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综合测试卷II(含word答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综合测试卷II(含word答案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RO2n-2,则在气态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2-3n
B. 3n-12
C. 3n-10
D. 6-3n
2.常温下,增大压强对下列反应的速率无影响的是( )
A. CO2(g)+Ca(OH)2CaCO3↓+H2O
B. H2+I22HI
C. NaCl+AgNO3AgCl↓+NaNO3
D. N2+3H22NH3
3.等质量的下列有机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的是( )
A. CH3OH
B. CH3CH2OH
C.
D.
4.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A. 加热升高温度
B. 改用98%浓硫酸
C. 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5.已知C(石墨)C(金刚石),在该反应进程中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放出能量
B.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 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6.在元素周期表中,对于同一主族相邻周期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2、3周期两元素相差均为8
B. 第3、4周期两元素相差均为18
C. 第5、6周期两元素相差均为32
D. 以上叙述均正确
7.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如图。图中涉及气体发生、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随着碱金属原子序数的增大,其单质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
A. 熔点依次升高
B. 熔点依次降低
C. 密度依次减小
D. 密度依次增大
9.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
B. 元素周期表中有三个短周期
C. 第二周期共有8种元素
D. 第三周期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10.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 反应物的浓度
B. 反应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反应物的性质
11.在研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反应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金属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 钠的熔点低
B. 钠的密度小
C. 钠的硬度小
D. 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
12.下列关于乙烯、聚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的质量相等
B. 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是加聚反应,ag乙烯完全反应可生成ag聚乙烯
C. 乙烯和聚乙烯都可使溴水退色
D. 乙烯有固定的熔点,聚乙烯没有固定的熔点
13.下列变化过程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 )
A. 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溴水层接近无色
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乙烯,溶液紫红色褪去
C. 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D. 苯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4.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B. 将溴水加入苯中振荡,溴水的颜色变浅,这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C. 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共1 ml,完全燃烧生成2 ml水
D. 一定条件下,乙烯与氯化氢能发生加成反应,可用来制取氯乙烷
15.将漫射日光照射到装有氯气和甲烷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的装置上(如图)。现列出如下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黄绿色逐渐消失 ②试管内黄绿色加深 ③无任何现象 ④试管内液面上升 ⑤试管内壁上有油状物生成
A. ①
B. ①④和⑤
C. ①和⑤
D. ②和⑤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以检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在实验中发现反应后①中温度升高,由此可以判断①中反应是热反应;②中温度降低,由此可以判断②中反应是热反应,反应过程(填“①”或“②”)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表示。
(2)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②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填“高于”或“低于”)其生成物的总能量。
17.镍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是许多领域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原料。
羰基法提纯镍涉及的两步反应依次为
①Ni(s)+4CO(g)Ni(CO)4(g)+Q
②Ni(CO)4(g)Ni(s)+4CO(g)
已知在一定条件下的2 L密闭容器中制备Ni(CO)4,粗镍(纯度98.5%,所含杂质不与CO反应)剩余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Ni(CO)4在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18.已知甲烷(CH4)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请写出:
(1)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反应可得到氯气,其化学方程式是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他们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氯气并验证其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方法制备氯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
(2)观察到C中湿润的红布条退色,E中干燥的红布条不退色,则D中的溶液是________。
(3)此实验设计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改进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苯与溴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其中A为具有支管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的铁屑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后,观察D和E两试管,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2 min~3 min后,在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改进后的实验除①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②各步现象明显;③对产品便于观察这三个优点外,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苯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具有较强的挥发性,________(填“有”或“无”)毒,使用苯时应注意防护,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2)图中所示实验①②③中,分别加入所给试剂并不断振荡、静置,均出现分层现象,其中下层颜色比上层浅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苯的结构简式可用来表示,但苯分子中并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实验是________(填序号)。
