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卷2(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卷2(word版 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1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60 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满分:100 分)第Ⅰ卷(选择题 60 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 宋太祖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被誉为A.开元盛世 B.光武中兴 C.康乾盛世 D.贞观之治3.郭沫若在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中称颂的诗人是A.屈原 B.辛弃疾 C.李白 D.杜甫4.图1所示文物(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和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可以直接印证唐代A.政治制度状况 B.手工制作水平 C.思想开放程度 D.选拔人才标准 图15.“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一百万,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在胡商开设的酒肆中,胡姬当街卖酒,顾客盈门。”文中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唐朝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清朝北京6.下列关于玄奘和鉴真相同之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求取佛经精义 B.为完成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C.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D.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7.唐朝时期,为加强中原和西藏地区的联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 B.鉴真 C.文成公主 D.玄奘8.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造成天宝年间“世乱各东西”的历史事件是A.诸侯争霸 B.楚汉之争 C.安史之乱 D.外戚、宦官专权9.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代十国是隋朝末年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B.北方的五个政权加上南方十个政权的合称C.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局相对比较稳定D.五代十国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10.“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骤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A.宋太宗 B.宋太祖 C.唐太宗 D.唐玄宗 11.古钱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以下图2古钱币的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北宋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C.北宋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 图2 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借鉴1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A.统一繁荣开放 B.民族政权并立 C.地方军阀割据 D.南北政权对峙13.“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00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材料反映了澶渊之盟的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14.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A.南宋 B.金 C.西夏 D.蒙古 图315.12世纪时,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他属于哪个民族A.女真 B.党项 C.契丹 D.汉族16.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畅销海内外始于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17.图4所示便笺记录的信息,反映的内容是A.契丹族的崛起 B.蒙古族的兴起C.党项族的发展 D.元朝的建立 图418.忽必烈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A.统一蒙古草原 B.率军灭亡西夏C.与宋联合灭金 D.建立元朝19.元朝时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机构是A.御史台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20.元朝建立后,率军展开抗元斗争的是A.岳飞 B.文天祥 C.黄巢 D.李自成21.某同学上网查找资料,发现“盐城”在元朝时,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由此推测,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行省制22.写于元末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制度完备,男女平等C.民族交往不断发展 D.元朝的音乐水平很高23.元朝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A.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 C.台湾府 D.台湾省24.“它是两宋最为宏大的全民参与的社会歌声,在一首首长短句中,我们能窥视到两宋民众的日常生活。”“它”指A.诗 B.词 C.曲 D.小说25.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他是A.李清照 B.辛弃疾 C.关汉卿 D.马致远26.被称为“航海的眼睛”,大大促进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伟大发明是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27.根据“宣政院”、“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等内容,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社会稳定和政治清明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改革28.表1作品与作者,搭配有误的一组 表1是A.A B.B C.C D.D 29.卡片1所示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卡片1A.开放与革新 B.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C.对边疆的管辖 D.对外联系与交往30.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大臣组成 B.军机大臣裁决军政大事C.军机处有严格的保密制度 D.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 分)非选择题共 4 题,其中第 31 题 6 分,第 32 题 12分,第 33 题 12分,第 34 题 10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材料 宋初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削夺节度使和禁军将领的兵权……这样做的结果,保证了宋朝内部的安宁与统一。尽管宋太祖夺兵权的用意,在于巩固赵宋的封建统治,但客观上却做了一件合乎潮流,顺乎民心的好事。——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1) 根据材料,指出其描述的政策。(2分) (2)你是否同意作者对于宋朝该政策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二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材料三 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呈现出的新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其反映的清朝对外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消极影响。(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局面……隋文帝杨坚也因其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三鉴斋——隋朝统一与开皇之治》材料二 唐朝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社会生活的安定繁荣,给唐人带来了自信、宽容、好奇、开放的时代精神……据统计,唐朝政府共接待过7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唐朝的国子学、太学等官方教育机构先后接纳了多达三万余名外国留学生……唐朝多姿多彩的对外关系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CCTV-6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材料三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摘编自《新全球史》(1) 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文帝促进“开皇之治”形成的治国策略。(2分)概括隋文帝的历史功绩。(2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2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人具有的优秀品质。(2分)说出他们最早使用的纸币名称。(2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说出科举制创立的朝代。(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期末测卷 (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DDBAACCDBDBDC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BDBBDCABCBACCB第II卷(非选择题 40分)本卷共4题,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共40分。 (1)重文轻武(2分)(2)【答案一】判断:同意(1分)理由: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3分)【答案二】判断:不同意(1分)理由:重文轻武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互相牵制,官吏冗多,导致办事效率下降,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3分)32.(1)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2分)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任答1点即可)(2分)(2)新特点:海外贸易的国家数量多;规模大超过前朝;海外贸易成为政府重要收入来源;设立海外贸易机构(任答1点即可)(4分)(3)闭关锁国政策(2分)导致国家闭塞,错失了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落伍于世界。(2分)33.(1)进行改革,提倡节俭(4分)(2)接待外国使节,接待留学生,派高僧出国学习先进的佛教文化,并传播佛教文化(2分)唐朝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社会生活的安定繁荣、开放的时代精神。(2分)(3)讲信用,重义气,说话算话,童叟无欺(2分)交子(2分)34.(1)隋朝(2分)(2)评分标准: 第一层次: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5-6分。得分不超过8分。第二层次: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5分。得分不超过6分。第三层次: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有结合,1-2分。得分不超过2分。【答案示例】观点:制度必须与时俱进。(2分)论述:科举制创立初,考试内容较多,而且形式多样,考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确实使中央政府笼络了许多人才,造就了许多科举出身的贤相。但到了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士,其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观点由朝廷指定,并且文体统一,考生不能自由作答,造成科举制度日益僵化,到了清末,科举制度因为其不能适应对近代人才的需求而被废除。因此,制度必须与时俱进,才会具有活力,不断完善和发展。(6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模拟测评卷(word版 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期末综合复习与测试 C卷(word版 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测试卷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四,总结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