m<1,
∴当m=时,该方程的一个实数根大于1,此时方程的解为x1==2,x2=1.
22.(5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连接AE,交BD于点F.
(1)求BF:DF的值;
(2)若AB=2,AE=,求BD的长.
【分析】(1)根据菱形性质,可得△ABF∽△EDF,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解.
(2)连接AC,利用已知,可得△ADE是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ADC=60°,利用面积法即可求出BD的长度.
【解答】解:(1)在菱形ABCD中,AB∥CD.
∴∠BAF=∠DEF,∠ABF=∠EDF.
∴△ABF∽△EDF,
∴.
∵点E是CD的中点.
∴.
∴BF:DF=1:2.
(2)连接AC.
∵AB=2,
∴AD=2. .
∵AE=,
∴AE2+DE2=AD2.
∴△ADE是直角三角形,
∴AE⊥DC,∠ADC=60°.
∴△ADC是等边三角形.
∴AC=2.
利用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也可底乘高,可得:.
∴BD=.
23.(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3,﹣1),B(1,m).
(1)求k和m的值;
(2)点P为直线l上的动点,过点P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点Q.当点Q位于点P的右侧时,求点P的纵坐标n的取值范围.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k,然后把B(1,m)代入即可求得m;
(2)由图象可知,P点在x轴的上方、B点的下方或P点在A点的下方符合题意.
【解答】解:(1)∵双曲线过点A(﹣3,﹣1),
∴k=﹣3×(﹣1)=3,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B(1,m)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m==3;
(2)∵直线l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3,﹣1),B(1,3),且点Q位于点P的右侧,
∴0<n<3或n<﹣1.
24.(6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圆心O在AC上.过点B作直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D,使得∠CBD=∠CAB.过点A作AE⊥BD于点E,交⊙O于点F.
(1)求证:BD是⊙O的切线;
(2)若AF=4,,求BE的长.
【分析】(1)借助AC为直径,则∠ABC=90°,再证∠CBD=∠OBA即可解决.
(2)连接CF,则CF∥DE,可得∠D=∠ACF,在Rt△ACF中求出AC=6,通过勾股定理求出CF=2,再由四边形EFHB是矩形,只要求出FH的长度即可.
【解答】证明:(1)连接OB,
∵圆心O在AC上.
∴AC是直径,
∴∠ABC=90°,
∵OA=OB,
∴∠CAB=∠OBA,
∵∠CBD=∠CAB,
∴∠CBD=∠OBA,
∴∠OBC+∠CBD=∠OBC+∠OBA=90°,
∴OB⊥BD,
∵OB为半径,
∴BD是⊙O的切线;
(2)连接CF,
∵AC是直径,
∴∠AFC=90°,
∵AE⊥BD,
∴∠AED=90°,
∴∠AFC=∠AED,
∴CF∥DE,
∴∠D=∠ACF,
在Rt△ACF中,∵AF=4,
∴sin∠ACF=,
∴AC=6,
由勾股定理可得:CF=,
∵∠AEB=∠EFC=∠OBE=90°,
∴四边形EFHB是矩形,
∴BE=FH,
∵OH∥AF,OA=OC,
∴H为CF的中点,
∴FH=BE=.
25.(6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18次,对我国国民阅读总体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2021年4月23日,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
下面是关于样本及国民图书阅读量的部分统计信息:
a.本次调查有效样本容量为46083,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样本容量的占比情况如图1.
b.2020年,成年人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约为4.70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约为3.29本;2019年,成年人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约为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约为2.84本.
c.2012年至2020年,未成年人的年人均图书阅读量如图2.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未成年人样本容量占有效样本容量的 25.2% ;
(2)2020年,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约为 7.99 本,比2019年多 0.5 本;
(3)在2012年至2020年中后一年与前一年相比, 2012年至2013 年未成年人的年人均图书阅读量的增长率最大;
(4)2020年,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比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高 34 %(结果保留整数).
