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word版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1页
    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2页
    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6g,96g,6%,9∽3,4∽7,8∽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P-31 S-32 K-39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碳、氢 B.氢、氧
    C.碳、氢、氧 D.碳、氢、氧、氮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树木光合作用 B.大理石雕像接触酸雨
    C.活性炭净水 D.钟乳石的形成
    3.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下列表示禁止吸烟的图标是(  )
    A. B. C. D.
    4.“山青水绿、天蓝地净”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利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以节约用水
    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C.垃圾分类存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D.利用农作物秸秆制沼气,避免直接焚烧
    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铁的化学性质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6.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取氢氧化钠 B.称量氢氧化钠
    C.量取水 D.溶解
    7.运用图示法可以使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化学知识用相应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
    A.常见物质溶液的pH
    B.硫元素化合价
    C.形成溶液时的温度
    D.金属的使用年代
    8.下列有关符号或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N2②Mg2+③④⑤⑥
    A.①表示两个氮原子
    B.②和④核外电子数相同
    C.③和⑤所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D.由⑥可知锡的质子数是50
    9.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图书档案起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冬天用木炭取暧,为防止热量散失,关紧门窗
    C.鉴别金首饰是纯金还是铜锌合金,用加热的方法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可减少SO2的排放,从而减少温室效应
    10.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生活中的肥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B.钙是人体微量元素,缺钙会引起夜盲症
    C.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食用乳制品、豆制品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
    11.归纳推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归纳与推理正确的是(  )
    A.进行得很慢的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则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
    B.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铝比铁活泼,所以通常情况下铝的抗腐蚀性比铁弱
    D.化学变化大多有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2.下表为四种食物的近似pH,你认为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是(  )
    食物
    苹果汁
    豆浆
    玉米粥
    鸡蛋清
    pH
    2.9∽3.3
    7.4∽7.9
    6.8∽8.0
    7.6∽8.0
    A.苹果汁 B.豆浆 C.玉米粥 D.鸡蛋清
    13.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20℃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升温到40℃时,现象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a中加入的固体为N
    B.图乙中,所加入M、N质量一定为15g
    C.40℃时,烧杯a、b中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D.图丙中,烧杯a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烧杯b中的大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B
    CuO(碳粉)
    加入适量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C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KCl溶液(CaCl2)
    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5.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6.(8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在使用医用酒精(浓度为70%~75%)消毒时,遇到下列情形可能引发爆炸的是   (填序号)。
    ①在有明火的厨房消毒
    ②喷洒时打开排气扇开关
    ③擦拭门把手
    (3)研究发现,用磷酸氯喹(化学式为C18H32ClN3O8P2)治疗新冠肺炎有明显的效果。磷酸氯喹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遇光渐变色,水溶液呈酸性。
    ①磷酸氯喹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往磷酸氯喹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推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磷酸氯喹中C、H、O质量比为   。
    17.(7分)“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北斗三号”卫星采用了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铷原子和氢原子有本质区别,其原因在于   不同。
    (2)二氧化碳是当今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既可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   种氧化物。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8.(10分)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原理2NH3+3CuO3Cu+N2+3H2O.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取了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些性质(注: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请回答:
    I.制取氨气:

    (1)A装置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水和一种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用A装置可制取氧气,试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验证氨气的性质
    请回答:
    (3)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E的正确连接顺序A、   、   、E;(填序号),为了保证试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填操作名称)。
    (4)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   ,装置E的作用   ;
    (5)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蓝色,原因是   。
    19.(10分)初三(2)班同学在实验室做“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时,发现一瓶标注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是敞口放置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他们展开了探究:
    (1)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瓶溶液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NaOH溶液;
    猜想二:可能是Na2CO3溶液,作出此猜想的理由是   ;
    猜想三:可能是   。
    (2)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该样品放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过滤
       
    结论:猜想三正确
    ②然后在滤液中再滴加酚酞试液
       
    写出上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反思
    上述实验步骤②中滴加的酚酞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用   替代。
    (4)拓展交流
    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硫反应,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10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处理,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下面是对废弃的镀铜电路板垃圾进行处理,回收金属铜,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FeCl3中Fe元素的化合价是   。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进行的操作名称是   ,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写出其中发生置换反应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
    (3)步骤③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当观察到现象为   时,说明已完全反应。
    (4)步骤②③所得的FeCl2溶液可与一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Cl3,实现循环使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该单质的化学式为   。
    五、(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某学校化学实验室有一杯含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废液。为测定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取30.0g样品,平均分成三等份,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数据记录如下表。
    编号



