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设计
展开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五、设计思路
教学首先利用上课铃声引入声音,然后用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1)扬声器在外的录音机、纸屑、小鼓、音叉与小槌、盛有水的大烧杯;
(2)带塞子的试管、注射器、音乐芯片(能放进试管里)、细线、、装有金鱼的鱼缸。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三、声速
1、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2、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教学反思】
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因此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这节课是一节“探究型的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集体智慧,决不能将教师思考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动脑的权利。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试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速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
本节各部分设计安排了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通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与感知,从不同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力求在学习活动中营造更加广阔的自由探究和活动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时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便于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贝多芬利用木棒传声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优秀品质。
在本节课中还存在很多缺点,如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足等。我认为课改就是需要不断地改才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适宜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还在教室外快乐的活动,是什么信号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呢?
许多科学家都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对刚刚响过的铃声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回答:铃声)
学生提问题,(教师选取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如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等
二.新课讲授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①进行猜想:
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说话,体会手指的感觉。并进行猜测:物体的发声可能与什么有关?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让学生进行实验:
(自己没有器材的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其中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一,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二、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三)
实验一、把小纸片放在正在发音的扬声器上,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二、把敲响的音叉快速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三、将小纸片放在鼓面上,用力敲击鼓面,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小纸片在发生的扬声器里“跳舞”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发生的音叉激起水花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小纸片在鼓面上做“自由体操”是因为发声的鼓面在震动。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
如:二胡、提琴等乐器的发声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靠管内的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学生回答其感受并进行猜想: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根据所提供的或你手中所有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动手实验
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总结,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
2、声音的传播
引入:
敲击音叉并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音叉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铁板琴发生时并不是直接贴着你们的耳朵,为什么你们还能听到声音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进行猜想: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演示试验)教师把音乐芯片用细线吊在软木塞下,塞入试管中,芯片不能与试管壁接触。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管底,再将针管插入软木塞内。缓缓向外抽出活塞,听到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设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二:(演示试验)将装有金鱼的鱼缸放在讲桌上,在一边拍手,观察金鱼的运动.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三: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把耳朵靠在课桌的一端。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敲击课桌的另一端,感觉声音的传播。(学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实验方案更好)
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
(声音传播过来的)
大胆猜想
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回答(空气传播的)
学生回答(水传播的)
实验并思考回答(固体传播的)
思考回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速
古代的人在旷野里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军队、马群到来,这是为什么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0页的小资料及文本资料,了解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及回声。
教师引导归纳:
声速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声音在空气(15摄氏度)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态、液体、气体中传播,哪个最快?
什么是回声?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作答(能更早的判断出来,可能是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一样等)
阅读并分析,从小资料中了解哪些信息
4、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组织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了解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以及骨传导。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贝多芬利用木棒传声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优秀品质。
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了解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以及骨传导。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解释
学生归纳、小结
四、课堂检测
师巡视、讲评(见附件1)
完成检测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助学上的本节练习题
课后完成
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自主学习案,课堂导学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