(4)由上述3个实验可知:苯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苯的密度比水________(填“大”或“小”)。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某温度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反应在t1min时达到平衡。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NH3、H2、N2,且已知1 ml 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 kJ的热量,则至t1min时,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在0~t1min时间内,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为________。下列叙述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容器内各气体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改变
B.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改变
23.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反应进行到10 s末,达到平衡,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 ml,B的物质的量为0.6 ml,C的物质的量为0.8 ml。
(1)用C表示10 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3)10 s末,生成物D的浓度为________。
(4)A与B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________。
(5)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气体的密度变化是________。
(6)平衡后,若改变下列条件,生成D的速率如何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降低温度____________;②增大A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恒容下充入氖气____________。
24.向2 L密闭容器中通入6 ml气体A和6 m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pC(g)+qD(g)
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12v(A);反应2 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1 ml·L-1,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3 ml,有6 ml D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 min内,v(A)=______,v(B)=________;
(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x∶y∶p∶q=____________;
(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 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HnRO2n-2,可计算出R的最高正价,n+最高正价+[-(4n-4)]=0,最高正价=3n-4,R在氢化物中显负价,再根据同种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则|最低负价|=8-最高正价=8-(3n-4)=12-3n,故气态氢化物中R的化合价为3n-12。
2.【答案】C
【解析】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体系,增大压强,气体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对于无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体系,改变压强对其反应速率无影响。
3.【答案】D
【解析】将题中的各选项给出的有机物进行变形,比较它们提供1摩尔羟基时的质量大小。选项A中—OH对应—CH3,选项B中—OH对应—C2H5,选项C中—OH对应—CH2—,选项D中—OH对应—CH5/3。选项D提供1摩尔羟基时的质量最小,所以相同质量的A、B、C、D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的是D。
4.【答案】B
【解析】加热升高温度、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形成原电池)、改用铁粉(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改用浓硫酸,会使铁表面钝化,阻止了进一步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5.【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由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能量,金刚石具有的能量高于石墨,石墨比金刚石稳定;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6.【答案】A
【解析】第3、4周期的同主族元素,若为第ⅠA、ⅡA族,则原子序数相差8,若为第ⅡA族以后的主族元素,则原子序数相差18,B项错误;第5、6周期的主族元素,若为第ⅠA、ⅡA族,则原子序数相差18,若为第ⅡA族以后的主族元素,则原子序数相差32,C、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依据装置图分析①是氯气制备;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符合制备要求;②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洗气装置长进短出符合吸收原理;③利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洗气装置导气管需要长进短出,装置导气管位置错误;④尾气吸收装置,防止污染空气,符合实验要求。
8.【答案】B
【解析】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其单质的熔点、沸点依次降低,密度依次增大(但钾反常)。
9.【答案】D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其中有短周期3个,长周期4个;第二周期、第三周期各有8种元素;第三周期既有金属元素(如钠、镁等),又有非金属元素(如硫、氯等)。
10.【答案】D
【解析】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11.【答案】C
【解析】钠与水反应时,能够浮在水面,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钠熔化,说明钠的熔点较低;常温下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说明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
12.【答案】A
【解析】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聚乙烯,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退色,聚乙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退色;乙烯为纯净物,有固定的熔点,聚乙烯为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乙烯和聚乙烯的最简式相同,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中含碳量相同,则完全燃烧生成的CO2的量相等。
13.【答案】A
【解析】苯与溴水不反应,但能将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使溴水层颜色褪去;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是因为发生了取代反应;苯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14.【答案】B