    样品质量/g
    10.0
    10.0
    10.0
    氯化钡溶液质量/g
    5.0
    10.0
    15.0
    沉淀质量/g
    2.33
    4.66
    4.66
    (1)编号Ⅰ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分析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0~15g过程中,生成沉淀质量的变化曲线。


    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P-31 S-32 K-39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碳、氢 B.氢、氧
    C.碳、氢、氧 D.碳、氢、氧、氮
    【分析】根据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来分析判断。
    【解答】解:蛋白质是有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而成的,氨基酸中含有氨基和羧基,含有的元素有碳、氢、氧、氮。因此蛋白质中含有的元素有碳、氢、氧、氮。
    故选:D。
    【点评】掌握物质的元素组成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3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树木光合作用 B.大理石雕像接触酸雨
    C.活性炭净水 D.钟乳石的形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树木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大理石雕像接触酸雨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活性炭净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钟乳石的形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氢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3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下列表示禁止吸烟的图标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公益图标的识别,可根据图标的意义和平时生活经验进行辨析。
    【解答】解:A、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故A错;
    B、表示禁止吸烟的标志,故B正确;
    C、表示禁止烟火的标志,故C错;
    D、表示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D错。
    故选:B。
    【点评】图标的含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特别是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几种常见的图标,在化学实验室和其他危险场合最常见,明白它的含义,不但能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该知识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之一。
    4.(3分)“山青水绿、天蓝地净”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利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以节约用水
    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C.垃圾分类存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D.利用农作物秸秆制沼气,避免直接焚烧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利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造成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符合题意;
    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合题意;
    C.垃圾分类存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合题意;
    D.利用农作物秸秆制沼气,避免直接焚烧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讲究环保,不随便扔垃圾,不污染环境。真正做到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
    5.(3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铁的化学性质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分析】A、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B、根据众人拾柴火焰高,含义是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利用的是隔绝氧气和水的原理,没有改变了金属铁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众人拾柴火焰高,含义是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燃烧越旺,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明矾净水,明矾能对悬浮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不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锈蚀的原理、燃烧的条件、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3分)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取氢氧化钠 B.称量氢氧化钠
    C.量取水 D.溶解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D、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3分)运用图示法可以使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化学知识用相应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
    A.常见物质溶液的pH
    B.硫元素化合价
    C.形成溶液时的温度
    D.金属的使用年代
    【分析】A.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C.根据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D.根据金属使用的年代来分析。
    【解答】解:A.肥皂水显碱性,醋酸显酸性,食盐水呈中性,所以肥皂水的pH最大,醋酸的pH最小,图示错误;
    B.硫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硫是一种单质,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二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硫元素显+4价;硫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硫元素显+6价,图示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苛性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食盐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图示错误;
    D.三种金属使用的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为铜、铁、铝,图示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用数轴法表示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8.(3分)下列有关符号或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N2②Mg2+③④⑤⑥
    A.①表示两个氮原子
    B.②和④核外电子数相同
    C.③和⑤所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D.由⑥可知锡的质子数是50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①N2是氮气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一个氮分子,不能表示两个氮原子,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叙述错误;
    B.②是镁离子,其核外有10个电子,④是氟离子,其核外有10个电子,叙述正确;
    C.③和⑤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因此所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不同,叙述正确;
    D.由⑥可知,锡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0,则锡的质子数是50,叙述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9.(3分)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图书档案起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冬天用木炭取暧,为防止热量散失,关紧门窗
    C.鉴别金首饰是纯金还是铜锌合金,用加热的方法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可减少SO2的排放,从而减少温室效应
    【分析】A、图书档案起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是因为容易损毁图书档案;
    B、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C、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D、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重要物质。
    【解答】解:A、图书档案起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是因为容易损毁图书档案,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冬天用木炭取暧,不能关紧门窗,以防止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导致中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鉴别金首饰是纯金还是铜锌合金,该选项说法正确;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可减少SO2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3分)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生活中的肥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B.钙是人体微量元素,缺钙会引起夜盲症
    C.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食用乳制品、豆制品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
    【分析】A、根据肥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钙属于常量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中和反应应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乳制品、豆制品中富含蛋白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生活中的肥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正确。
    B、钙是人体常量元素,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熟石灰具有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乳制品、豆制品中富含蛋白质,食用乳制品、豆制品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肥皂具有乳化作用、中和反应应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3分)归纳推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归纳与推理正确的是(  )
    A.进行得很慢的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则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
    B.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铝比铁活泼,所以通常情况下铝的抗腐蚀性比铁弱
    D.化学变化大多有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分析】A、根据缓慢氧化是指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呈碱性的溶液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理变化中也可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进行得很慢的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是食物与空气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碱的溶液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C、铝比铁活泼,但通常情况下铝的抗腐蚀性比铁强,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学变化大多有发光发热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2.(3分)下表为四种食物的近似pH,你认为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是(  )
    食物
    苹果汁
    豆浆
    玉米粥
    鸡蛋清
    pH
    2.9∽3.3
    7.4∽7.9
    6.8∽8.0
    7.6∽8.0
    A.苹果汁 B.豆浆 C.玉米粥 D.鸡蛋清
    【分析】胃酸过多的人不宜食用酸性食物,食用碱性食物适宜,当物质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大于7时呈碱性,利用此知识判断即可。
    【解答】解:因为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盐酸显酸性,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宜食用的食物是显碱性的食物,以中和胃酸,玉米粥、豆浆和鸡蛋清的pH均大于7,显碱性,适宜多吃。而苹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不宜多吃。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3分)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20℃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升温到40℃时,现象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a中加入的固体为N
    B.图乙中,所加入M、N质量一定为15g
    C.40℃时,烧杯a、b中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D.图丙中,烧杯a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烧杯b中的大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A、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说明该温度下b的溶解度大于a,烧杯a中加入的固体为M,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20℃时M、N的溶解度分别是20g、30g,图乙中,a烧杯中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说明所加入M、N质量都大于20g小于或等于3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40℃时M、N的溶解度都大于30g,烧杯a、b中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丙中,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完全溶解在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因此烧杯a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烧杯b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4.(3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B
    CuO(碳粉)
    加入适量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C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KCl溶液(CaCl2)
    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uO能与稀HCl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铁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Cl2能与适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3分)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稀释碱性溶液,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解答】解: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程中固体质量始终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减少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6.(8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生活中常用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在使用医用酒精(浓度为70%~75%)消毒时,遇到下列情形可能引发爆炸的是 ①② (填序号)。
    ①在有明火的厨房消毒
    ②喷洒时打开排气扇开关
    ③擦拭门把手
    (3)研究发现,用磷酸氯喹(化学式为C18H32ClN3O8P2)治疗新冠肺炎有明显的效果。磷酸氯喹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遇光渐变色,水溶液呈酸性。
    ①磷酸氯喹属于 纯净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往磷酸氯喹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推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
    ③磷酸氯喹中C、H、O质量比为 27:4:16 。
    【分析】(1)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3)①根据物质的分类分析;
    ②根据磷酸氯喹水溶液显酸性分析;
    ③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在使用医用酒精(浓度为70%~75%)消毒时,挥发后,遇到明火或高温可能引发爆炸,①在有明火的厨房消毒,②喷洒时打开排气扇开关都可能爆炸;
    (3)①磷酸氯喹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②磷酸氯喹水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会变红色;
    ③磷酸氯喹中C、H、O质量比为(12×18):(1×32)(16×8)=27:4:16。
    故答案为:(1)煮沸;
    (2)①②;
    (3)①纯净物;
    ②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③27:4:16。
    【点评】运用化学的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既考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又体现出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7.(7分)“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北斗三号”卫星采用了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铷原子和氢原子有本质区别,其原因在于 质子数 不同。
    (2)二氧化碳是当今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既可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 2 种氧化物。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CH3OH+H2O 。
    ③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16:9 (填最简整数比)。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
    (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计算。
    【解答】解:(1)铷原子和氢原子有本质区别,其原因在于质子数不同;故填:质子数;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CO2和H2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由化学式可知,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物;故填:2;
    ②该反应是由CO2和H2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故填:CO2+3H2CH3OH+H2O;
    ③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丙和丁反应的质量比为:32:18=16:9;故填:16:9。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8.(10分)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原理2NH3+3CuO3Cu+N2+3H2O.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取了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些性质(注: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请回答:
    I.制取氨气:

    (1)A装置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水和一种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
    (2)用A装置可制取氧气,试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
    Ⅱ.验证氨气的性质
    请回答:
    (3)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E的正确连接顺序A、 D 、   、E;(填序号),为了保证试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填操作名称)。
    (4)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 黑色变红色 ,装置E的作用 尾气处理 ;
    (5)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蓝色,原因是 氨气溶于水显碱性 。
    【分析】(1)A装置可制取氨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钙和水和氨气,配平即可;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3)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E的正确连接顺序A、D、B、E;为了保证试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黑色变红色;装置E的作用:尾气处理;
    (5)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蓝色,原因是:氨气溶于水显碱性。
    【解答】解:(1)A装置可制取氨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钙和水和氨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2)A装置的试管中没有棉花团,因为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
    (3)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E的正确连接顺序A、D、B、E,要先干燥氨气,再还原,排出水蒸气的干扰;为了保证试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D;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黑色变红色;装置E的作用:尾气处理,因为氨气污染空气;故答案为:黑色变红色;尾气处理;
    (5)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蓝色,原因是: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故答案为:氨气溶于水显碱性;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9.(10分)初三(2)班同学在实验室做“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时,发现一瓶标注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是敞口放置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他们展开了探究:
    (1)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瓶溶液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NaOH溶液;
    猜想二:可能是Na2CO3溶液,作出此猜想的理由是 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
    猜想三:可能是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
    (2)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该样品放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猜想三正确
    ②然后在滤液中再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写出上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
    (3)实验反思
    上述实验步骤②中滴加的酚酞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用 氯化铜溶液 替代。
    (4)拓展交流
    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硫反应,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SO2═Na2SO3+H2O 。
    【分析】(1)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氯化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解答】解:(1)猜想一:可能是NaOH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二:可能是Na2CO3溶液(全部变质),作出此猜想的理由是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猜想三:可能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故填: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2)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该样品放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结论:猜想三正确
    ②然后在滤液中再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Na2CO3+CaCl2═CaCO3↓+2NaCl。
    (3)上述实验步骤②中滴加的酚酞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用氯化铜溶液替代,是因为氯化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
    故填:氯化铜溶液。
    (4)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
    故填:2NaOH+SO2═Na2SO3+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10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处理,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下面是对废弃的镀铜电路板垃圾进行处理,回收金属铜,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FeCl3中Fe元素的化合价是 +3 。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进行的操作名称是 过滤 ,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漏斗、玻璃棒 ,写出其中发生置换反应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Fe+CuCl2═FeCl2+Cu 。
    (3)步骤③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当观察到现象为 不产生气泡 时,说明已完全反应。
    (4)步骤②③所得的FeCl2溶液可与一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Cl3,实现循环使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该单质的化学式为 Cl2 。
    【分析】(1)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是置换反应。
    (3)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4)氯气能把氯化亚铁氧化成氯化铁。
    【解答】解:(1)FeCl3中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是+3。
    故填:+3。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进行的操作名称是过滤,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其中发生的置换反应: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的相关化学方程式:Fe+CuCl2═FeCl2+Cu。
    故填: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Fe+CuCl2═FeCl2+Cu。
    (3)步骤③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当观察到现象为不产生气泡时,即铁已经完全反应,说明已完全反应。
    故填:不产生气泡。
    (4)氯气能把氯化亚铁氧化成氯化铁,氯气的化学式是Cl2。
    故填:Cl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某学校化学实验室有一杯含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废液。为测定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取30.0g样品,平均分成三等份,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数据记录如下表。
    编号



