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5单元 16 太阳 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60282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5单元 16 太阳 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60282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5单元 16 太阳 教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60282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同步精品教案
2021学年16 太阳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16 太阳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质疑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感悟,了解特点,小结全文,练习表达,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摄氏度、繁殖、粮食、煤炭、地区、杀菌、治疗”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教学准备
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太阳的知识
教师 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动画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羿射九日》)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2.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下来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太阳的课文,对太阳做深入的研究。
3.(教师板书课题:太阳)学生齐读课题。
4.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现在你们面对太阳,最想知道它的什么知识呢?
学生提问。
(提示:学生会从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等方面提出相关问题。)
5.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教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去寻找答案呢?有些问题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从科普读物和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分段读课文,学习生字,交流读懂了什么。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4.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5.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开火车”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二)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自己读,可找学习伙伴对读,也可小组同学合作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教师:《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类文章往往是一个自然段讲清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阅读时,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学生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拟写。
4.全班交流。
5. 引导学生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将课文划分归纳为两部分。
(教师归纳板书:太阳的特点和人类关系密切)
6.教师小结:《太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以及它与我们的关系这两个方面来写的。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太阳的特点。
三、朗读感悟,了解特点
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多次朗读,对课文已有了大致的了解,那谁知道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的特点的?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1)“远”的特点。
①教师: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太阳“远”的特点的?
学生汇报: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教师:这句话是怎样把太阳“远”的特点介绍清楚的?
课件演示、引导:一亿五千万千米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走——差不多三千五百年,飞——二十几年。)
②学生依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③教师:你发现括号里所填的内容有什么特点?(数字)
教师:对,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课文。这种说明方法称为列数字。(教师板书:列数字)
④比较句子。
a.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b.太阳离我们很远……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久;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长时间。
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学生:a句更好,列出数字,把“太阳离我们远”表达得清楚、具体、明确。
⑤教师小结:用数字加以说明,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课文。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种说明方法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⑥教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什么方法?找找看。(举例子)
⑦教师:这一个自然段在描写太阳的时候是用“羿射九日”的故事开头的。为什么不以“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为开头呢?
交流:a.增加课文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b.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增添了课文的可读性。
⑧齐读课文。
(2)“大”的特点。
①教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太阳“大”的特点的?
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②教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句话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教师: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板书:作比较)
③出示关联词语练习:
a.(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b.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是(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c.(虽然)太阳很大,(但是)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3)“热”的特点。
①学生汇报: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太阳的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
②还有哪里体现出太阳的“热”?(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竟会变成气体,这就把太阳的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们。
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四、小结全文,练习表达
1.这一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们看,太阳公公都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了。(课件演示)听,他又在说什么?(放声音)“同学们,你们学得很认真,你们想把我的有关知识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了解我吗?”
2.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太阳,分别练习详细介绍和概括介绍,同桌对练。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上网浏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了解了太阳大、远、热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带上自己搜集的资料,一起来探讨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个问题。
2.齐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想:太阳和我们有哪些关系?(并在书上作批注)
3.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板书:
动植物的生长
与地球关系密切 天气的变化
人类的生存
4.以小组为单位,从第4~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①合作朗读学习法;②画关系图理解法;③结合实际理解法;④借助资料理解法。)
5.全班交流。
预设: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这一个自然段是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哪些事实说明了这种密切的关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把它找出来。
(2)这一个自然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这两句话在说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说明太阳和地球上的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说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是事实;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不是事实。)
第二句虽不是事实,却是当作事实说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设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实“没有太阳”是假设的,“就”的后面是假设的事实所产生的结果“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4)课堂造句练习:教师提出假设的事实,学生补充可能产生的结果。
如果明天下雪,
星期六如果爸爸妈妈都休息,
村前这条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桥梁,
(5)读第5自然段。根据前面概括,这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云、雨或雪,为什么?根据下面的问题,画出段中的答案:
雨或雪是什么生成的?(云)
云是什么生成的?(无数小水滴)
无数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水蒸气是什么变成的?(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样变成水蒸气的呢?(吸收了太阳的热变成的)
(6)看看这一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讨论:读一读,这一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上一句末尾的词语和下一句开头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上一句末尾的词语也是下一句开头的词语。)
教师归纳:这一段话,承上启下,环环相扣,清楚地写明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云、雨或雪。
(7)读第6自然段。提问:这一个自然段是写有了太阳才产生了风,谁能用一句话归纳:风是什么?(风是流动的空气。)
空气为什么会流动?
(因为空气有冷有热。)
空气为什么会有的冷,有的热?
(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空气就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空气就冷。)
为什么空气有冷有热就会流动呢?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补充: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受热膨胀变轻就会上升、移动,随之冷空气就会补充,这就形成了流动,也就形成了风。
(8)读第7、8自然段。简要说说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实例。(师生共同举例)
6.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太阳与动植物、人类生活、云雨雪的形成、风的形成、人类健康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课文最后进行了总结,反复强调,突出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课件出示: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学生朗读课文。
(方法有: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比赛读、自由读等。)
8.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三、前后联系,整体把握
1.通读全文。
2.交流体会:认识到正因为太阳具有“大”“热”的特点,又离地球很远,才造就了我们地球这一美丽可爱的世界,才给我们人类及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最适宜的环境,而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欣赏课件:阳光普照下的自然风光。
4.小结:《太阳》是一篇说明性文章,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和它与人类的关系。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让我们形象、直观地了解了太阳。老师相信,只要大家主动地学习,今后肯定能掌握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将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四、拓展延伸
1.看了太阳的几组画面,你最想对太阳说什么?
2.出示有关太阳的诗句,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太阳的知识与图片,制作一份太阳手抄报。
2.小练笔:写一写太阳的自述。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意见,汇报后教师做简单总结就可以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设置的环节比较多,以至于有些细节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在时间的安排上前松后紧。
教学建议:抓住网络信息量大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开拓视野,进一步超越文体,积累语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太阳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细读课文,交流收获,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太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 太阳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直奔主题,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