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2 拿来主义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2 拿来主义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揣摩文章词句,品味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学习本文先破后立论证方式及对比、类比、比喻等论证方法,体会表达效果。反复诵读文章,领会作者观点态度。
揣摩鲁迅杂文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运用比喻论证,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
(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怎样理解?
先破后立、强烈的反衬,使文章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语言犀利、幽默,在嬉笑怒骂中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鲁迅杂文的美,固然与犀利的语言、讽刺幽默的风格直接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来自于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的爱。这篇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关于文化遗产的文章,不仅在当时具有当头棒喝、澄清思想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在指导我们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本文写于1936年6月4日,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在国统区实行文化围剿或叫嚷“尊孔读经”,或兜售“全盘西化”,复古和媚外相互配合,一时间历史沉渣泛起,形成合股逆流。针对上述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阐明了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科学观点。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等14篇作品;小说集《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1928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3篇散文诗。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题目“拿来主义”是本文的论题。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这一题目启发读者思考: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所谓“拿来主义”,就是在对待文化遗产与外国文化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里“运用脑髓”指独立思考,“放出眼光”指鉴别精华与糟粕,“自己来拿”指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对待文化遗产“占有”是前提,“挑选”是关键,“创新”是目的。挑选的标准在于是否有营养有用,从而区别对待,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只有借鉴和吸收各种文化,加以创新,才能为我所用。
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拿来主义”,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导致了“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有“往”无“来”的,它必然导致国势日衰、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国将不国 什么是“送去主义”?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来主义”的内涵的?第九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写作特点
对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局部的比喻也都是贴切的。比如,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比喻三类对待文化遗产的人;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几个部分。比喻贴切自然,恰到好处。
“拿来主义”是标题,但作者在开头却大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然后把它们驳倒,自然引出“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这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而且批判前两种错误倾向,为阐明“拿来主义”作了铺垫。前两种错误倾向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文中处处显示着讽刺和幽默的力量,“捧”画,“一路的挂过去”的奚落,“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的反语,“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的揶揄,“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的嘲讽,印证了鲁迅“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的写作宗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2 拿来主义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六单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2 拿来主义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鲁迅全身像,想一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枪炮打开大门,碰了一串钉子,古董展览,绘画展览,梅博士出国,卖国主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2 拿来主义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比喻论证,拿来主义,反面做法,正面做法,烟枪灯,姨太太,怎样“拿来”,拿来”有何意义,怎样才能“拿来”,送去主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