    样品质量/g
    10.0
    10.0
    10.0
    氯化钡溶液质量/g
    5.0
    10.0
    15.0
    沉淀质量/g
    2.33
    4.66
    4.66
    (1)编号Ⅰ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的溶质是 HCl和H2SO4 (填化学式)。
    (2)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分析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0~15g过程中,生成沉淀质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根据题意,向样品中加入5.0g氯化钡溶液,生成2.33g硫酸钡沉淀;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生成4.66g硫酸钡沉淀;加入15.0g氯化钡溶液,也生成4.66g硫酸钡沉淀,说明多加入的5.0g氯化钡溶液没有发生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向样品中加入5.0g氯化钡溶液,生成2.33g硫酸钡沉淀;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生成4.66g硫酸钡沉淀;加入15.0g氯化钡溶液,也生成4.66g硫酸钡沉淀,说明多加入的5.0g氯化钡溶液没有发生反应,则三次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编号为Ⅱ,编号Ⅰ中充分反应后,硫酸过量,所得滤液的溶质是氯化氢和过量的硫酸。
    (2)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BaCl2+H2SO4═BaSO4↓+2HCl
    98 233
    x 4.66g

    x=1.96g
    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19.6%。
    答: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
    (3)根据分析可知,第Ⅰ次实验中实验中硫酸有剩余,第Ⅱ次实验中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第Ⅲ次加入氯化钡溶液有剩余;可得入氯化钡溶液质量0~15g过程中,生成沉淀质量的变化曲线为。
    故答案为:(1)HCl和H2SO4;
    (2)19.6%;
    (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确定加入5.0g氯化钡溶液生成2.33g硫酸钡沉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相关试卷

    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3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广东省河源市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河源市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Zn-65,8gNaCl,5的是   ,1g.,92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