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8*时间的脚印完美版教学课件ppt
展开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但它看不到、触不着。
还有什么可以记录时间的更替?
1、知识点: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2、能力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 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3、德育点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地质学家、科普作家。他写了许多普及地质矿物等知识的文章。其科普作品部分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时间的脚印》出版,参与编写《科普创作》《科普创作概论》等。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踪迹( ) 腐蚀( ) 浑浊( )山麓( ) 粗糙( ) 龟裂( ) 帷幕( ) 刨刮( ) 沟壑( ) 楔形( ) 钟鼎文( ) 海枯石烂( )
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①义项)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钟鼎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楔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时间的脚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无形的时间流逝有形化,说明了时间在世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
1. 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2. 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采用什么说明顺序?
一( ) :二( ) : 三( ) :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岩石保存了历史痕迹。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一层( ) : 第二层( ) :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贴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
3、快速阅读,列举所学到的科学知识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一一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大约 3000 - 10000 年的时间。 (9)岩石形态“平卧”或“倾斜”的原因。 (10)根据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1l)岩石保存很多的历史痕迹。 (12)岩石的颜色和质料反映了地壳的活动。 (13)岩石记录了丰富的古代生物的状况。 (14)化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l5)岩石上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 (16)读懂岩石的记录对于人类的意义——找寻地下的宝藏。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5、7、18、22、24、27
1.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呢?(5)
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18)
总括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过程。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
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7)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高士其《时间伯伯》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
引用高士其的话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自由读1-5自然段,说一说: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3.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
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
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自由读6-21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提示一:读第7—18段。
提示二: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的“攻击”。
(碎石,沙砾,泥土)—
3.人们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重点读第19自然段)
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思考。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总提下文自然界中岩石的各种现象过渡,引起下文岩石毁灭所呈现的现象概说呈此现象的原因空气和水中酸的作用雨水的作用生物的作用人的作用岩石生存的原因岩石生存的结果
第5段:第6段:第7段:第8段:第9段、第10、11段:第12段:第13段:第14段第15—17段第18—21段
第二部分的第一层结构是怎样的?
自由读22-29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虑。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2.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地壳的活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代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3.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在山东临朐县山旺由硅藻土沉积而成的其薄如纸的岩层(上图)中,保存着大量古动物和古植物化石,左图为玄武蛙的化石,右为拟银鹊树的叶子的化石。
这里是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公园,大批恐龙脚印的发现地,层层相迭的岩层,因颜色的差异可以看的很清楚.这是永靖县人民政府2002年2月发布的材料。
甘肃永靖县的刘家峡恐龙公园,是因在这里多处找到大批恐龙脚印化石而设置,图为其中的一处。
细细品味最后一段,说一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可以探寻地下“宝藏”,更有无穷的大自然奥妙存在。
本文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娓娓而谈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脚印的原因,记录的内容和人类读懂大自然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如:“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说明方法:列数字)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2.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点击,显示)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把“爬”字改成“流”字可以吗?为什么?
不好。用“爬”字,形象生动,而且显出移动的缓慢。
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把“胶结”改成“粘合”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用“胶结”准确地表明了泥沙变成岩石所起的变化。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把“躺”字改成“铺”字好吗?为什么?
不好。“躺”字,与平卧呼应,且形象生动。
1、举例子:本文所举实例均为典型举例,即举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事理,从文中找出来体会其作用。
举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计时装置的事例,说明铜壶滴漏用水滴记录时间,为下文引导人们思考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作铺垫。
举钟表、日历等事例,说明人们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有很多,意在以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起笔,引起人们关注大自然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
举建筑兰新铁路时,人们炸掉山头的事例,具体地说明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另外将人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与地质作用的速度进行比较,突出了人对岩石的破坏速读之快。
举了我国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两个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泥沙“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泥沙沉淀的后果。
举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举长毛象、琥珀等化石的事例,说明“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记录”。
分别列举了三叶虫化石(寒武纪)、高大树木的化石(石炭纪)、长着长长的毛的“象”和“犀牛”(第四纪冰河时期)的例子,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举“寒武纪”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 说明读懂岩石的记录,“不仅使我们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2、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⑩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风沙对岩石破坏作用之大。
3、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⑫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冰河对岩石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4.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⑲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一米厚的岩石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
另外,在说明岩石遭受各方面的“攻击”时,说明岩石保存了更多的历史痕迹时,都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总述自然界各种物质的运动
分说岩石“烂掉”的原因和过程
分说岩石生成的过程和历时的漫长
总说岩层与岩层之间的顺序记录时间的踪迹
岩石记录的历史痕迹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
1. 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作用及方式。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知识,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2.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
3.过渡句或过渡段,衔接紧密。
例如,第5、27段,都是过渡句(段),其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流转自然。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们对时间感受的名言:
初中语文时间的脚印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时间的脚印备课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介绍,背景资料,读准字音,词语解释,分析结构,整体感知,精读细研,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8*时间的脚印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8*时间的脚印图文ppt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枯石烂,裂开许多缝子,逻辑顺序,记录的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pptx、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docx、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