【分析】(1)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未成年人样本容量占有效样本容量的百分数;
(2)根据“2020年,成年人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约为4.70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约为3.29本”可以计算出2020年,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根据“2019年,成年人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约为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约为2.84本”可以计算出2019年,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即可求解;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2012年至2020年中后一年与前一年相比,即可求解;
(4)根据2020年,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和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即可求解.
【解答】(1)1﹣74.8%=25.2%,
故答案为:25.2%;
(2)2020年,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4.70+3.29=7.99(本),
2019年,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4.65+2.84=7.49(本),
7.99﹣7.49=0.5(本),
故答案为:7.99,0.5;
(3)2012年至2013年的增长率为:(6.97﹣5.49)÷5.49≈27%,
2013年至2014年的增长率为:(8.45﹣6.97)÷6.97≈21%,
2014年至2015年的增长率为:(7.19﹣8.45)÷8.45≈﹣18%,
2015年至2016年的增长率为:(8.34﹣7.19)÷7.19≈16%,
2016年至2017年的增长率为:(8.81﹣8.34)÷8.34≈6%,
2017年至2018年的增长率为:(8.91﹣8.81)÷8.81≈1%,
2018年至2019年的增长率为:(10.36﹣8.91)÷8.91≈16%,
2019年至2020年的增长率为:(10.71﹣10.36)÷10.36≈3%,
∴2012年至2013年的增长率最大,
故答案为:2012年至2013;
(4)(10.71﹣7.99)÷7.99≈34%,
故答案为:34.
26.(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3ax+1与y轴交于点A.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
(2)点B是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求点B的坐标;
(3)已知点P(0,2),Q(a+1,1).若线段PQ与抛物线与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1)利用配方法将抛物线y=ax2﹣3ax+1化成顶点式,抛物线对称轴可得;
(2)先求出点A坐标,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即可求点B的坐标;
(3)分a>0和a<0两种情形讨论解答,首先依据题意画出图形,观察图象,利用点Q的位置确定Q的横坐标a+1的大小,a的取值范围可以求得.
【解答】解:(1)∵y=ax2﹣3ax+1=a(x2﹣3x)+1=a+,
∴抛物线y=ax2﹣3ax+1的对称轴为直线x=.
(2)令x=0,则y=1.
∴A(0,1).
∵点B是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
∴A与B的纵坐标相同.
∵对称轴为直线x=,
∴点A与B到直线x=的距离均为,
∴点B的横坐标为.
∴B(3,1).
(3)由题意:a≠0.
①当a>0时,如图,
∵Q(a+1,1),A(0,1),B(3,1),
∴点Q,A,B在直线y=1上.
∵P(0,2),
∴从图上可以看到:当点Q在点A的左侧(包括点A)或在点B的右侧(包括点B)时,线段PQ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A(0,1),B(3,1),
∴a+1≤0(不合题意,舍去)或a+1≥3.
∴a≥2.
②当a<0时,如图,
由①知:点Q,A,B在直线y=1上.
∵P(0,2),
∴从图上可以看到:当Q在点A与点B之间(包括点A,不包括点B)时,线段PQ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A(0,1),B(3,1),
∴0≤a+1<3.
∴﹣1≤a<2.
又∵a<0,
∴﹣1≤a<0.
综上,若线段PQ与抛物线与恰有一个公共点,a的取值范围为:﹣1≤a<0或a≥2.
27.(7分)已知△ADE和△AB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E=∠BAC=90°,P为AE的中点,连接DP.
(1)如图1,点A,B,D在同一条直线上,直接写出DP与AE的位置关系;
(2)将图1中的△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当AD落在图2所示的位置时,点C,D,P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在图2中,按要求补全图形,并证明∠BAE=∠ACP;
②连接BD,交AE于点F.判断线段BF与D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分析】(1)根据△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D=ED,由P为AE的中点,依据等腰三角形性质“三线合一”,即可得到DP⊥AE;
(2)①按照题意补全图形,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可得∠BAE+∠CAD=∠BAC﹣∠DAE=45°,即可证明结论;
②延长CP至G,使PG=DP,连接AG,BG,利用SAS证明△APG≌△APD,△BAG≌△CAD,可得∠BGC=∠APG,进而可得PF∥BG,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证明结论.