【解析】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独特的键,不能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但苯能将溴水中的溴萃取,而使溴水的颜色变浅;甲烷和乙烯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所以1 m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4 ml氢原子,完全燃烧后生成2 ml 水,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氯化氢能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
15.【答案】B
【解析】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四种氯代甲烷和氯化氢,氯气的黄绿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产物氯化氢易溶于水,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在标况下,产物四种氯代甲烷中,一氯甲烷为气体,其余三种都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即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
16.【答案】(1)放 吸 ① (2)2Al+6H+===2Al3++3H2↑
(3)低于
【解析】(1)反应后①中温度升高,②中温度降低,说明①中反应为放热反应,②中反应为吸热反应。
(2)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
(3)②中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②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低于其生成物的总能量。
17.【答案】0.05 ml·L-1·min-1
【解析】(1)随着反应的进行,粗镍减少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①消耗的镍的质量,在0~10 min内,生成Ni(CO)4的物质的量为=1 ml,故在0~10 min内,
v[Ni(CO)4]==0.05 ml·L-1·min-1。
18.【答案】(1)O2+4e-+2H2O4OH-
(2)CH4-8e-+10OH-CO+7H2O
(3)CH4+2O2+2OH-CO+3H2O
【解析】燃料电池的两极都是惰性电极,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或空气的一极为正极;
两电极上的产物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碱性有关:
碱性时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负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7H2O;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4+2O2+2OH-CO+3H2O。
19.【答案】(1)c (2)浓硫酸
(3)缺少尾气中氯气吸收装置 Cl2+2NaOH===NaCl+NaClO+H2O
【解析】(1)实验原理是利用固体与液体加热制备氯气,应选择c装置。(2)C中湿润的红色布条退色,E中干燥的红布条不退色,则D中的溶液可以干燥氯气,可以是浓硫酸。(3)氯气有毒,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应在D后增加一个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20.【答案】(1)
(2)吸收溴蒸气
(3D管中变红,E管中出现浅黄色沉淀
(4)下层出现油状液体
(5)F中倒置的漏斗
(6)防止溴蒸气产生干扰
【解析】在催化剂溴化铁的作用下,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容易使溴挥发产生溴蒸气,试管C中苯的作用溶解吸收溴蒸气;溴化氢易溶于水形成氢溴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溴化银。溴苯是一种不溶于水(或氢氧化钠溶液)且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
21.【答案】(1)有 (2)③ (3)②③ (4)难 小
【解析】苯易挥发且有毒,在使用时要注意安全;由于苯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液体、密度比小水,故三种混合物都能分层,且苯层在上,只有③中下层颜色比上层浅;苯分子结构如果是单双键交替结构,则应该具有类似乙烯的性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同时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但实际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并不褪色,溴水也是只发生了萃取,没有褪色,故分子结构中并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22.【答案】(1)2X3Y+Z
(2)36.8 kJ 0.6t1ml·L-1·min-1 ABD
【解析】(1)由图像可以看出,X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X为反应物,Y、Z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则Y、Z为生成物,当反应到达t1min时,Δn(X)=0.8 ml,Δn(Y)=1.2 ml,Δn(Z)=0.4 ml,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则Δn(X)∶Δn(Y)∶Δn(Z)=2∶3∶1,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Y+Z。(2)由于1 ml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 kJ的热量,而反应中Δn(X)=0.8 ml,热效应为0.8 ml×46 kJ·ml-1=36.8 kJ;在0~t1min时间内生成的氢气是1.2 ml,浓度是0.6 ml·L-1,则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为0.6t1ml·L-1·min-1。容器内各气体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正确;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由于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变,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比值,质量不变,但物质的量是变化的,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
23.【答案】(1)0.04 ml·L-1·s-1 (2)1.5 ml·L-1
(3)0.4 ml·L-1 (4)1∶1 (5)不变 不变
(6)①减小 ②增大 ③不变
【解析】
(1)v(C)==0.04 ml·L-1·s-1。
(2)反应前,c(A)==1.5 ml·L-1。
(3)10 s末,c(D)==0.4 ml·L-1。
(4)起始和平衡时n(A)∶n(B)=3∶1,故α(A)=α(B)。
(5)混合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容器的体积均不变化,故r不变,ρ不变。
(6)恒容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反应速率不变。
24.【答案】(1)0.50 ml·L-1·min-1 0.75 ml·L-1·min-1
(2)2∶3∶1∶6
(3)增大 体积减小,物质的量浓度变大,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快
【解析】(1)反应2 min内,A的浓度减少了1 ml·L-1,B的浓度减少了1.5 ml·L-1,所以v(A)=1ml·L−12min=0.50 ml·L-1·min-1,v(B)=1.5ml·L−12min=0.75 ml·L-1·min-1。
(2)因为v(C)=12v(A),所以v(C)=0.25 ml·L-1·min-1,D的浓度增加3 ml·L-1,所以v(D)=1.5 ml·L-1·min-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x∶y∶p∶q=0.5∶0.75∶0.25∶1.5=2∶3∶1∶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鲁科版必修2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卷II(含word答案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必修2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卷I(含word答案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模拟测试卷II(含答案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