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第一册课件:1.1 运动与质点模型 课件(57张PPT) 课件 9 次下载
-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第一册课件:1.3.1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续) 课件(41张PPT) 课件 9 次下载
-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第一册课件:1.4.1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课件(52张PPT) 课件 9 次下载
-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第一册课件:2.2.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 课件(37张PPT) 课件 9 次下载
-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第一册课件:2.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二) 课件(44张PPT) 课件 9 次下载
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备课课件ppt
展开一、什么叫速度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2.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产生的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叫速度。用v表示速度,公式v= 。3.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m/s。4.速度的方向:速度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
二、平均速度1.定义:把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需时间t的比,叫平均速度。常用符号 表示。
3.平均速度仅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正误辨析(1)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一定大。( )答案 ×(2)两物体的速度分别是v1=2 m/s,v2=-3 m/s,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v1>v2。( )答案 ×(3)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 ×(4)平均速度即初、末速度的平均值。( )答案 ×
自行车和汽车都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单向行驶,自行车在30 min内行驶了8 km;汽车在30 min内行驶了50 km;百米比赛中,运动员甲用时10 s,运动员乙用时13.5 s。(1)自行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你是如何进行比较的?(2)运动员甲和运动员乙哪个跑得快?你是如何进行比较的?(3)汽车和运动员甲哪个运动得快?你又是如何进行比较的?
要点提示 (1)汽车运动得快,相同时间内位移大的运动得快。(2)运动员甲跑得快,通过相同位移所需时间短的跑得快。(3)比较两研究对象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可比较两研究对象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方向(1)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2)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速度的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要点笔记 速度有大小,有方向,二者只要其一发生变化,我们就说速度发生了变化。
例1(多选)对速度的定义式v=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s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成反比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s和时间t都无关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解析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v= 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此式只能说明速度可由位移s与时间t的比值来计算,并不是说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故A错误,B、C、D正确。
规律方法 (1)高中学习的速度与初中学习的速度不同。初中用路程与时间之比来计算速度,高中用位移与时间之比来计算速度。(2)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时,既要计算速度的大小,又要确定速度的方向。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必须同时考虑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3)物体的位移大,不一定运动得快,由v= 可知,只有在t相同的情况下,s越大,v才越大。
变式训练1(多选)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B.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只有大小C.速度越大,物体的位移越大D.速度越大,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解析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A对,B错;位移的大小不但与速度有关,还与时间有关,C错,D对。答案 AD
某同学百米比赛用时12 s,前2 s内的位移为12 m,第2个2 s内位移为14 m,第3个2 s内位移为16 m,第4个2 s内位移为19 m,第5个2 s内位移为20 m,第6个2 s内位移为19 m。(1)这位同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2)请计算上述6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并说明哪段时间运动得最快?
要点提示 (1)不是,因为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所以第5个2 s内运动得最快。
(2)意义:粗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3)方向: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同。
(2)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有关。
3.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比较
例2一物体以v1=4 m/s的速度水平向东运动了5 s后到达A点,在A点停了5 s后又以v2=6 m/s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5 s后到达B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规律方法 求平均速度的三步走
变式训练2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等于零,说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和的一半C.某运动员百米比赛用时10 s,他这10 s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D.某运动员200 m比赛用时20 s,他这20 s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
1.(多选)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公式v= 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越大,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解析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不能误认为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C、D正确。答案 CD
2.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则物体在1 s内的位移一定为3 mB.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 m/s
解析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由于物体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物体在1 s内的位移不一定为3 m,故A错误;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故B正确;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 m/s,但某1 s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为3 m/s,位移不一定是3 m,故C错误;平均速度与在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3.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12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南昌还有175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A.120 km/h是平均速度,175 km是位移B.120 km/h是平均速度,175 km是路程C.120 km/h不是平均速度,175 km是位移D.120 km/h不是平均速度,175 km是路程
解析 题图甲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120 km/h,不是平均速度;题图乙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此处到南昌还有175 km,表示路程,故选D。答案 D
4.在同一直线上的两地相距60 km,一汽车用40 km/h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析 (1)汽车在前后两段的位移大小分别是
答案 (1)16 km/h (2)20 km/h
高中物理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等的时间,米每秒,物体运动,所需时间,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1页。
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4.6 超重与失重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4.6 超重与失重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必备知识,自我检测,情境探究,关键能力,探究应用,答案B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