【解答】解:(1)∵△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E=90°,
∴AD=ED,
∵P为AE的中点,
∴DP⊥AE;
(2)①补全图形如图2所示;
证明:∵△ADE和△AB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E=∠BAC=90°,
∴∠DAE=45°,AD=ED,
∵P为AE的中点,
∴∠ADP=∠EDP=45°,
∴∠BAE+∠CAD=∠BAC﹣∠DAE=45°,
∵∠CAD+∠ACP=∠ADP=45°,
∴∠BAE=∠ACP;
②BF=DF.
证明:如图3,延长CP至G,使PG=DP连接AG,BG,
∵△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E=90°,
∴AD=DE,∠DAE=45°,
∵P为AE的中点,
∴∠APD=∠APG=90°,AP=DP=PG,∠ADP=45°,
∴△APG≌△APD(SAS),
∴AG=AD,∠PAG=∠DAE=∠AGP=45°,
∴∠GAD=∠BAC=90°,
∴∠BAG+∠BAD=∠CAD+∠BAD=90°,
∴∠BAG=∠CAD,
∵AG=AD,AB=AC,
∴△BAG≌△CAD(SAS),
∴∠AGB=∠ADC=180°﹣∠ADP=135°,
∴∠BGC=∠AGB﹣∠AGP=90°,
∴∠BGC=∠APG,
∴PF∥BG,
∴==1,
∴BF=DF.
28.(7分)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W,给出如下定义:点P是图形W上任意一点,若存在点Q,使得∠OQP是直角,则称点Q是图形W的“直角点”.
(1)已知点A(6,8),在点Q1(0,8),Q2(﹣4,2),Q3(8,4)中, Q1和Q3 是点A的“直角点”;
(2)已知点B(﹣3,4),C(4,4),若点Q是线段BC的“直角点”,求点Q的横坐标n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已知点D(t,0),E(t+1,0),以线段DE为边在x轴上方作正方形DEFG.若正方形DEFG上的所有点均为线段BC的“直角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OQ12+AQ12=OA2,OQ32+AQ32=OA2,可得∠OQ1A=90°,∠OQ3A=90°,再根据“直角点”的定义可得结论;
(2)连接OB,OC,取BO的中点M,OC的中点N,分别以M,N为圆心,OB,OC为直径作圆,由图可知,Q1,Q2为两个临界点,即可求得答案;
(3)如图2,⊙M、⊙N分别与x轴交于B′(﹣3,0),C′(4,0),可得出﹣3≤t≤3,再结合(2)的结论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1)∵点Q1(0,8),Q2(﹣4,2),Q3(8,4),点A(6,8),
∴OQ1==8,
OQ2==,
OQ3===,
OA==10,
AQ1==6,
AQ2===,
AQ3===,
∴OQ12+AQ12=OA2,OQ32+AQ32=OA2,OQ22+AQ22≠OA2,
∴∠OQ1A=90°,∠OQ3A=90°,
∴Q1和Q3是点A的直角点;
故答案为:Q1和Q3;
(2)如图所示,连接OB,OC,取BO的中点M,OC的中点N,
分别以M,N为圆心,OB,OC为直径作圆,
由图可知,Q1,Q2为两个临界点,
则=xM﹣Q2M=﹣﹣=﹣4,
同理,=2+2,
∴﹣4≤n≤2+2;
(3)如图2,⊙M、⊙N分别与x轴交于B′(﹣3,0),C′(4,0),
∴,
解得:﹣3≤t≤3,
∵D(t,0),E(t+1,0),
∴DE=1,
由(2)可知,Q为BC的“直角点”,Q的横坐标n的取值范围为﹣4≤n≤2+2,
∴,
解得:﹣3≤t≤3,
综上所述,﹣3≤t≤3.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